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用「行為訓練」5技巧,改變孩子的壞行為

常有家長抱怨孩子愛說謊、偷東西的行為,有些則抱怨小孩不聽話且不愛唸書,並詢問醫師是否有藥物可以治療,或者有沒有一針見血的處理方式。事實上,這些行為問題多半不是藥物可以幫得上忙,也沒有立即有效的處理方式,常需要透過行為訓練來協助改善。
用「行為訓練」5技巧,改變孩子的壞行為

 

「行為訓練」是透過一段「學習歷程」,學會對外界刺激做出適當的反應,並修正已學到的不適當行為。

行為理論認為,不恰當的行為並非一種疾病表徵,而是一種情境(特別是壓力的情形)下,所做出的不適當反應;強調著重於「小孩做了什麼」,而不特別處理「小孩的想法或感受」。

因為,行為理論認為:「只要改變行為,就能導致其想法和感受改變」;但行為訓練仍需搭配其他的輔導技巧,如:同理心、人際關係技巧與情緒管理技巧,否則不容易成功。

行為訓練5步驟

以下提供一些行為治療的方法與步驟供家長參考:

一、選擇目標行為

.首先具體列出問題行為,與期望小孩做到的適當行為。

.考慮行為的重要性、急迫性與影響的層面,決定行為處理的順序。

.定義目標行為:

1.具體列出重要的問題行為(要減低的壞行為)。

2.具體列出期望孩子做到的好行為(要增加的好行為)。

3.具體列出孩子目前已經有的優點與值得鼓勵的好行為。

★例子:不希望小孩回家只看電視而不唸書(壞的行為),希望小孩能先完成作業再看電視(希望增加的行為),小孩在學校有認真唸書且與同學關係友善(已經有的優點)。

二、觀察目標行為

.觀察問題行為出現的時間、地點、情境與對象。

.行為出現的頻率、強度與持續時間。

★例子:每天回家都是先看電視,學校功課拖到很晚才做,用講的多半沒有用,但因為家長工作忙,所以沒有空監督,有時威脅有用但沒有幾天又故態復萌。

三、擬定行為改變計畫

.列出具體明確、難度適中的目標行為。

.選擇改變行為的方法。

.選擇有效的獎勵方法。

.訂立清楚可行的獎勵規則、懲罰規則與代幣計分方式。

.可邀請孩子一起參與行為改變計畫的擬定,與小孩一起討論希望小孩改變的原因與期待的目標,讓小孩參與決策並同意行為規則。

★例子:希望小孩回家能先完成作業,且需由母親認可後才可以看電視(必要時母親先保管電視遙控器),如果連續一週都能配合規則,星期六可以多看一個小時卡通。一旦養成習慣,就可以慢慢轉變目標到其他你需要小孩改變的行為上。

Q1:可以使用懲罰的方式對待小孩嗎?

.選擇有效的懲罰:必須對孩子有懲罰性,懲罰要立即且不可附帶增強物,如:同情與補償。

.執行懲罰計畫:與孩子討論與訂定契約、每次出現不適當行為都應懲罰、懲罰者態度需認真且就事論事、不可心軟或者討價還價、不可讓懲罰物(罰站)與增強物(補償)同時出現。

Q2:懲罰技巧的運用

.警告:建立清楚的警告程序,一種警告就夠,如「數到10,再不聽話就處罰」。

.隔離:最常使用的處罰方式,選擇沒有刺激且安全的房間,去除增強物,時間依年齡而定,不要超過10分鐘,過後需說明懲罰的理由。

.剝奪:失去某些權力與物品,如:看電視與遊戲時間、點心與零用錢、代幣…等,但需事先談好。

.加倍懲罰:對於有攻擊與破壞的行為,為彌補過錯,而加倍懲罰,如:故意弄髒地板,要其擦拭更大的面積,需使其了解懲罰是自己行為所造成的。

.體罰:除非不得已,不要以體罰為主要的懲罰方式。

Q3:代幣制度的使用技巧

.5歲左右才能了解代幣的意義,要事前與小孩討論清楚。

.列出想增強的行為。

.列出可能引起小孩動機與興趣的獎勵表。

.依行為的難度與獎品的價值訂出計分方式與兌換方式。

.代幣的使用可以印章、塑膠幣…等,依小孩的年紀而定。

.一完成就給予代幣,必要時可以增加或收回代幣。

.家人需態度一致、就事論事。

延伸閱讀:不打不成器?用「代幣制度」幫忙孩子養好習慣

四、實際執行

.讓小孩瞭解整個計畫的執行方式,並與孩子訂立契約。

.確定所有與孩子接觸的人都知道行為改變計畫的細則。

.執行時必須要態度一致、平靜與認真,且就事論事。

.獎勵與懲罰要立即、確實,不可討價還價。

.獎勵好的行為以取代不好行為,不要只注意不好的行為,否則小孩容易感到失望與挫折。

.其他家庭成員一起參與;家人間的規則如若不一,讓小孩必須看狀況做事,要他們改變的行為便不易建立。

五、評估成效

.觀察行為改變的情形;依事件難易的程度,大約要有3週~半年的觀察期,只要有進步都要認為小孩已經有努力,不要太過吹毛求疵。

.適時調整獎勵與懲罰規則,一旦沒有成效或者施行有困難都需要修正方法,要適時承認方法不對。

.若行為有明顯進步,擬定下一階段的行為改變計畫,但應該給小孩一個鼓勵與肯定。

.若行為沒有進步,找出可能的原因加以修正;可能是有什麼因素被忽略掉,或者困難度太高以致小孩不願配合。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可愛寶寶/洪楷軒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