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10~14天左右胎盤絨毛膜滋養層細胞會分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這會讓孕媽咪產生頭暈、嘔吐、嗜睡等症狀,也就是俗稱的害喜。孕媽咪通常會在起床後感到頭暈、昏昏沉沉,一般會在3個月以後緩解,但也有少數人會持續到懷孕中晚期。
孕期血容積會增加40%左右,紅血球則只會增加20%,形成生理性貧血。由於台灣女性平均鐵質攝取不足,這種孕期生理性貧血會讓原本就是貧血體質的人加重症狀;尤其懷孕20週以後寶寶對鐵的需求量增加,貧血症狀更會愈來愈明顯。由於紅血球太少會增加心肺負荷,貧血孕媽咪除了會頭暈、全身無力,還容易喘和心悸。不過除非孕媽咪的身體無法再供給寶寶鐵質,否則這種孕期貧血一般不會對胎兒造成太大問題。
孕期胎兒所需要的養份會經由胎盤供給,耗氧量增加,加上中後期大約會有1/4的血液流入子宮,血糖容易下降。由於此時腸胃消化較慢容易感到飽足,很可能會讓餐與餐的間隔拉長,而孕婦在空腹時血糖又會降的比未懷孕時低(稱為加速飢餓),如此便會造成暈眩。雖然血糖過低最嚴重可能導致死亡,不過除非有使用胰島素,否則一般血糖還不至於低到造成太大的風險,孕媽咪比較需要擔心的是突然暈倒讓肚子受到撞擊。因為餐與餐之間間隔太長或攝取的營養不夠多都會導致低血糖,所以孕媽咪最好少量多餐、隨身攜帶餅乾或水果等乾糧隨時補充養分。
孕期黃體素增加會造成血管擴張讓血壓變得比較低,這種低血壓造成的暈眩通常會在突然變換姿勢或仰臥的時候出現;孕期大量血液流向子宮,腦部血流量降低,突然變換姿勢會讓腦部血流量不足進而產生暈眩。仰臥則會讓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導致血液無法順利回流心臟,心臟無法供應腦部足夠的血液就容易頭暈。低血壓的暈眩多半會隨著姿勢的調整而緩解、消失,孕媽咪只要把動作放輕、放緩,睡覺時左側臥,不要猛然變換姿勢就可以避免暈眩。
延伸閱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懷孕怎麼吃?
孕期需要供給胎盤氧氣,耗氧量比懷孕前多10%~20%,容易頭暈、喘不過氣。孕媽咪最好穿著寬鬆、透氣的衣服,避免到KTV包廂、電影院等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密閉空間或海拔太高的地方。由於缺氧會導致胎盤血液供應不足,如果遲遲未改善,寶寶也有可能會缺氧,缺氧時應儘快鬆開衣物,並移至空曠、通風的地方。
懷孕6個月以後受荷爾蒙影響,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會降低,血糖則會升高,容易產生妊娠糖尿病。血糖太高可能會併發酮酸中毒(Ketoacidosis),也就是血液變酸而引起的代謝性酸中毒,孕媽咪會因為呼吸急促、換氣過度而暈眩。另一方面,有糖尿病痼疾的孕媽咪若固定施打胰島素卻三餐不定時、餐與餐之間沒有補充食物,就可能造成低血糖,這也會導致暈眩。
子癇前症的典型症狀是高血壓和蛋白尿,由於高血壓會讓血管收縮,頭部血管收縮就會造成暈眩,而因為子癇前症也有可能產生全身性水腫,這也會導致暈眩,還會產生缺氧、腦水腫、頭痛、視力模糊等症狀。常有人將子癇前症誤認為妊娠高血壓,到底如何區分子癇前症和妊娠高血壓呢?簡單來說,懷孕20週以後發生的高血壓是妊娠高血壓,妊娠高血壓合併蛋白尿則為子癇前症。原本就罹患高血壓的孕媽咪若在孕晚期出現蛋白尿,可能是「合併性子癇前症」,這種類型的子癇前症多半發生在7個月以後。
有些孕媽咪原本就有心律不整的毛病,心律不整會導致心臟送出的血流量不穩定、無法供應腦部充足的血液,特別是陣發性心室上心搏過速的人,心臟因為跳太快無法完整收縮,送出的血流量便會不足,如此自然會造成暈眩;這種類型的暈眩大多會合併心悸。由於心律不整是身體循環系統的問題,可能會導致養份、氧氣無法妥善輸送到胎盤,寶寶除了無法攝取充足的營養,甚至會缺氧。
延伸閱讀:子癇前症,有辦法預防嗎?聽聽醫師怎麼說
