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第一次當爸媽的人來說,「抱小孩」實在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大部分菜鳥爸媽在抱孩子的時候都會戰戰兢兢,就怕傷到寶寶嬌嫩脆弱的身體。1歲以下的小小孩到底要怎麼抱才安全?有哪些錯誤習慣可能會讓孩子或自己受傷?
振興醫院嬰兒室副護理長林秀真表示,新手父母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把寶寶抱起來左右搖晃」。有人一聽到寶寶發出一點聲響就衝過去把寶寶抱起來開始左右搖晃,殊不知這種方式很容易傷害孩子脆弱的大腦組織。如果抱的姿勢不對,寶寶其他肢體部位也可能會受傷。
還有人習慣長時間把孩子抱在身上,喝奶抱、睡覺抱,就連拍嗝完也要抱。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大腦與骨骼成長,阻礙粗動作、細動作的發展,也會降低孩子的睡眠品質。
此外,有些年輕媽媽喜歡把小孩當「時尚配件」,時常一手抱寶寶、一手拿飲料或包包,殊不知小嬰兒「頭重脖子軟」,若沒有外力幫忙支撐頭部,脖頸和腰椎很容易受傷。
林秀真指出,抱寶寶前應該將指甲剪短並拿下手表、戒指、手鍊等配件,以免刮傷或刺傷寶寶細嫩的皮膚。有做美甲貼鑽或鑲環的媽咪應卸下美甲飾品,以免寶寶不小心吞入造成異物哽塞。為了防止寶寶感染大人手上的病菌,也應該將手徹底洗淨再抱寶寶。如果手太冰、剛碰過冷水,必須將手搓熱再碰寶寶,以免寶寶突然被嚇到。
小嬰兒頸部肌肉尚未發育成熟,抱的時候若沒有給予固定或支撐,很容易往一邊歪斜。脖頸歪斜通常發生在單手抱的狀態,此時寶寶的頭部未獲支撐,脖子便會偏離身體中心。
嬰兒頭部較柔軟、脆弱,脖頸又比較無力,若沒有妥善支撐,左右或上下搖晃過於劇烈,顱內組織有可能被撞擊、壓迫造成硬腦膜下血腫、蜘蛛膜下出血;腦部損傷也會讓寶寶出現失明、癱瘓、抽搐或痙攣的風險。
延伸閱讀:正確抱寶寶安全又防手受傷 避免「爸爸手」,這樣抱孩子更正確!
抱小孩時,常需要用虎口和手腕支撐寶寶頭頸或腋下,若施力不當,長期下來會造成小肌肉群的疲勞,大拇指底端的掌根肌腱可能會因為沾黏而腫脹、疼痛甚至變形,形成所謂的「媽媽手」。
許多人在餵母乳或從床上抱起寶寶時會將脖頸前傾,頸椎過度前傾會拉扯周遭肌肉,造成肩頸兩側斜方肌痠痛、僵硬,若沒有適當放鬆,很容易產生肩頸痠痛的毛病。
照顧小孩時,常需要把寶寶從床上、地上或沙發上抱起來,頻繁彎腰很容易拉傷肌肉或韌帶造成椎間盤凸出,當椎間盤持續凸出壓迫到神經,就有可能產生姿勢型脊椎側彎或下肢痠麻無力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