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部落客專欄

【育兒分享】如何建立黃金比例的手足情?

部落客→布魯奇深信手足間的關係好壞,是父母可以決定的事情~
於是,從第二胎出生後,就很努力地在每個細節都讓大寶貝有參與感,
媽咪自己也樂當兄弟間的溝通橋梁,維持手足間最完美的黃金比例!
【育兒分享】如何建立黃金比例的手足情?

黃金比例的手足情

幾天前的一個傍晚晚餐時間,我們一家四口坐在餐廳裡等餐。

一歲十一個月大的北鼻麥按著會唱歌的音樂書按鍵,一邊努力跟唱著一首首兒歌。

三歲十一個月大的小札克則沒事找事做地拿起兩雙竹筷子拼出一個自製玩具。

突然北鼻麥把音樂書放下,並且用手把書推給我說:『不要了。』

我詢問說:『你玩完了嗎?你不要玩了嗎?』

北鼻麥很確定地點頭:『YES!』

於是我說:『那拿給葛格玩好不好?』

北鼻麥再次點頭:『好』。

我微笑說:『你自己拿給葛格,你問他要不要玩。』

北鼻麥雙手捧著音樂書遞給餐桌對面的小札克,一面喃喃地說:『葛格要嗎?要玩嗎?』

小札克眼中露出歡喜的光芒,堅定地說:『要!』,雙手連忙接下弟弟的音樂書。

我笑著問小札克:『北鼻麥要把書給你玩耶!他是不是對你好好?記得跟他說謝謝喔。』

小札克大聲對著北鼻麥說:『謝謝!』,並且把手中自製的竹筷玩具也拿給北鼻麥。

北鼻麥感覺好驕傲,同時雙眼也露出歡喜的光芒。

我幫腔說:『葛格也把他做的玩具拿給你玩耶!怎麼這麼棒!我們要不要說謝謝?』

北鼻麥大聲說:『謝謝葛格!』

小札克也開心地說:『不客氣!』

在華盛頓大學任教、專門治療婚姻家庭關係的心理學教授John Gottman在研究觀察了幾千對夫妻互動行為後,

他在諮商開始的十五分鐘內就能預測眼前夫妻日後會不會離婚,而且準確度竟然高達百分之九十四。

一個最重要的預測因子,就是夫妻兩人間正面互動與負面互動的次數比。

目前經營世界知名的婚姻協調研究所的John Gottman教授表示,夫妻最後搞到同床異夢或者離婚的地步,

主因幾乎從來都不是吵架、衝突、外遇等大事件,而是大事件發生前很長一段時間的正負面互動比累積出來的關係失調的結果。

不過他所指的『互動』,並不是什麼特別用心製造出來的驚喜或者正經嚴肅的會談。

兩個人之間的每個小到極點的接觸溝通,都是他所謂的『bids』。

(bids英文原意為『投標』、『下標』,用以指稱任何人際關係中的大小反應動作)。

這些bids包含眼神交會、微笑、摟肩、見面時打招呼、『嗯哼』『OK』等簡單回應、

表示感謝、點頭肯定、牽手、擁抱、皺眉、譏諷、潑冷水、翻白眼、開玩笑、嗤之以鼻、漠不理會、批評、辯護、當耳邊風......

在對方面前,不管有心無心或潛意識帶出的所有大小『互動』全部都要算上帳面去。

正面的bids會鼓勵對方進而引出更多的正面bids,負面的bids則會讓對方下一次要下標時心有畏懼。

兩個人之間交流而產出的每個bids都環環相連,上一串bids的漣漪決定了下一串bids會往哪個方向走。

(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讀者們可以參考TIME網站上的一篇文章:The Powerful Predictor Behind Successful Relationships,對各種正負面bids有相當詳盡的解析)

John Gottman教授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婚姻穩定的夫妻間,正面互動與負面互動的次數比例至少有5:1之多。

極良好婚姻的正負面互動比為20:1,而可能即將離婚的正負面比例則為0.8:1。

在John Gottman教授研究出這個婚姻黃金互動比例之後,心理學家Marcial Losada也在針對六十個八人工作團隊的實驗研究中發現,

績效最高的十五個工作團隊間正面與負面互動的平均比例為5.6:1

而績效最低的十九個工作團隊中,正面與負面互動比例則為0.363:1,也就是說每三個負面互動才會有一個正面互動。

大概可以想像這些團隊充滿了譏諷、潑冷水、批評、漠不關心的溝通模式。

更不可思議的是,就連動物學家在猴子與猩猩的社交關係間所做的觀察研究,也得出了這個良好關係互動比例5:1

看來這個讓人際關係良好的黃金比例『5:1』是深植在我們的基因裡面的。

手足間,當然也是一樣的啊!