梅尼爾氏症又稱為內淋巴水腫,是因自發性內耳耳蝸膜迷路水腫而導致平衡功能失調,是造成陣發性旋轉性眩暈的常見原因之一,典型症狀是旋轉性眩暈、耳鳴以及神經性聽力受損。早期發病通常以單側耳朵為主,若沒有適當治療或控制,約三至五年會逐漸發展為雙側。發病時大多會有浮動、好像在坐船的感覺並合併耳鳴及耳悶,接著逐漸出現眩暈、噁心、嘔吐等症狀。梅尼爾氏症患者在孕期復發的機率相當高,孕媽咪通常會無法站立、冒冷汗,並會往發病的那一側暈倒。
許多低頭族都會有頸椎椎間盤突出的問題,骨刺一旦壓迫到椎動脈就會導致後腦血流供應不足,進而產生暈眩。孕媽咪最好別常低著頭滑手機,既傷視力又會影響脊椎健康。
孕期暈眩最怕暈倒。提醒孕媽咪,如果暈眩合併心悸、心跳加速、喘不過氣、呼吸困難、手抖,就可能是暈倒的前兆。
在上述10項原因之外,換氣過度也可能導致暈眩。換氣過度大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氣喘,一種是劇烈運動。氣喘體質的孕媽咪在孕期自然要隨身攜帶常備藥品、遠離過敏源以免發病。至於孕期做運動的孕媽咪,則應以中低強度、不要太喘的運動為主,以免體內二氧化碳濃度增加。
孕期3個階段都可能發生暈眩;第1孕期的暈眩以害喜最常見,大部分人都會出現,只是輕重程度不一。第2、第3孕期的暈眩則以姿勢轉換或子宮變大壓迫靜脈回流較常見,尤其是突然轉換姿勢造成的「姿態性低血壓」,因為這個原因而暈倒就醫的人在臨床上十分常見,提醒孕媽咪參加任何活動或講座一定要控制情緒,避免快速變換姿勢,如果不慎因為姿態性低血壓而暈眩,第一時間應將
頭的位置放低,最好坐下或左側臥增加腦部血液循環,再搭配深呼吸調整身體狀態。除此之外,如果因為血糖過低而暈眩,應馬上補充餅乾或小點心,缺氧則須立即離開密閉空間或將室內窗戶打開,若衣服太緊繃就應該把衣服鬆開。提醒孕
媽咪,暈眩當下應根據不同原因個別處理,其後再依嚴重程度評估是否需要就醫;不過若合併腹痛、出血或嚴重心悸等症狀,抑或是暈到天旋地轉,就要馬上就醫釐清原因。此外,陳加祥醫師表示,由於心悸也可能是心律不整,有心律不整宿疾的孕媽咪在暈眩合併心悸時可以藉由按壓頸動脈刺激迷走神經反應讓心跳速度變慢。
孕期暈眩雖然常見,不過孕媽咪若屬於貧血、低血糖體質或有糖尿病、心律不整病史甚或罹患子癇前症,在暈眩症狀出現時就要特別小心。陳加祥醫師指出,一般的生理性貧血血色素在11以下,血色素小於7就會造成心臟負擔。懷孕後期寶寶對鐵的需求量增加,孕媽咪嚴重貧血的機率大增,一旦暈眩就要留意心臟出問題。此外,低血糖的人若沒有及時補充糖分,最嚴重可能會死亡。心律不整一再發作也會對孕媽咪造成極大的影響。子癇前症的高血壓更是對媽咪、胎兒都有相當大的風險。這幾種類型的孕媽咪在孕期都該對暈眩有所警覺。
而除了這些特殊體質的人必須在孕期對暈眩拉起警戒線,若暈眩合併腹痛或出血,也要小心!陳加祥醫師表示,懷孕初期暈眩合併腹痛或出血有可能是子宮外孕,中後期暈眩合併腹痛則可能是胎盤早期剝離。胎盤早期剝離的暈眩通常會在一瞬間發生,由於不一定會出血,有些人會因此而掉以輕心。但其實沒有出血代表胎盤流出的血液積聚在體內、剝離的速度較快,反倒是合併出血的人胎盤剝離的速度較慢。孕媽咪若在懷孕中後期出現暈眩合併腹痛的症狀最好儘速就醫,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期。
想在孕期預防暈眩發生,首先要避免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如果不得已必須久站或久坐,最好找機會活動手腳、轉動一下四肢關節促進血液循環。另外,站起來或坐下須放慢動作,儘量不要做蹲下的姿勢。飲食把握少量多餐的原則,多攝取含鐵食物,餐與餐之間不要間隔太久,最好隨時補充乾糧或小點心以免血糖過低。衣服以寬鬆為主,洗澡水不要調得太熱、洗澡時間也不要太久。睡覺時儘量側臥,最好以左側臥為主。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戴筠
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加祥
攝影/謝文創攝影工作室
梳化/彭彥菱
model/漂亮孕媽咪楊佩怡(※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