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根據衛服部統計,花蓮、台東、高雄、屏東等縣市出生的嬰幼兒,近5年來死亡率高於全台平均值1~2倍。孕婦在懷孕期間完全沒有產檢或沒有定期產檢的比例也比其他縣市來得高。雖然國健署近年推行偏遠地區高風險孕產婦照護計畫,並對主動支援醫療資源不足地區的醫院給予獎勵,但對於交通不便、住家附近沒有醫院或診所的居民來說,生病就醫仍是條漫漫長路…
偏鄉、離島的就診之路有多辛苦?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院長張芳維說,住在二、三級離島的孕婦,因為島上沒有醫療資源,每次產檢都要千里迢迢搭船到金門、澎湖或台灣本島。只要海象不佳、船隻無法運行,原本預定好的產檢就要延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孕婦本身對產檢沒有很積極,讓產檢變得有一搭、沒一搭,就會產生許多問題。
舉例來說,如果唐氏症檢查有問題但沒有及時回診,很可能會錯過抽羊水的時機。高危險妊娠若沒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若是妊娠高血壓,可能會產生子癇前症或子癇症的風險;若是妊娠糖尿病,則可能在懷孕第36週發生不明原因的胎死腹中,或因為巨嬰症影響後續生產。還有,早產、前置胎盤通常需要住院觀察,醫師最多只會開一個禮拜的藥。若沒有回診,寶寶就會承受很大的風險。
延伸閱讀:38歲孕婦突癲癇險沒命,妳也是「子癲前症」高風險族群嗎?
許多住在偏遠地區的孕婦都因為擔心生產時無法及時就醫,索性提前在醫院附近租房子或住在本島親戚家。如果是自己一個人租屋,一定要和產檢醫院(或診所)保持密切聯繫,並查明相關交通路線、備用路線,以防臨時出現緊急狀況。第二胎產程通常會進展的比較快,記得提早到院待產。
近年來社群網路的興起大大拉近醫生與病患之間的距離;3G、4G行動上網的普及也讓偏遠地區居民多了一個就醫諮詢的管道。建議孕媽咪多多利用Line、WhatsApp與產檢主治醫師、護理師保持聯繫。若身體出狀況,可以透過拍照、錄影的方式向醫護人員諮詢。
偏鄉寶寶 須注意營養&腸胃照護
就醫的不便除了會大大影響孕婦,對於身體尚未成熟、不時需要就醫檢查的嬰幼兒更是一大衝擊。談到偏遠地區小兒照護的問題,三軍總醫院內湖總院小兒部部主任陳錫洲分析,偏鄉兒童照護問題大致可分成幾個層面:首先,這些偏遠地區不一定有兒科專任醫師,通常是由衛生所醫護人員扮演把關的角色。如果孩子罹患特殊疾病,卻沒有及時發現並轉介,就可能錯失治療黃金期。其次,雖然疫苗的普及大大降低偏鄉感染性疾病發生的機率,但當地新住民媽媽比例較高,對於兒童營養補充和腸胃照護知識仍不足,常會出現過度餵食營養品或太早給益生菌的現象。再來,或許是因為就醫不易,偏鄉民眾對孩子發燒特別敏感,只要溫度稍有偏高就立刻送急診。但大多數小兒發燒其實在基層診療即可,並不需要用到急診資源。最後,偏鄉隔代教養比例通常高於都會區,而阿公阿嬤對於小兒照護知識普遍不足,很容易聽信偏方而採取錯誤的處理方式。這些都是偏鄉小兒照護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陳錫洲指出,居住在偏遠地區的爸爸媽媽,應該確實掌握以下幾項小兒照護原則,為寶寶的健康做好把關:
衛福部出版的兒童健康手冊每個月都有不同的注意事項,家長應該詳讀。如果本身是新住民,對中文閱讀有障礙,可向醫療院所索取不同語言版本的手冊。
小小孩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很容易感染細菌或病毒。接觸寶寶時一定要做好充分清潔,勤洗手並更換外出衣物。住在山上、海邊的家長須確保泡奶、洗澡的水都是乾淨的水資源。
副食品何時添加、如何製作以及餵食方式最好都按照醫師指示。平時掌握均衡飲食的原則,對於孩子吃多吃少不要太在意。
寶寶出生1個月、2個月、4個月、6個月都要做健康檢查。定期施打預防針可以保障寶寶健康,千萬不要因為交通不便耽誤施打預防針的時機。
咳嗽、發燒、拉肚子是家長比較容易發現的異常症狀,但會影響孩子健康的異常症狀並不只有這3項。陳錫洲提醒,當孩子出現「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活動力明顯降低」任一症狀,就要儘快就醫檢查。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院長張芳維
三軍總醫院內湖總院小兒部部主任陳錫洲
攝影/PANDORA KIDS PHOTO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02-8773-5501)
model/龔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