我深深地相信,手足間的關係好壞,完全是父母可以決定的事情。

應該說,是父母在弟妹生出來的第一天,或者甚至是還在懷第二胎時,就應該要決定好的事情。

(如果不知道懷孕與新生時該如何準備手足關係,請見大媽部落格『內建手足情爆炸談』一文)

因為小小幼兒間,是絕對不可能會自己生出一大堆的正面互動的。

我清楚記得,在小札克才六七個月大到一歲多一點點的那段時間,我常常帶他去和好友同齡的嬰兒寶寶做Play Date。

結果根本就是我們自己爽,因為兩個寶寶除了偶爾冷眼互看或是搶玩具咬之外,根本就都是在自己玩自己的嘛。

到底有沒有意識到旁邊有一位小人類朋友的存在啊!

偶爾有親友看到小札克跟北鼻麥玩得這麼好,常常還會假掰出相親相愛的可愛樣,都會讚嘆說他們感情好好,

大概是因為年紀夠近又同性別、說我們當父母的命真好云云。

我總是含淚在背後揮手帕...

拜託他們感情這麼好是我們處心積慮每天努力了兩年多的成果好嗎?

(這麼不要臉的話講不出口所以只能在這邊寫了洩憤)

我深信弟弟的出生對小札克來說絕對是個大加號,絕對不應該是減號。

從北鼻麥出生之後,我們就很努力地在每個細節都讓小札克有參與感。

從來都不讓他覺得北鼻麥出生後有弄丟爸媽的感覺,也從來不在他身上壓迫任何所謂當哥哥的責任感與無意義的競爭。

推嬰兒車時,我總是要小札克牽著北鼻麥的手:

『謝謝葛格,不然北鼻麥好孤單唷。』

換尿布時,也請葛格到處去幫忙拿尿布濕紙巾與乾淨衣褲,或是幫忙把髒尿布拿去垃圾桶丟。

每次小札克幫忙料理嬰兒雜事時,我們總是會戲劇化地帶著北鼻麥對他說謝謝:

『哥哥做出這麼棒的事情,一定很愛北鼻麥!』

每次北鼻麥對小札克露出善意,不管是咯咯笑或是輕摸葛格,我們也會大作文章:

『你看!北鼻麥好喜歡好喜歡葛格唷!』。

洗澡時我建議小札克幫北鼻麥搓背洗頭,洗完澡之後嬉笑著跟北鼻麥一起幫小札克擦乳液。

北鼻麥變成學步兒之後,我建議他們可以互相幫忙脫鞋子。

於是回家後葛格會先幫弟弟脫...

收到葛格的正面脫鞋bid之後,北鼻麥當然也要開心地回應個脫鞋bid。

只要有什麼他們能夠互相幫忙的地方,我就會故意派他們上場幫幫對方。

早上切水果叫小札克拿去給北鼻麥吃,晚上發益生菌叫北鼻麥拿去給小札克。

然後再開心地引導他們跟對方抱抱說謝謝。

上學時,請小札克牽著弟弟的手走。

兄弟倆牽著手,勇氣十足,連落後的媽也不顧了。

一路送到教室後,一定要互相啾一下道別:

『Have a good day!』

在停車場,我請小札克看好北鼻麥,不要讓北鼻麥跑出去被車撞了。

葛格總是會緊緊抱好弟弟:

『不要跑出去喔!』

每天吃飯都要一起吃。小札克搶著幫北鼻麥盛飯,北鼻麥則會把多出來的水果讓給哥哥吃。

然後兩個人總是吃到笑鬧著敲碗。

敲到媽媽生氣了還是很白目地繼續敲。反正有兄弟當靠山,有什麼好怕的?

