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視、聽、嗅、味、觸,Baby五感小遊戲

剛出生的小寶寶還不會講話,最多只會踢手踢腳、牙牙學語,家長該怎麼陪寶寶玩耍呢?您可知道,配合寶寶生理及心智發展里程碑,給予適當的五感遊戲刺激,能豐富孩子大腦的學習經驗嗎?本篇將帶您諮詢資深職能治療師,教您如何陪寶寶互動成長,輕鬆擁有美好的親子生活!
視、聽、嗅、味、觸,Baby五感小遊戲

 

臺安醫院安美診所暨敦南專注力中心,資深兒童職能治療師完浩緯表示,「五感」就是「五官」,亦即『視、聽、嗅、味、觸』這五種感官。而認識寶寶各階段發展需要及發展關鍵相當重要。在寶寶成長過程,家長可安排一個安全且沒有危險的適當環境,讓孩子適當發展探索的樂趣,而不是無條件的替孩子完成一切,才可健全寶寶達成各階段發展目標。

視覺Go!小小孩≠縮小版大人

寶寶的視覺、觸覺,是寶寶出生後才慢慢開始發展的。寶寶四個月前,視力僅有0.02左右,幾乎等於一個大近視。因此,頂多能夠看見物象的外框及輪廓而已。等四個月過後,寶寶就能夠看見大約50~100公分左右以內的東西。必須約等寶寶滿一歲兩個月至一歲半左右,視力才可相當於成人。

完浩緯職能治療師說,小小孩並不等於縮小版的大人,他們的感受跟我們其實是不一樣的,因此要想與寶寶建立良好的關係,就必須了解寶寶的真實感覺!舉簡單的例子來說,其實對成人而言,我們的安全感來源,是以視覺為主。然而,對寶寶而言,卻是以嗅覺為主的。

成人的視覺世界,如果看出去的是清楚、明亮、乾淨、舒適的感受,就會給我們身心帶來愉悅的安定感。但是剛出生的寶寶,其實是個大近視,他們最主要的安全感來源,是仰賴嗅覺聞到媽咪身上熟悉的氣味,因此建立安全感。所以有很多家長會奇怪,小寶寶怎麼忽然又哭了呢?其實很多時候,正是因為家裡突然出現了陌生氣味的緣故。

嗅覺、味覺Go!陌生的氣味,剝奪安全感

好比說,今天婆婆想燉個不一樣的補品給媳婦吃,結果不小心味道弄太重;或因為發現家裡蚊子很多,就點了一個香茅之類的除蟲精油來驅蚊,結果寶寶一整天都毫無原因地煩躁不安或哭鬧。其實,這也不是寶寶不乖,而是因為家中出現孩子不熟悉的氣味,才讓寶寶感覺緊張。因此,要理解寶寶的感覺,家中這時就需要避免出現一些奇怪味道。

嗅覺、味覺都是我們最原始的感覺器官之一,當胎兒在母體約七個月時,嗅覺、聽覺即已完成初步發展。假如家長平常就注意不讓奇怪的氣味在家中出現,那麼寶寶膽子也會大一些,會較有安全感。不過,味覺雖然是寶寶很早就發展的感官,但是在寶寶一歲前,由於腎臟發育尚未成熟,故飲食不宜過多調味,以免造成寶寶腎臟負擔。

*出生1個月時

新生兒出生1個月時,嗅覺和味覺都已有了相當的發展。而寶寶在出生最初幾天,就存在味覺的性別差異,女嬰則比男嬰更喜歡甜味。當寶寶出生滿一周後,還可區別母乳香味,對刺激性的氣味則會表示厭惡;而女嬰味覺發育成熟較早,多數則偏愛甜味。

*出生2個月時

寶寶此時可區分四味(酸、甜、苦;而辣是一種混合覺,在兩歲左右才能察覺),對刺激的氣味會產生排斥反應。此時可適當給孩子聞一些平時成人可以聞到的任何氣味。

*出生3個月時

寶寶的嗅覺和味覺繼續發展,還能辨別不同味道,並表示自己的好惡,遇到不喜歡的味道會退縮、回避。這個階段,家長可在棉棒上沾少許稀釋過的醋,讓寶寶舔舐,以觀察寶寶是否出現回避退縮等行為,就能了解寶寶的喜好與感覺。

