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資料顯示,0到6歲因意外死亡的兒童中,高達80%發生傷害的地點是家裡。因此,發生意外的當下,若爸媽能立即做一些適當的處裡,也許能免除一些遺憾發生。
當寶寶一出生,就要開始準備家中醫藥箱,以因應寶寶在生長過程中,不同月齡緊接而來的翻身、爬、坐、站、走、跑,可能發生的意外傷害。但是,爸媽應如何準備寶寶版醫藥箱呢?小兒科醫師張雅婷與專業藥師張雅惠,綜合整理一份完整的寶寶版醫藥箱清單,希望幫助爸媽達到實用性的目的。
張雅婷表示,寶寶3、4個月會翻身,8、9個月會爬、翻東西,1歲以上會走、跑,容易發生從床上落下、門夾傷、跌倒、滑跤等外傷。此時,要注意寶寶跌倒的姿勢,是正面朝下還是後腦勺朝下?以及跌倒的高度,是從哪裡摔下來?由於寶寶語言能力發展尚未成熟,無法表達精確的語句,先記住姿勢和高度,可提供醫師作為診斷的參考。
從高處落下或跌倒後,第一時間不能移動寶寶,要先看他的反應,確定寶寶沒有骨折後再抱起來。接著,若寶寶神智清醒、呼吸道暢通,也沒有哭鬧不安的表現,可在家觀察72小時,確認是否有腦震盪症狀。同時審視寶寶是否有肉眼可見的外傷,如果傷口紅腫沒出血,加上寶寶願意配合,可直接加壓約5分鐘,再以冰敷袋冰敷患部約半小時,可降低組織發炎、消除血腫。但冰敷時間也不宜過久,會阻止血液循環。
此外,若孩子處於扭傷後的復健期,當急性疼痛較緩解時,可使用熱敷袋熱敷,能有效鬆弛肌肉和關節的緊繃感。因此,準備一個多功能冰熱敷袋,是家中醫藥箱必備用品。
孩子跌倒、滑倒、從高處落下或被門夾傷後出現傷口流血,可先加壓止血3至5分鐘,之後以生理食鹽水或冷開水沖洗傷口,把髒東西、灰塵、小石子清潔乾淨。清潔傷口建議立即執行,因傷口一開始若無立刻清理,過幾個小時後會很難清。由於生理食鹽水開封後可用時間很短,因此醫藥箱備用買小包裝即可。
優碘,具抗菌消毒、保護傷口作用。張雅婷認為,傷口清潔乾淨後,可擦優碘或抗生素藥膏,之後可自然風乾。優碘可買優碘棉片,避免罐裝優碘過期問題。張雅惠補充,擦優碘後再曬太陽,則有皮膚色素沉澱形成色斑的疑慮,因此若是較為表淺傷口的消毒,不擦優碘也可改用白藥水代替,擦完再塗上抗生素藥膏。但若是較深傷口則不建議使用,因白藥水內含局部麻醉劑,可幫助血管收縮、緩解疼痛,但也會造成較深傷口的表皮組織癒合,裡面傷勢還沒好卻被包覆住,因而導致內部傷口惡化。
寶寶處於學走學爬階段,受傷部位常常發生在關節、膝蓋處,照顧起來不容易,因此須要以紗布包紮傷口。張雅婷建議,包紮前可先於傷口上塗上一層抗生素藥膏,阻隔紗布撕除時沾黏傷口,否則,撕除紗布時會把好不容易結痂的傷口翻起,造成新生組織傷害。
張雅惠補充,若傷口有膿或分泌物,或一碰到就非常疼痛時,也可以用紗布或OK繃覆蓋。除了一般紗布外,仿間還販售含石蠟成分的紗布,能使紗布不會黏附傷口。另也可使用人工皮,除可吸附組織液外,撕掉時比較不會痛,洗澡時亦有防水效果,是覆蓋傷口很好的選擇。
此外,當受傷部位在肢體關節處時,可套上彈力繃帶固定紗布,防止活動時鬆脫。而圓頭剪刀,也是醫藥箱必備包紮傷口的器材,基於兒童安全考量,應選購剪刀尖頭處為圓頭和鈍頭。圓頭剪刀主要用於剪紗布,或是必要時可剪開受傷部位的衣物。
當紗布須要固定時,可使用抗敏膠帶,黏貼在孩子皮膚上較不會過敏。張雅婷認為,當須要使用三角巾或其他固定材料時,膠帶無法有效黏貼時,可用安全別針來固定敷料。安全別針用途廣泛,也能用於固定寶寶的奶嘴鍊,家有嬰幼兒的家庭可採購一些備用。
延伸閱讀:出門牽手、不亂撿地上東西吃...1~2歲必學安全常識
一般來說,傷口不宜碰水,因此洗澡時,在下水前可先用OK蹦纏繞指頭,洗完澡再把OK蹦拿掉。套上OK蹦,除了不會讓水和傷口直接接觸,也能於日常工作時保護傷口,是醫藥箱必備用品。
