雖然懷孕、生產通常被視為女人的事,但身為新生命的共同創造者,準爸爸在孕產過程中也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台灣助產學會理事長高千惠表示,對女人來說,另一半如果能夠充分參與懷孕的過程,掌握自己在孕期的身體變化,並在待產、生產期間提供具體的支持與協助,整個孕產經驗就會變得無比愉悅且美好。
準媽咪不妨帶老公一起去上生產教育課,這類型的課程既可以幫助準爸爸了解媽咪在生產各環節的身體變化,同時也可以讓爸爸和媽咪一起檢視各項醫療措施的優缺點,包括是否催生、是否打減痛分娩、是否剃毛及灌腸…等,提前做好生產規劃。經由生產課程的學習,準爸爸將成為媽咪待產、生產時的教練(coach),在陪產過程中適時給予媽咪客觀建議、降低媽咪的不安全感,並扮演與醫護人員溝通的橋樑,讓媽咪可以專心處理自己身體的變化。
有些太太會讓先生看生產記錄片,認為這麼做可以提前讓先生做好陪產的心理準備,但高千惠說,陪產者進入產房以後通常只會站在產婦的頭部周圍,不會看到血腥畫面,看不看影片其實沒有太大影響。如果只是單純看影片,沒有字幕解讀或專家說明,反而會讓人擴大對生產的想像,對生產過程更加恐懼。
讓另一半看生產記錄片之前,最好確保影片附有字幕,或有專家在一旁輔助說明,才不會弄巧成拙。雖然生產教育課程可以幫助準爸爸提前做好準備,但仍有不少準爸爸在實際陪產時會因為過度緊張而出槌。我們請專家提供陪產3階段「應該做」和「不應該做」的建議,讓準爸爸輕鬆做好筆記,成為一個稱職的產房神隊友!
延伸閱讀:當暖爸,我也行!餵奶、洗澡、哄睡寶寶,爸爸自己來 育兒祕技!
1. 幫忙太太按摩、淋浴緩解疼痛。
2. 協助太太調整呼吸節奏。
3. 提醒太太如廁、補充水分。
4. 餵太太吃有熱量、容易消化的食物儲備體力。
在待產過程中,子宮收縮的次數及壓力會愈來愈高,媽咪通常會閉起眼睛,全神貫注應付宮縮帶來的不適,此時要仔細觀察媽咪的表情及動作變化,及時提供她需要的協助。如果按摩、淋浴都無法幫助媽咪緩解疼痛,記得詢問媽咪的需求,別悶著頭猛做。
隨著宮縮愈來愈強,媽咪的呼吸也會變得更加急促、輕淺,有可能出現換氣過度的情形,此時要隨時幫助媽咪調整呼吸節奏,可以邊喊口號邊用手勢加強動作,比方將手心朝上說:「吸氣─」,再將手心朝下說:「吐氣─」,同時為媽咪加油打氣:「對,就是這樣子,做得很棒!」
在第一產程除了幫助媽咪緩解疼痛、調整呼吸節奏,也要儘可能讓媽咪維持在舒適的狀態,可以趁空檔餵媽咪吃布丁、果汁、熱蜂蜜水等有點熱量又不會太油膩的東西,讓媽咪儲存體力;隨時提醒媽咪補充水分,以免嘴巴太乾;另外,每隔兩小時記得提醒媽咪如廁,以免膀胱膨脹擠壓子宮,妨礙寶寶下降。
老婆待產痛到爆 3招幫她緩解疼痛
方法1.跳慢舞
根據重力原理,搖擺骨盆既可以幫助寶寶往下移動,也可以有效緩解子宮的疼痛感。爸爸可以和媽咪面對面站著,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將上半身往前傾,與媽咪互相環抱,用骨盆的力量帶動身體左右搖擺。隨著宮縮頻率愈來愈密集,媽咪前傾的幅度會愈來愈大,逐漸與爸爸的身體緊密貼合,這代表媽咪正在逐漸釋放疼痛的壓力。
方法2.按摩
按摩手背、手心、外側腳踝、足跟及尾底骨都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感。爸爸可以先在媽咪的這些部位抹上一點乳液或精油,再開始按摩。按摩手背、手心和外側腳踝時,將雙手拇指靠攏放在上面,以拇指為中心點由內往外做環形按摩;按摩足跟時,用雙手握住足跟,反覆握緊、放鬆;按摩尾底骨時,將雙手掌心放在尾椎上方施力下壓,以掌心為中心點由內往外做環形按摩。
方法3.淋溫水
媽咪坐在馬桶上,雙腳打開與肩同寬,爸爸站在媽咪前方,協助媽咪往前環抱住自己,再請家人或醫護人員拿蓮蓬頭開溫水,緩緩從媽咪的頸背澆灌下去。
延伸閱讀:產房護理長教妳生產用對力3訣竅!
