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父母初次嘗試哺餵小寶貝時,總以為孩子只要大口吸奶,就能長得像大樹一樣高。
但不少寶寶在一陣「牛飲」之後,好不容易喝進肚的奶水,卻又以各種形式「打回原形」。
想了解寶寶不正常的飲食現象,就先跟著醫師一起正確認識吧。
「溢奶」定義
小寶寶將原本喝下肚的奶水,自胃部倒流回口腔,從嘴角或鼻孔以細條狀緩洩而出的現象,即稱為「溢奶」,流量少,細條狀。
發生原因
臺安醫院醫務副院長卓瑩祥表示,5~6個月大以前的新生兒,多少會出現輕微溢奶現象;至於造成原因,有以下3大可能。
正常的進食流程,食物會經由食道進入胃部,而在食道與胃之間,存在一道負責把關食物流通的括約肌─「賁門」。
成熟的賁門肌肉,僅會在食物進入胃部時才把通道打開;但新生幼兒因肌肉發育尚不完全,括約肌閉鎖力道不足,只要胃部食物稍多或壓力變大,奶水就會從胃部「逆流而上」,向外溢出。
在新生兒「賁門」肌肉發育尚處「鬆弛」的情況下,一旦媽咪餵奶姿勢不正確,就易讓寶寶喝進過多空氣,造成胃部壓力增加,使奶水從鬆弛的賁門反流出來。
別被寶寶埋頭喝奶的「狠勁」給騙了!新生兒基於反射性的「吸吮動作」,有時不一定與飢餓有關。
儘管嬰幼兒每日進食餐數比成人多,但因胃容量還很小,喝入過多ㄋㄟㄋㄟ,容易使腹壓增加而吐溢出來。
每當面臨寶寶喝奶時沒來由的吐、溢、嗆,總讓爸比媽咪手忙腳亂,好生困擾。
卓瑩祥副院長提到,其實多數新生兒的嗆、吐奶都非疾病引起,等到咽喉與消化道等處的肌肉、軟骨組織發育成熟,狀況自然能回歸正常。
但他也警告,家長若發現孩子嗆、吐溢奶狀況持續發生,且嚴重阻礙日常飲食攝取,得考慮寶寶可能患有以下疾病:
寶寶的吐、溢奶現象僅是程度差別,但若狀況持續,可得懷疑與以下疾病有關。
原因
(1)賁門功能不成熟
(2)餵奶姿勢不當
(3)特殊疾病
延伸閱讀:新生兒喝奶3狀況:溢奶、吐奶、嗆奶
要讓寶寶健康成長,除了吃得飽,吃得營養,「安全」將奶水送到肚中,才是重要關鍵。
跟著卓瑩祥副院長與李昱聲醫師的指示,讓寶寶乖乖喝奶,不再嗆吐。
step 1、奶瓶倒放辨流量
step 2、餵奶姿勢挺上身
step 3、邊餵奶邊觀察
step 4、喝奶後拍被排空
雖然多數寶寶會隨著生理機能成熟,嗆奶與吐奶現象會逐漸消失;但在餵養新生嬰兒時,爸比媽咪還是不可掉以輕心,面對突發性的嗆、吐奶情形,請遵循以下指示,掌握搶救寶寶的黃金時機。
Step1停止餵奶
Step2臉側一邊
Step3清理口鼻
Step4拍背咳奶
延伸閱讀:溢吐奶、嗆奶,會有危險嗎?出現「這些狀況」,快就醫!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陳俐君
攝影/黃大川
梳化粧/蔡琇惠
演出/Mommy:葉淑芳 Baby:林宜嘉
諮詢/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 李昱聲
臺安醫院醫務副院長 卓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