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個國家文明的開始,也是最基礎的要件,知識累積、視野伸展等,都從閱讀開始。閱讀習慣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尤其是在學齡前,人格形成最重要階段,此時孩子快速成長,對任何事物充滿好奇、想像空間,並且喜愛探索,為培養閱讀習慣最好時機。
擔任說故事姐姐多年,目前任職於臺灣大學生命教育中心的徐慈憶表示,孩子愛不愛閱讀,會有很大差異,常閱讀的小朋友,說出來的話比較有邏輯。她談起某次到臺東豐源國小附設幼稚園為小朋友說故事,講到臺灣童書繪本畫家賴馬在臺東成立繪本館時,看過賴馬繪本的孩子馬上找到共同話題,如數家珍說出出版過的作品,而沒看過的小朋友就插不上話。
有些家長會抱怨為何孩子不愛閱讀,其實孩子不愛看書的原因很多,父母不妨從以下幾個方向思考,找出癥結點。
理由1:無法營造看書氣氛
很多時候是因為沒有適合的環境,讓孩子無法靜下心來閱讀。因此,讓家中的讀物隨手可得,並且營造出舒適、安靜的閱讀空間,比較能引起孩子閱讀的興趣。
理由2:閱讀內容無法引起興趣
觀察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挑選相關繪本,提高孩子閱讀的意願。
理由3:父母本身不愛閱讀
如果父母只會要求孩子看書,而沒有以身作則,陪伴孩子一起讀書,孩子心裡難免會有「父母都在看電視,為什麼我就要看書」的埋怨,自然而然不想接觸書本。
理由4:以升學為導向
父母將考試成績擺第一,非要孩子看些與學校課業有關,或對將來考試有幫助的書,反而給太大壓力,甚至在孩子心中留下陰影。不過,近幾年12年國教強調多元教育,已不似從前只為升學而讀書,也提供給孩子更廣泛的閱讀選擇。
此外,3C產品普及,很多人認為看電子書一樣是閱讀,但對學齡前孩子而言,用手翻閱書本能刺激思考,不同於只用眼睛看的電子書。此外,家長也要了解當孩子拿起書本,不一定代表已讀進裡面的內容,例如:念英文可能會覺得枯燥想睡覺,主動教孩子查單字,進一步了解其意思,這就是閱讀上的一種延伸,並非要將這本書完全讀過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