*出生45個月

喜歡嘗試把所有東西放到嘴裡,家長可多留意寶寶拿握在手裡的物品,觀察是否有口水的痕跡。此時的寶寶,還會藉由舌頭學習區辨物品軟硬的小差異,對食物味道的微小改變也開始變得敏感。

*出生69個月

此時寶寶的味覺,處於極為發達的狀態,但是在寶寶6個月之後通常最發達,但過了嬰兒期則會慢慢衰退。

*出生912月

這個階段會表現出對甜味和鹽味的愛好。分辨氣味的能力會更進一步提升。

聽覺Go!不光靠聽CD,要跟寶寶Talk才行!

寶寶在媽咪的肚子裡,其實就有所謂的聽覺能力,甚至可以聽見媽咪肚皮以外的聲音。所以,才有胎教及胎教音樂等的理論說法。事實上,寶寶的聽覺主要是跟『音素』有關。何謂『音素』呢?亦即聲音的各種音節,而非指理解語言的內容,因此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就很能接受各種多元的聲音。一直到寶寶出生九個月大左右,會開始學自己的名字該怎麼發音。

然後,約十個月大左右,寶寶會進入一個『音素刪減』的過程,這時候孩子會開始區分母語和外語的差異,也開始學會區分何謂『主體音』、『背景音』。這也就是為何很多理論都認為孩子學語言,必須從小開始來啟發的緣故。但是完浩緯職能治療師說,如果想讓小朋友語言能力好,並非只是純播放英文CD給他就沒事了,而是妳必須要直接跟他Talk,因為小朋友聽聲音,是要跟語言做配對的,這樣才能真正的輸入大腦,之後他也才能真的講出口。

好比說,媽咪在跟寶寶互動說話,這就是『主體音』,冷氣在低聲運轉或其他人聲在周遭夾雜,這就是『背景音』。因此,如果只是單純放英文CD或音樂給寶寶聽,家長都不跟寶寶說話,那麼寶寶會把英文卡通影片或CD或音樂都當成背景音,而不會加以理解和學習的,這就是家長之所以需要跟寶寶多講話,讓寶寶看著妳的嘴形去模仿的道理,如此寶寶的語言發展也才會順利表現出來。

另外,生活中有很多的背景音,家長都可在跟寶寶互動時,隨機告訴寶寶,增加他認識的聲音。例如:吸塵器的聲音、抽油煙機的聲音、電風扇運轉的聲音、外面垃圾車經過的聲音等。因此,十個月大的寶寶,周圍可以不用過於安靜,以便讓寶寶認識更多的聲音,而當這些他認識的聲音出現時,就越不易使寶寶緊張。

通常寶寶滿一歲起,會大量模仿成人說話。因此這個階段,完浩緯職能治療師建議,家長可藉由圖卡,盡量教寶寶認識生活的日常物品。例如:水壺、電話、杯子、椅子、娃娃等,讓寶寶能從生活中來學習認物及配對,可有助寶寶日後的語言學習及認知發展。

觸覺Go!從吃手腳開始觸覺探索之旅

觸覺的部份,約在寶寶0~2個月左右,因為雙手的控制力還沒發展得很好,這時候的寶寶,大多靠嘴巴吸吮、吃咬等動作來感受世界。直到寶寶3~6個月,雙手控制力較好的時候,亦可讓寶寶練習自己拿著奶瓶喝奶,這時的寶寶開始也會自己手握玩具,並且也習慣性會把小手放嘴巴吃,其實寶寶吃手是認識自己雙手一個很重要的階段,所以只要能幫寶寶維持手部清潔,則不用刻意阻止。

