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超常見育兒謠言,爸媽快看是否中招了!?
奶嘴可以幫助孩子穩定情緒、順利入眠、取代手指作為口慾期的滿足媒介,還能有效轉移注意力,讓孩子暫時安靜下來,是照顧小小孩頗有用的一個工具,台灣兒科醫學會和美國小兒科醫學會都沒有禁止父母給孩子使用奶嘴。換言之,奶嘴不是不能用,而在於父母是否有這個需求。
如果需要用奶嘴安撫寶寶,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北護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湯國廷建議在寶寶1個月~1歲半這段期間使用。此時若嘗試其他方法都無法有效安撫寶寶,就可以將奶嘴納入安撫工具之一。他解釋,之所以建議在1個月~1歲半這段期間使用,是因為太早給寶寶吸奶嘴容易產生乳頭混淆,而長牙後(1歲半的寶寶大多已經長牙)仍持續吸奶嘴會讓上下排牙齒無法緊密咬合。基本上只要遵守使用期限,不讓寶寶在長牙後繼續使用奶嘴,就不會有嘴巴變形的問題。
延伸閱讀:戒奶嘴好難!到底要不要給寶寶吸?
挑奶嘴有什麼眉角?
挑選奶嘴時,最好以一體成型的款式為主,以免寶寶不小心吞入奶嘴頭而窒息。剛開始可以讓寶寶吸觸感近似乳頭、軟而耐咬的乳膠奶嘴;等寶寶大一點再換成較硬的矽膠奶嘴。
絕大部分男寶寶的包皮都會完全蓋住龜頭,這種現象稱為「包莖」,是正常生理現象,會隨著孩子長大自然消失,不需要特別處理。除非寶寶因為包皮過長反覆發炎、感染才需要就醫治療。
湯國廷醫師提醒,每個寶寶的包皮鬆緊度都不一樣,有的寶寶很緊,有的寶寶很鬆,如果寶寶的包皮較緊,清潔時記得不要硬推到底,以免生殖器受傷。正確的清潔手法應該是輕輕將包皮往後推,用清水或無刺激性肥皂溫和搓洗包皮末端及龜頭,洗完再將包皮推回原位。如果想讓龜頭儘快露出來,除了在洗澡時將包皮往後推,換尿布時也可以推包皮,但一定要記得「物歸原位」,以免包皮在陰莖上卡太久,讓血液不流通。
延伸閱讀:清潔照護須知×保健觀念釐清 究竟要不要替寶寶割包皮?
翻身、坐、爬、站、走是人類發展的自然歷程。當神經肌肉發展成熟,身體就會做出相對應的動作。有些人以為提早讓寶寶練站、練走可以促進動作發展,其實正好相反。如果神經肌肉還沒成熟到可以站、走,做這些動作有可能導致骨骼變形、走路姿勢異常。提醒爸爸媽媽,每個孩子的動作發展進程不同,有的孩子快、有的孩子慢,只要寶寶的發展在正常範圍內,不需要特別訓練。太心急反而會揠苗助長。
湯國廷醫師表示,「爬」這個動作不僅對前庭覺、本體覺、觸覺等感覺統合有幫助,也有助於手眼協調、閱讀及語言發展。孩子開始爬行以後應該儘量讓他多爬一段時間。如果孩子爬沒多久就想要站,有可能是環境不適合爬,此時應該營造一個安全、寬廣、沒有障礙物的空間,讓孩子能夠自由地爬來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