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養孩子不是養學歷,是養能力、養耐力!

當孩子出現問題,不少父母都以為「等孩子長大、等孩子上大學就會好」,其實並非如此!「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培養孩子不只是獨立思考,更要培養他的邏輯思辯、判斷力、作決定的能力。
養孩子不是養學歷,是養能力、養耐力!

 

何時該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呢?會覺得孩子還小?想這些還太早?其實不然,而且父母還要先以身作則,自我要求,成為孩子的榜樣。

人生充滿無盡的挑戰,父母不可能幫小孩度過每一個關卡

記得20年前,有好幾對夫妻皆是精神科醫師,生下來的小孩都得了亞斯伯格症候群,弄得之後的精神科醫師生小孩超緊張,不知道自己會不會中獎。其中有一對醫師是我的學弟妹,我們一直有保持聯絡,知道他們的小孩是數學天才,要上一流的學校絕對很容易,可是人際互動能力上卻有問題,未來還有就業、交友跟結婚的難關。

上大學其實只是一個過程,沒有讀不完的書,重點是在畢業之後的立業成家;即使唸到頂尖研究所,即使做到博士後研究,就業依然是未來40年要面臨的問題。台灣面臨的失業狀況是年輕人較多、碩博士更高。再進一步思考,即使學歷高了,薪水呢?職涯發展呢?做到50歲,可以是資深工程師、經理、協理、教授、總裁,或是公務人員、網路拍賣、擺路邊攤?一個月賺多少?結婚沒?生了幾個小孩?錢夠用嗎?更重要的是做得高興、過得快樂嗎?

人生有無窮無盡的挑戰,也就充滿無窮無盡的煩惱,我們不可能替小孩做每個決定,幫他們度過每一個關卡。所以把育兒的目標放在念書到大學畢業,是一個很奇怪的想法。前兩天我跟一個3年內生了2個小孩的心理師聊到育兒,她的想法是就把小孩養到大學畢業就沒事了,這真的印證了古人的智慧:「惟望吾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只要小孩大學畢業的想法落伍了,重點是找到興趣跟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在行醫跟諮商的過程中,看到了為數不少在求學過程中、職場適應上,還有人際處理上不時卡卡的案例。我發現:最重要的不是遇到什麼挫折,而是絕大多數卡住的小孩或成人都──缺乏發現問題跟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些能力在求學的時候你看不出重要性,因為忙著不斷吸收別人找好的資訊,雖然那些資訊至少70%在未來用不上;忙著照老師的解題模式做上百題的練習,雖然可能做個十題就夠了;忙著做幾乎一點價值都沒有的暑假作業,還好有些被廢掉了。

這是一個混亂的時代,我大學的微積分老師,沒有任何正規的心理學背景,憑著個人的想法跟熱忱,積極推動教育改革(聽說廣為大家詬病的建構式數學就是這樣搞出來的,而這一套東西在創始的國家並沒通過心理學界,只被運用在有學習障礙者),還有一群追隨者(盲隨者?)。因應每個父母想讓自己小孩上大學的愛心(虛榮心、盲從心、幼稚心),所謂的「人本」就積極遊行遊說,製造了7分上大學的世界奇蹟,以及因為少子化帶來的高教倒閉危機。當大家都大學畢業,校園外面有那麼多吹冷氣、坐辦公室,還可以領高薪的職務嗎?

政治無分藍綠,在教育這一塊始終是鄉愿,而以前深受政治力浸淫的師範體系更是無力隨著時代進步。做木匠不好嗎?我在美國的時候發現自己其實很愛木作,釘釘打打弄出一個書架很有成就感,內心也很平和,收入好像也不會太差。比起長時間坐辦公桌(會早死)、跟別人談生意(用太多心機)、長時間打電腦(誰知道身體會怎樣),這樣的生活有比較不好嗎?這個社會本來就需要木匠、水電工、運貨員…,難不成修摩托車也要大學畢業?人本?人笨吧!管他們有多少大學教授與學者,他們都忽視了社會必須的結構,也罔顧「達爾文進化論」的多樣性、競爭,與適者生存,卻迎合了家長的愛心與私心,造就了今天台灣的經濟危機以及人文弱化。

 

不要盡信有教無類上大學,其實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人要有自知之明,有時候硬是要以己之短去對別人之長,真的很辛苦,就算最後可以勉強一較長短,人生也是很坎坷。人的不服輸是可以創造奇蹟,但更實在的是發掘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缺點,就像詩仙李白說的「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真的,我有一個病人是做黑手的,其貌不揚,每次來看診,身上都是機油的味道,指縫都是汙漬。當他告訴我每個月單單釣魚,他就要花上十萬塊,我真的無法置信,直覺認為他在騙我,多看了幾次門診後,我漸漸相信他說的是真話。

他並沒有高學歷,也不是擁有員工的工廠老闆,更不是田僑仔,完全是以精密技術取勝。他眼神很銳利,情緒冷靜而穩定,講話條理分明。很特別的是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下了班有時半夜從桃園殺去東北角海釣,到清早又開車回來上班。上面描述他的點,其實都是職場上要成功的重要特質,像過人的精力、專注、冷靜…等。

讓我們看看郭台銘先生好了,他的學歷並不是很好,也不是電子相關科班,憑著過人的精力、努力、分析,跟組織能力,他成就了一個超大的代工王國。但是他做不起來服務業,更不要說全球品牌,為什麼?因為他殺氣太重、缺乏同理心,而同理心是服務業與行銷的精神核心。所以我們不管小孩有沒有、要不要、能不能上大學,最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小島通往大陸的路都在,只是因為莫名地堅信「有教無類」,堅持「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父母把橋都砍光了。

 

延伸閱讀:妳「愛孩子太多」嗎?審視自己的親子教養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