1. 無視太太的疼痛,拼命滑手機、玩電動。
2. 要太太「痛的時候叫小聲一點」,怕別人聽到丟臉。
3. 敷衍太太「快生了、快生了」。
高千惠表示,許多先生在太太待產時都會表現得像局外人,最白目的行為就是太太在床上痛得哎哎叫,先生卻像沒事人一樣坐在一旁滑手機,這種行為真的會讓很多媽咪氣得抓狂。也有先生會對痛到受不了的太太說「叫小聲一點,這樣很丟臉。」這更會讓媽咪臉上三條線。
除了上述兩種比較常見的豬隊友行徑,由於待產通常會長達十幾個小時,如果反覆和太太說「快生了」、「快生了」,但實際上卻還不到生產的時候,太太問到最後往往會氣得翻臉。當太太詢問「還要痛多久才會生?」最好跟她說「我知道妳很痛、很不舒服,妳真的辛苦了。」被罵也不要回嘴,讓太太知道你有在嘗試同理她的感覺。
1. 提前架好攝影機記錄生產過程。
2. 隨時向醫護人員反映生產需求。
3. 引導太太用正確的方式用力、替她加油打氣。
當子宮頸全開,但胎頭尚未下降到正確位置,可以引導媽咪用正確的方式用力。進入產房以後,應將陪產重心放在對媽咪的陪伴及支持上,如要記錄生產過程,應提前架好攝影機,不要走來走去干擾醫護人員作業。陪產過程中應站在媽咪頭部後方,避免站在點滴旁邊,以免妨礙醫護人員加藥或調整點滴。當醫護人員要執行一些介入措施,例如剪會陰或推肚子,要及時向他們反應需求,為媽咪的生產權益把關。
當醫護人員指示媽咪開始用力,要喬好位置,幫忙抬起媽咪的上半身,引導媽咪看著肚子,用腹部的力量將寶寶推出來,此時可以為媽咪加油打氣:「對,做得很好!」「寶寶快出來了!我看到頭髮了!」
1. 感謝太太的付出與努力。
2. 描述寶寶的長相與健康狀態給太太聽。
3. 仔細聽太太分享在生產過程中的感受。
寶寶出生後,爸爸可以按照計畫替寶寶斷臍(或交由醫師斷臍)。當醫護人員將寶寶抱到媽咪胸前做肌膚接觸,要觀察寶寶的嘴唇、身體是否呈現粉紅色,四肢是否正常彎曲,如果發現寶寶的嘴唇或身體變紫,四肢癱軟無力,要及時通報醫護人員處理。由於媽咪在肌膚接觸的過程中很難看到寶寶的臉,在檢查寶寶的健康狀態之餘,也要記得描述寶寶的長相及動作給媽咪聽,
比方:「寶寶的鼻子又挺又直,和妳長得好像。」「他張開眼睛了!」順便跟媽咪表達你的感謝,比方:「老婆辛苦了,謝謝妳生下這麼健康漂亮的寶貝。」剛生產完的女人聽到另一半的肯定通常會很開心。除此之外,爸爸也可以和媽咪互相分享彼此在生產過程中的感受,趁機詢問媽咪的感覺,比方:「剛剛妳一直叫我捏妳,其實我很擔心妳會不舒服。」透過交流了解媽咪在生產過程中的感受與需求,為這趟旅程劃下完美句點。
延伸閱讀:超實用!彙整21位婦產科醫師醫囑,給媽咪的懷孕、生產提醒
1. 想全程陪產,要先向醫師提出生產計劃。
大多數醫療院所都會等負責接生的主治醫師進產房再請陪產家屬進去,有些醫院還會要求陪產家屬在傷口縫合時離開產房,如果想要全程陪伴在老婆身邊,記得事先向負責接生的主治醫師提出要求。
2. 提前與產房醫護人員溝通拍攝需求。
由於產房醫護人員會隨時移動位置,主治醫師也不一定願意接生時有鏡頭在旁邊,想拍攝完整的生產過程,一定要事先與醫師及產房人員溝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紛爭。
3. 充分傳達事先規劃好的生產需求。
媽咪在待產、生產的過程中通常沒有太多力氣與醫護人員溝通,爸爸此時必須扮演好溝通的橋樑,確實向醫護人員反映媽咪的生產需求。
4. 準備陪產小道具,隨時維持體力。
陪產時除了準備乾糧、飲料讓自己隨時補充體力,準備按摩球、熱敷墊幫助媽咪緩解疼痛,也可以準備一張折疊椅,折疊椅可以讓人隨時隨地坐下來休息,也可以做為緩解媽咪疼痛的輔助工具。
5. 事先排休、找好代班人選,為產假預做準備。
妊娠37週以後,寶寶隨時都有可能出來,爸爸最好提前向公司呈報,調整出差與加班時間,並預先找好代班人選,以便隨時到醫院陪產。
6. 平時多和太太交流,掌握太太的「潛台詞」。
女人在生產時往往會因為過度疼痛說出非理性的語言,舉例來說,不少太太在疼痛時都會對先生說「都是你害我的,你滾!」她的潛台詞其實是「老公,我現在好不舒服,趕快來幫我、安慰我。」此時只要對太太說「我知道妳很不舒服,因為北鼻要出來了,加油!我們一起努力!」就可以有效安撫她的情緒。平常要多跟太太交流溝通,找出太太藏在語言底下的需求。
生小孩是夫妻共組家庭後面臨的第一個重大事件,女人都希望與相愛的另一半生下愛的結晶,更希望配偶能充分參與整個懷孕、生產的過程,希望準爸爸們都能提前做好準備,在迎接新生命到來之際妥善扮演好「神隊友」的角色。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台灣助產學會理事長 高千惠
採訪撰文/戴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