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孕期容易發生噁心嘔吐、胸悶不適的「妊娠惡阻」狀況,此時期的孕婦也因為隨著子宮變大而壓迫到膀胱,造成頻尿的狀況。馬偕紀念醫院中醫婦兒科醫師洪晨昕提醒,此時期盡量不要吃太多肥膩與腥羶的飲食,包括太油膩、甜度過高或腥味太重的食物,糖分攝取過多容易造成孕婦有妊娠糖尿病的問題,寶寶也可能因為吸收過多糖分而長成巨嬰,引起孕婦日後生產的困難。所以第一孕期在飲食攝取均衡的前提下,盡量以天然、清淡的飲食為主。
第二孕期是胎兒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除了均衡的營養供給胎兒成長所需之外,尚須注意礦物質及維他命的補充以幫助胎兒的骨骼、神經系統、腺體的發育。
另外,第二、第三孕期因子宮重量增加,骨盆底肌肉穩定度的變化,讓很多孕媽咪會有腰痠背痛的現象,也常見便秘、水腫情形。若有其他疾病,水腫現象更明顯,當下肢回流不好時,也會有下肢靜脈曲張問題。
洪晨昕中醫師說明,懷孕中後期,子宮體積與重量的大幅增加會對橫膈造成向上的壓力,壓迫到胸腔,容易有換氣過度、呼吸困難的狀況。另外,增大的子宮也會壓迫到腸胃,加上黃體素等賀爾蒙的變化,使得腸胃蠕動變慢,容易有胃腸脹氣與便秘的問題。
此外,在這個孕期中,胎兒器官持續發育,因此適時從黑芝麻、小魚干、豆漿、牛奶等食物中攝取鈣質與蛋白質,也是必須的。如果媽咪這時有焦慮、煩躁、難以入眠的問題,洪晨昕中醫師建議,可多吃深綠色的蔬果如菠菜、紅鳳菜、青江菜等,因深綠色蔬果含有葉酸、鎂等成分,對於可預防寶寶神經管病變之外,對懷孕的媽咪們亦有穩定情緒的功用。
正常臍帶構造由兩條臍動脈和一條臍靜脈組成,胎盤透過臍帶可輸送血液和養分給胎兒,因此孕媽咪吃進肚裡的食物和藥物,胎兒都會吸收到,所以飲食上要留意。
生食如生魚片、生雞蛋、生肉、生菜沙拉等,盡量不要食用。洪晨昕中醫師解釋,生的食物沒有經過煮沸消毒階段,會有一些寄生蟲、細菌藏在裡面,如海獸胃線蟲(Anisakis)、李斯特菌、海洋弧菌等,會造成上吐下瀉,嚴重甚至會流產、胎死腹中。
帶殼海鮮如螃蟹等,中醫認為性質偏涼,對孕婦較不適合,加上這些海鮮也帶有一些過敏源,可能讓孕媽咪產生皮膚癢、蕁麻疹等過敏反應,引起睡眠不好,也會影響胎兒。不過,洪晨昕中醫師指出,不管是食材、藥材,即使性質偏涼,用不一樣的烹煮方式,也會影響其性味。以螃蟹為例,烹煮時加點薑或蔥,性味便會變得較為溫和;此外,帶殼海鮮類應完全煮熟再吃較安全。
除了帶殼海鮮類,西瓜也屬於寒涼類食物,孕媽咪盡量不要吃,若夏天想吃一點消暑也可以,但別吃太多,以免拉肚子。
常聽老一輩的人說,孕婦不要吃冰,這件事在中醫觀點是認同的!洪晨昕中醫師提醒,孕媽咪要少吃冰品,一般來說,身體恆溫大約在攝氏36度至37度之間,冰冷寒涼之物品在中醫多屬寒濕之物,進入體內後會損害身體陽氣,使得身體氣血的運行受到阻滯。《內經》提到 「脾土健運,胎孕可保」, 若過食冰品,不僅會引起血管急速收縮,也會讓腸胃蠕動變差,導致孕婦頭痛或腸胃不適等症狀,進而影響寶寶的發育。
懷孕時身體要供應胎兒大量血液,所以孕婦容易有頭暈、貧血、頭暈、胸悶等情形,多半是陰血虧虛的表現,也容易出現陰虛內熱的狀態,孕媽咪會感到心情煩躁、身體發熱的狀況,加上孕婦本身的基礎代謝率增加,酒喝了以後會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發熱的情形會更明顯。
另一方面,酒也會阻礙身體對葉酸、維他命B等吸收,過度飲酒也可能讓孕媽咪身陷「胎兒酒精症候群」的風險之中,造成寶寶在母體中的生長遲滯、智力障礙,更嚴重的話,甚至會有畸胎的問題,因此懷孕期間的酒類攝取須留意。
濃茶和咖啡比較有刺激性、含有單寧酸、咖啡因等成分,雖說有提神功效,但也容易讓孕媽咪感到心悸。
加工食品多添加過量的糖、鹽、人工色素、防腐劑等成分,會透過胎盤使胎兒吸收,孕媽咪要盡量避免食用。
因孕媽咪身體發熱、代謝較快,吃了辛辣食物,可能會引起紅疹、過敏反應。
麻油會刺激子宮收縮,每人的體質不同,孕媽咪要避免食用,以免滑胎。
孕媽咪肚子裡有小寶寶,吃東西要非常小心,除了以上提及的食物類別盡量別吃,哪些類別的中藥材,對母體和胎兒不利,絕對不可以吃呢?