棉花棒可用於清潔傷口和擦藥。張雅婷強調,棉花棒有分尺寸,寶寶醫藥箱備有最好有兩種尺寸,分別為ENT棉棒及普通棉棒。ENT棉棒尺寸較小,可用來清除寶寶鼻孔周圍的鼻屎;也可用於寶寶洗完澡,發現耳朵進水時,把棉棒放進耳裡約1公分,清除耳內積水。普通棉棒稍微大一點,主要用於清潔傷口和塗抹藥膏。用手指幫孩子擦藥,一方面手碰觸孩子傷口時會痛、擔心感染,一方面若要擦如異位性皮膚炎這類含有類固醇的藥膏,也可以避免爸媽手指接觸藥物,因此最好用普通棉棒擦比較理想。至於清潔傷口時,可用普通棉棒滾一圈傷口。
基本上,1歲以下的寶寶由於抵抗力較弱,耳朵、嘴巴易遭黴菌感染,建議去藥局買消毒過的棉棒。因為普通商店賣的一般棉花棒,可能於儲存時因潮濕而被汙染,不適合用來碰觸寶寶的耳朵和鼻子。
酒精棉片具有消毒皮膚和器械的功能,如鑷子使用前可用酒精棉片消毒一下。建議買單包裝的酒精棉片,一次使用一片,使用上較便利。
不方便用手拿的用品,如酒精棉片、優碘棉片,或是須要打開使用的紗布,可用鑷子夾取,較為衛生方便。
張雅婷指出,異物吸入、異物塞入是孩子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當孩子一直挖耳朵或鼻子,或是晚上睡不著、哭鬧不安時,可用小手電筒探照耳朵或鼻子,觀察是否鼻子有異物被吸入、耳朵有小蟲子飛入,以及是否耳鼻有小東西被塞入。若發現真的有異物,切忌不能自行處理,請立即就醫。
孩子常因腸胃不適或感冒,而有嘔吐的症狀,基本上嘔吐物還是具有傳染力,因此爸媽處理嘔吐物時,最好戴拋棄式手套,尤其是家有兩個以上孩子或老人,可避免自己或家人因接觸而感染。
耳溫槍也是家中醫藥箱必備品項,當感到孩子體溫過高或過低時,可以立即確認體溫。必須注意的是,耳溫槍使用前,應該先校正,因此帶寶寶就醫或打預防針時,可把家中的耳溫槍一起帶去,比較一下溫度的落差,才能準確校正耳溫槍的溫度。
很多大醫院不會幫孩童切藥和磨成藥粉,會讓爸媽領取顆粒狀藥丸,所以家中要備妥切藥器、磨藥器及有刻度的餵藥器。值得注意的是,切藥器和磨藥器要隨時保持清潔,不能殘留先前留下的藥物。而餵藥器上應有刻度,以精準餵食孩子正確的分量,當孩子哭鬧不休又想睡時,建議選用有刻度的餵藥器,免得餵錯量。
張雅惠表示,如果家中有鼻子過敏的寶寶,由於孩子年齡太小不會擤鼻涕,可在家中準備吸鼻器,幫助吸出孩子鼻涕。若感冒或過敏性鼻炎而鼻涕黏稠時,再用洗鼻器把鼻腔洗一洗,孩子會感到比較舒服。
延伸閱讀:浴室意外多!10大寶寶安全對策
張雅婷強調,2歲以下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好,不建議在家自行餵食咳嗽、流鼻水的藥水,家中可備三種藥品,分別為退燒藥、腸胃藥和氣喘急用藥。張雅惠則認為,在家備口服藥以高安全性藥品為原則,建議準備益生菌、嘴破專用消炎口內噴劑。
張雅婷表示,孩子吃退燒藥,不會影響病情,也不妨礙醫師評估和診斷,若孩子高燒至38.5度以上,緊急情況可用退燒藥,先緩解孩子的不適感,之後再帶孩子就醫。張雅惠補充,退燒藥須按照孩子年齡和體重換算劑量,所以不建議爸媽主動購買退燒藥。但若為當次感冒沒用完的退燒藥則可保留,因1個月內身高、體重差距不大,只是開封後的退燒藥,若1個月內未用完建議丟棄。
腸胃藥成分為益生菌、乳酸菌等,基本上對人體無害,因此若緊急便秘、拉肚子或半夜不舒服,可讓孩子服用腸胃藥,適度緩解不舒服後,隔天再帶孩子看醫師。
只要是醫師判斷是氣喘的孩子,或是曾因喘而住院,家中就必須準備氣喘急用藥。張雅婷提醒,爸媽應隨時檢查氣喘藥是否過期,以免孩子氣喘臨時發作時,無法給予救援。
張雅惠認為,家中可備口內消炎藥、口內膏,可用於嘴破,能有效緩解孩子疼痛。
還有哪些「寶寶醫藥箱」該準備的物品嗎?小孩用藥,又有哪些該注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