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Yes or No?驚!親寶寶,可能會傳染疾病?

看著寶寶可愛的小臉蛋,大人總是忍不住「啾」一下。不過聽說「親寶寶,會使寶寶感染疾病」,真的嗎?
Yes or No?驚!親寶寶,可能會傳染疾病?


想親寶寶,應該要注意什麼呢?本文請醫師來解答爸媽最甜蜜的疑惑。

親寶寶的臉頰,可以嗎?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怜人醫師表示,一般來說,親寶寶的臉頰並不至於造成嚴重的影響,爸媽不用過度擔心。而且與寶寶之間親密的擁抱與互動,是親子關係建立很好的方式,所以不用太拘泥於「一定不能親寶寶」這件事。不過如果大人生病了,當然就比較不適合親寶寶,也建議生病的大人不要親寶寶的臉頰。

皮膚的表皮是天然屏障,保護人體對抗外來的病菌刺激。小寶寶的皮膚比大人薄,角質層厚度只有大人的1/2;而且角質層的水分含量在出生3個月以後,會逐漸變少,3個月以後的寶寶,皮膚比較容易乾燥。正由於皮膚的厚度較薄、較乾,如果寶寶的臉部有傷口,更容易受到外來病菌或刺激物的影響。

如果大人沒有生病、寶寶的臉部也沒有傷口,偶爾親親寶寶的臉頰倒是不用過於擔心。

延伸閱讀:親寶寶有風險?

親寶寶的嘴巴,可以嗎?

怜人醫師認為,比較不建議大人親寶寶的嘴巴。比較常見的唾液傳染包括蛀牙菌、幽門螺旋桿菌、EB病毒;接觸傳染則例如疱疹病毒、輪狀病毒、諾羅病毒,都可能藉由親吻來傳染給寶寶。此外,流感或是少數免疫力不佳的大人可能會有鵝口瘡,也都不無傳染給寶寶的可能性。有時候大人生病或帶原,不一定有明顯的症狀,但是仍可能傳染給寶寶。

不過王怜人醫師也解釋,藉由親吻而傳染只是一種可能性,其他傳染的途徑還有很多,比方與大人共用湯匙或筷子、如廁後沒用肥皂洗手、寶寶到處亂摸東西後將手放嘴巴、皮膚有傷口卻與大人臉貼臉…等,都是可能的傳染途徑,並不是「大人沒有親寶寶的嘴巴,寶寶就不會被這些病菌所傳染」。

以下列舉幾種可能藉由親吻而傳染給寶寶的細菌或病毒,以供參考:

蛀牙菌

大人的口腔內大約有300~500種細菌。如果大人對著寶寶口對口親嘴,萬一不慎有唾液接觸,可能會把蛀牙菌或牙周病菌傳給寶寶,如果寶寶已經開始長牙,蛀牙的機率也可能提升。

EB病毒

高達8、9成的大人都可能曾感染過EB病毒,或是本身為EB病毒帶原者,但是不一定有症狀。EB病毒常會藉由唾液所傳染,無論是親寶寶的嘴巴、或大人將自己咀嚼過的食物餵給寶寶吃,都可能會使寶寶感染EB病毒。EB病毒感染的症狀為發高燒,扁桃腺、淋巴腺腫大,有些嚴重者可能會肝脾腫大、紅血球與白血球低下,甚至病菌侵襲骨髓。

疱疹病毒

如果大人有口唇疱疹,親嘴仍有可能傳染口腔疱疹病毒,造成疱疹性齒齦炎,寶寶的嘴巴可能會潰爛、出血,由於寶寶會感到很痛,也會使寶寶無法順利喝奶,可能需要打點滴或服藥治療。嚴重的甚至造成全身性水痘或腦膜炎、腦炎。

平常應該怎麼做比較好?

1.親寶寶的嘴不是很好的習慣,應盡量避免,以降低唾液傳染、接觸傳染,甚至飛沫傳染的機率。(不過還是可以跟寶寶抱抱互動,不要因為害怕傳染疾病而矯枉過正。)

2.從外面回家後,接觸寶寶前,請先用肥皂洗手,如廁後也務必洗手。

3.大人不要與寶寶共用餐具。

4.喝母乳有助於提升寶寶的免疫力,可多餵母乳。

5.不要給寶寶吃大人咀嚼過的食物。

6.如果寶寶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皮膚比較容易乾燥、也會因為皮膚癢而抓破有傷口,皮膚的保護屏障不佳,比較容易會被病菌所傳染,建議不要常親寶寶。

7.大人生病要戴口罩。不只是親吻,講話時飛沫也可能跑入寶寶的口腔與鼻腔黏膜中。

延伸閱讀:別再病急亂投醫!兒科醫師教你快速判斷20種常見小兒疾病

寶寶感染疾病的可能症狀?

大人要注意寶寶的精神、活動力與食慾是否與平時不同。如果寶寶的活動力不佳、臉色蒼白或暗沉、食慾持續1天都不太好、體溫不穩定、身體軟綿綿的、身上有出血點或長紅疹、前囟門突起、呼吸不順會喘、腹部腫脹或嘔吐、黃疸,以上這些都是感染的可能症狀,大人要多留意,如果有症狀應就醫。

適度留意,但不用矯枉過正!

怜人醫師提醒,如果大人沒生病、寶寶臉上沒有傷口,親親小臉倒是無妨,不用太緊張。親子間的肌膚接觸與陪伴很重要,常常抱抱寶寶、跟寶寶說話與玩耍,有助於親子親密關係的建立,對於寶寶以後的個性發展很重要。爸媽需要適度留意,但是不用太過擔憂、緊張。

親親寶寶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湯佳珮

諮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王怜人

攝影/Super Cute寶寶‧親子寫真(0955-628825

梳化/徐筑芳

model/李文嘉、張宸睿(※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