戽斗成因有兩種:機能性與骨骼性
戽斗形成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分為機能性與骨骼性兩種。機能性戽斗,通常是孩子成長時牙齒錯咬,或是飲食習慣不佳等因素,造成下巴因前牙的誘導往前傾,進而產生咬合不良的問題。機能性戽斗的發生機率比較高,若在孩子成長時放任戽斗問題不管,下顎空間便會不斷成長變大,之後矯正就會越來越困難。
骨骼性戽斗,則多半是遺傳所致,通常是上下排的前齒無法咬合,即使咬到也只是淺淺地碰觸,由於是天生所致,因此更需要配合成長及早治療,否則一旦錯過成長的黃金矯正期,日後治療的風險會相對增高。
過去曾遇過一個12歲的個案,小男孩杰杰(化名)長得眉清目秀、乾淨可愛,但鼻子以下卻因戽斗而呈現香蕉狀,父母擔心他因外貌產生自卑感,故趕緊帶來診所矯正。12歲的杰杰剛好還處於矯正黃金期的階段,故治療上,先對他進行上顎擴張,將他的上顎骨往前拉,以調整上下骨骼的差異,在完全不需拔牙的前提下,達到矯正效果。
戽斗的矯正過程,其實就像打棒壘球一樣,不同階段做不一樣的事。由於一般上顎骨骼的成長期,約在9到12歲,下顎則是在13到18歲,因此矯正戽斗的黃金期,以9至12歲為最佳,此年齡的孩童通常上顎發育尚未完全定型,因此可以利用調整上下顎的關係,來達到矯正目的。
雖說9至12歲是矯正戽斗的黃金期,但仍建議一旦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問題,就該盡早做預防性的齒顎矯正治療,時間通常是在孩子7到8歲左右,永久牙的門牙萌出時,就可以開始。以個案杰杰為例,雖說12歲矯正不算晚,但若能提早到7至9歲時就來治療,調整的彈性就會更大,效果也會更好。
早期預防性齒顎矯正治療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在孩子永久齒列長全前,調和上下顎骨的相互咬合關係,並促進上、下顎骨及齒弓的正常生長,讓孩子之後的齒列、顎骨、肌肉皆能健康、正常地發育。
相較於杰杰,16歲的高中生小玉(化名)想要矯正戽斗,就顯得麻煩許多。小玉因家人有戽斗,覺得自己的戽斗也是遺傳,所以沒有特別在意,直到最近發現自己因戽斗關係,發生無法正常咬合、吃東西的情形,才趕緊就醫。
已經16歲的小玉,錯過了黃金矯正期,其上顎骨的發育已定型,且沒有多餘的空間可以再行調整,因此只能等到18歲之後,生長趨勢完全停止,骨頭發育也完全定型,再進行正顎手術,以解決戽斗問題。
由以上兩個門診中的個案可以知道,戽斗矯正一定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早期矯正不只事半功倍,也可以讓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避免掉許多麻煩和心理壓力;反之,若錯過黃金矯正期,孩子不僅要承擔動手術的風險,治療費用也會比單純矯正來得多,提醒所有為人父母,要把握孩子的戽斗矯正黃金期,及早治療,莫誤孩子終身。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文/宋慧玲
可愛寶寶/恩樂
攝影/SuperCute寶寶親子寫真專業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