每晚洗澡一起洗、刷牙一起刷、大便一起大。

睡前也一定要一起唸故事書、一起在地上做伸展瑜伽、在大床上嬉笑滾跳,然後互相親親道晚安。

小札克總是要確定看著北鼻麥在一旁睡著,才能安穩入眠。

總而言之,我拿出大學主修行銷的精神,清醒的每分每秒,都要幫兩兄弟大做公關。

只要在一起的時間,就要努力幫他們交流著大大小小的溫暖正向bids。

從北鼻麥還只會吱吱丫丫亂叫的嬰兒時期,我就努力當著兄弟間的溝通橋樑。

將近一年的時間,每天開車載著他們兩兄弟上學放學,都像是做戲般地在裝肖維。

每天都在車中上演著這樣的對話: 

小札克:『馬麻你看!挖土機!』

我裝大驚:『真的耶!葛格說有挖土機,北鼻麥你有看到嗎?』

北鼻麥:『咕~』

我裝大喜:『北鼻麥說有耶!謝謝葛格喔!』

 

或是...

 

小札克:『馬麻~我想要去買東西~』

我裝肖維:『北鼻麥,葛格說要去買東西,你想不想要去買東西呢?』

北鼻麥:『噗~』

我裝煩惱:『北鼻麥好像在說不要耶。』

小札克:『北鼻麥!跟我一起去買東西好不好?』

北鼻麥:『呀~』

我裝開心:『北鼻麥說好耶!』

 

總之就像在踢皮球一般,雖然三人間有一位完全不會講話的壯嬰,還是硬要扯出三角形的溝通方向啊。

日積月累下來,如今這兩位兩歲跟四歲不到的小爺們,每天都會在後座自己嘰嘰喳喳聊不停,有時還會一起唱兒歌,真是太可愛了!

偶爾溝通秀斗的時候,我還是會跳出來當個導電體。

像今天早上在車上就發生這種對話:

小札克:『北鼻麥!』

北鼻麥看窗外:『......』

小札克:『馬麻,北鼻麥不跟我說話。』

我:『北鼻麥,葛格說你不跟他說話耶。』

北鼻麥仍然在看窗外:『......』

小札克:『北鼻麥還是不說話耶。』

我:『可能是因為你只是叫他名字而已。那你問問他『北鼻麥,你在幹什麼?』好了。』

小札克:『北鼻麥,你在幹什麼?』

北鼻麥:『See outside。』

我:『北鼻麥說他在看外面耶。』

小札克:『他看外面也可以跟我說話啊。』

我:『對,可是有時候我們專心做事情時就會不想說話。對不對,北鼻麥?』

北鼻麥:『Yeah!』

小札克:『喔,好吧。』

家有兩寶,很多事情把兩個小孩分開來處理其實會簡單輕鬆很多。

兩隻一起睡覺會比較難哄睡,吃飯坐一起吃會比較難控制狀況,兩隻一起出門更是常常變脫韁野馬。

也會有這種不知道為什麼兩人突然一起變爬蟲動物的時候。

若是不幸同時踩到二位爺的地雷,除了跟他們一起哭之外,大概也沒有別的事好做了。

不過無論大大小小的決定,我總是盡量以培養手足關係的前提為重。

雖然每週帶著兩個小孩一起去上小札克的游泳課很麻煩,不過讓北鼻麥在一旁替葛格加油,對我來說很重要。  

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幫忙做家事,最後總是弄得一團亂,可是兄弟同心協力的經驗,對我來說很重要。

自己帶著兩個小孩上市場有點累,有時候還會莫名其妙地不小心買到被魔手丟進購物車裡的東西。

不過就是在這種一點也不特別的點點滴滴日常經驗中,兩兄弟漸漸變成一個懂得溝通的好團隊。

我要我家孩子們當團隊夥伴,絕對不是競爭對手。

爸媽則是教練,絕對不是裁判。

我要他們日積月累地深深烙印在彼此的童年回憶中,就是這樣完全不分離地、快樂地一起長大的童年回憶。

就連回台灣這種事情,本來都已經決定好我只能帶一枚小孩同行了,最後還是因為想要兄弟倆有著共同回憶而決定犧牲小我,還是硬著頭皮一打二回台灣吧!

到台灣之後真的好慶幸我做出這麼勇敢的決定。

兩兄弟在一起,才更有勇氣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