桃仁、紅花、三七、益母草等,這些中藥材活血祛瘀,孕媽咪服用後有流產、滑胎的風險。
皂莢、麝香等,這類中藥,容易造成孕婦氣行逆亂,傷及胎兒之氣,增加滑胎的風險。
枳實、檳榔等。因孕媽咪要供給胎兒血液和營養,母體體質易脾胃虛弱,可能整個人會比較疲累、勞累,加了破氣、耗氣這些藥,會讓孕婦的氣更耗散,也更虛累和疲累。
大黃、番瀉葉、蘆薈等,這些中藥比較滑腸、易刺激腸胃蠕動,而孕婦應盡量禁吐、禁瀉,拉肚子拉得太嚴重會影響胎兒,怕有脹氣、脫垂的情形。
麻黃等,有發汗的功效,感冒時因熱積在身體、無法流汗排出,可能會使用到麻黃這類中藥材,但孕婦偏向陰虛、血虛體質,盡量別讓她發汗,以免間接影響體內水液的代謝。中醫將水液、津液統稱為陰,孕媽咪本身陰血較虛,耗散太多,對母體與胎兒不好。
人參補氣、鹿茸補陽,懷孕時期身體偏熱,宜避免食用。而屬熱性的附子、肉桂,因孕媽咪身體陰虛、代謝率增加,多吃可能會有口乾舌燥的狀況,如果體內陰液不足,皮膚也會較乾燥,影響水液代謝的狀況。
紅花、蒲黃、乳香、沒藥、大黃等,這些中藥會促進子宮收縮、刺激子宮,盡量不要食用。
孕婦能喝十全補湯、薑母鴨、羊肉爐、四物飲嗎?
應盡量避免!洪晨昕中醫師解釋,這些湯品部多半含酒,使母體代謝率較快,吃了有發熱作用,可能口乾舌燥、起疹。其中當歸有活血效果,除非孕媽咪本身有其他特殊症狀,才需要稍微酌加,但也要請合格中醫師診斷後處方。
洪晨昕中醫師表示,懷孕期間赤小豆、杜仲、菊花、玫瑰、山藥、桑寄生、陳皮、百合、枸杞、炒白朮等(詳細解說見以下表格),是可安全藥食兩用的藥材,卻也必須提醒,即使是很溫和的中藥,只要是藥就會有使用劑量的問題,建議大量使用前,最好跟中醫師確認劑量與體質是否適用。
小叮嚀 具有利水、除濕、消腫的功用。
小叮嚀 懷孕中後期孕媽咪易腰痠背痛,杜仲可補肝腎、強腰膝,亦有安胎之效。
小叮嚀 孕媽咪有煩悶、身熱的狀況,菊花有清熱、明目的效果。
小叮嚀 孕媽咪有情緒煩悶的問題,可用玫瑰花穩定自律神經和情緒,對疏肝理氣有幫助。
小叮嚀 山藥有益氣養陰,滋腎益精的功用。
小叮嚀 可與杜仲作搭配,對腰痠背痛有幫助。
小叮嚀 有胸悶、噁心感的狀況時,可用陳皮,有降氣、理氣化痰的作用,藥性溫和。
小叮嚀 能清心除煩,孕媽咪情緒煩悶時,可用百合搭玫瑰花。
小叮嚀 有滋補肝腎,明目養血的效果,味道甘甜,常與菊花搭配。
小叮嚀 具有健脾益氣,安胎的效果。
諮詢與資料提供/洪晨昕中醫師 攝影、整理/游資芸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中醫婦科醫師 洪晨昕
採訪撰文/游資芸
攝影/Super Cute寶寶•親子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