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不論遇到何種問題,都建議父母要多觀察前因後果。
在孩子的語言發展還不成熟的時候,哭鬧是表達需要與情緒的重要媒介。
第一,對於還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孩子,建議父母多觀察孩子是在何種情況比較容易哭鬧?容易會不順心的情況大概有哪些?就連許多大人在很多時候也不太清楚為什麼自己會心情不好、會想莫名地想生氣...
延伸閱讀:你家小孩也進入3歲貓狗嫌的叛逆期了嗎?
不過有些是因為身體狀況產生的,像是累了、餓了、渴了或是對某些環境刺激覺得不舒服,像是太冷、太熱、不喜歡衣服鞋子的材質、到了不適應的環境等等,這些讓孩子不自在的因素未必會馬上展現出來,而是累積到某種程度或加上其他因素交互作用時,就會讓孩子容易不耐煩,一觸即發的樣子,所以稍微不合他的心意,過去都沒事的事情都會變得有事,很多大人也是如此,對吧?
這時候希望父母一定要先沉住氣,好好地安撫他們,並且趁機觀察是否是身體的狀況造成的。可以用言語表達自己的孩子,父母可以一邊安撫一邊好好地用低沉溫柔的聲音詢問。若此時父母也揚起聲音來制止孩子的話,容易得不到效果喔。
第二,如果是可以流暢地跟人對話的孩子,卻在不順心時就哭鬧,就要引導他說出原因。可能是孩子過去用這種方法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因為大人為了趕緊讓孩子安靜所以配合他的要求,漸漸就養成了習慣,孩子就慢慢地不願意用說的,或是他們覺得用說的反正不會成功,哭鬧久一點、堅持一點就能要到東西,所以變成這種習慣。
記得:5歲左右的孩子可以會用形容詞表達自己的情緒了,所以5歲以上還常用哭鬧的方式就一定要好好注意是否是習慣。
第三,吸引大人注意。有些孩子需要比較多父母的關注,所以會想辦法得到父母的擁抱、撫摸或是溫柔,可能有些父母平時管教居多,比較少跟孩子親密互動,所以孩子用哭鬧來換得這樣的關注。孩子的狀況有時跟大人差不多,我們在想不通的時候可以換個立場思考。
好比說:為什麼另一半會常常生氣鬧脾氣呢?他/她是否是身體不舒服?還是一種手段呢?或是其實只是想要得到他人的關注,想要被溫柔地對待等等。比起解決當下的問題,不如多花一點時間來找出原因,但前提是爸媽的狀況一定要好才行,所以爸媽要記得好好照顧自己唷!
本文章轉載於《職能治療師黃彥鈞的部落格》
現職: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小兒職能治療師
專長:發展遲緩、感覺統合、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情緒障礙、學習障礙、社交技巧、親職教育、自閉症光譜治療,擅長透過遊戲與各種玩具為媒介,加強孩子的能力與發展
經歷: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職能治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