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情緒容易失控,是因為大腦的發展尚未完全、不夠成熟,所以容易哭鬧。
而情緒反應能力控制於大腦的前額葉,約從三歲開始發展至二十歲,是最晚成熟的部分
而常談到大腦中關於「杏仁核」的區域,也會對情緒反應強對度有所差異,
一個好的情緒控管,需要大腦的前額葉與杏仁核區域相互調節
恩...這又點申奧,簡單來說就是
孩子的腦還在發展,情緒還無法控制得宜,請給他的時間與耐心,慢慢調整與訓練
盛怒之下的大人都會理智性斷裂的無法思考或注意細節,何況是還在發展中且腦力較小的孩童?
所以當孩子在情緒失控的狀況下,大人使用較激烈的反應或威嚇,
會更刺激孩子,讓孩子的情緒更加失控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該如何做較好呢?
首先,可先試試用其感興趣的活動或是事物來轉移其注意力,
可以快速地轉移其情緒,忘記當下的不愉快
但...可不是每次都見效!
所以當轉移注意力無效的時候,則需先使用安撫的動作
一個是身體上的安撫,可參考認知心理學家 連韻文提供的方法:
大人先深呼吸三次,平靜自己,然後一手輕扶住小孩,另一手指尖往下,中指放在脊椎骨上,
掌心整個放鬆平貼在小孩背脊上,從脖子下溫柔但稍微帶點力道的順到尾椎。
手離開小孩身體回到出發點重複做,不要上下來回搓。
大人就專注的做,通常短時間內嚎啕大哭就會轉成啜泣,
即便有時還會「力圖振作」一下,但不知不覺就平靜了。(取自:幼兒抓狂,先給他安全感再說理)
另一個是同理心,說出孩子當下不開心或難受的原因,
讓孩子知道我們了解其感受,讓孩子知道我們了解他的不開心
孩子知道妳瞭解他後,情緒也會較緩和一點
我們也可以試著導引他說出,為什麼不開心?為什麼生氣?
讓孩子試著自己將情緒說出口,我們可以更了解孩子的思考
也可以從中訓練孩子情緒調節的能力
孩子冷靜之後,再說道理,這時候效果才會比較好喔~!
父母要努力去了解與好奇孩子說我不要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並以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感受
較有規律感愈秩序性的孩子,當我們破壞其心中預想的狀況時,有會有較大情緒反應
我們須試著理解這是孩子本身的特質,順著其步調慢慢地調整才不會造成過多的衝突
也會讓孩子較為安心有安全感的慢慢適應。
文章參考
本文章轉載於《醒醒吧女孩們》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