除非寶寶一歲至兩歲半左右,仍持續有吸手指的問題,再做適當處理即可。然後,寶寶約7個月大起,慢慢會有喜歡吃腳的現象,因為寶寶已認識了自己雙手,所以開始也意識到自己的腳,所以寶寶會開始喜歡玩腳,同樣的也不需刻意阻止。因為吃手和吃腳,其實都是寶寶成長很重要的過程,而這些發展與寶寶之後學坐、爬、站等發展階段都有相關。

當寶寶7~12月大左右,隨身體控制力及移動能力增加,可接觸的物品及種類也漸漸增加,這時寶寶透過雙手及口腔去認識各種新物品及玩具變多了,就可以給予寶寶不同材質、觸感的玩具,帶寶寶大量認識並接觸各種不同的觸覺。假如寶寶明顯有討厭反應,譬如說毛毛的東西,寶寶不愛,那麼就不需要強迫寶寶適應,這時不妨先抱著寶寶,讓他看媽咪先觸摸看看,以便讓寶寶知道這是無害的,之後再給寶寶練習接觸。

完浩緯職能治療師指出,對某些觸覺較敏感的寶寶來說,通常較喜愛觸感光滑,不喜歡觸感粗糙或類似像毛衣的材質。假設小朋友表現緊張,不敢摸,那麼家長能做的,就是媽媽先主動玩給寶寶看,然後再讓寶寶自己慢慢感受並認識,千萬別刻意阻止或強迫寶寶接受,等寶寶看媽咪都敢玩了,寶寶就比較敢去觸摸。

經過各種材質的觸感經驗後,滿一歲以後的寶寶,開始有更精細的動作操作技巧。譬如說,湯匙該怎麼握?玩具要怎麼拿,什麼東西該怎麼用等等,因此當寶寶到了這個階段,可多多讓寶寶自己餵食,練習用安全叉及湯匙吃東西,或是讓寶寶自己拿水杯喝水,好讓寶寶有更多練習的機會,增加他們日後精細動作的操作技巧。

完浩緯治療師指出,其實人類在拿取或握取物品的過程,就是靠我們觸覺區辨系統去運作的,包括:該怎麼握湯匙、拿筷子、拿筆等。好比說,「寫字」就包括拿捏筆桿的力道,該怎麼用手指、手心共同掌握筆尖去轉動等,其實完全都是靠觸覺來練習的。如果摸一個東西會讓寶寶感覺緊張,好不舒服,那麼相對的操作技巧也會受影響。

完浩緯職能治療師指出,因為成人距離過去的嬰兒期,其實非常久遠,故不知不覺會以大人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另外,小小孩的學習過程,是需要花很多時間來慢慢吸收、感覺及練習的,所以陪伴孩子玩耍時,速度一定要記得放慢,千萬不能太急。另外,家長最常忽略的是寶寶的『年齡階段』,好比說,專家談到游泳、音樂可增強寶寶的某些部份,家長們就會只注意到這一點,但如果沒有對應到寶寶適當的『年齡階段』,亦即寶寶的發展時間點不對時,強迫寶寶學習,則不會留下好的經驗。

寶寶五感發展里程碑中,每一個動作的發展,其實就是身心發展的平均參考值。表示此一年齡階段,約有百分之八十的寶寶,能做到該階段的發展任務,因此成為寶寶的身心發展指標。但是每個寶寶經驗值都不一樣,所以,每個寶寶約略可差距三~六個月的發展標準也是可能的。所以當寶寶落後一個月的發展指標時,仍屬可接受的範圍。

兒童健康手冊中,也有詳細明載寶寶的發展里程碑,假使寶寶發展進度真的落後時,不妨留給寶寶一些時間累積經驗值,則孩子的學習表現就可以慢慢跟上進度。完浩緯職能治療師說,以前她就曾接觸過一個八個月大還不會爬的寶寶,經詢問之後,發現原來父母平時都習慣抱著寶寶,不曾給寶寶在地上學爬,而這種情況,就不是發展遲緩,而是寶寶的學習經驗不足,這時就要讓寶寶多多學爬,如此則可慢慢跟上寶寶的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