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多爸爸與太太結婚五年多,原本並沒有特別想生小孩。後來因太太的意願,他們決定嘗試試管嬰兒。
原本只打算植入一個胚胎,但考量成功率,最後決定放入兩個。出乎意料的是,兩個胚胎都順利著床,這對異卵雙胞胎兒子因此誕生。
這對兄弟分別取名為樂樂與多多。「養樂多之旅」的由來,是在產檢時,護理師建議太太喝養樂多,利用甜味讓熟睡的寶寶動起來,因此留下了這個可愛的緣由。
▲帶著雙胞胎到公園野餐的「養樂多」日常
樂多爸爸形容雙胞胎是「兩個獨立的靈魂」。外表不太一樣,而且性格南轅北轍,一個像小探險家,一個像小哲學家。
哥哥樂樂活潑好動,喜歡四處探索,「在家裡的遊樂室裡,他總是亂走亂跑、嘗試各種玩具。」
弟弟多多則沉靜許多,常常靜靜地坐在書櫃一角,「他會一個人翻書、看著某個方向,好像在想事情。」
這份差異也延伸到他們的互動中。樂樂有時會顯得「比較霸道」,即使手上有玩具,也會跑去搶弟弟的。「多多一開始會跑來找我撒嬌,後來學聰明了,只要看到哥哥要過來,就乾脆丟下玩具走開。」他觀察到,多多因此在性格上變得更像老二,會從撒嬌轉成生氣或任性。
不過兄弟倆的默契也讓人覺得溫暖。「有一次樂樂對著空瓶子發出奇怪的聲音,多多聽了居然笑得超開心,那瞬間我覺得好可愛。」他說,那種「懂彼此笑點」的親密,是雙胞胎之間獨有的連結。
▲「懂彼此笑點」的樂多,是雙胞胎之間獨有的連結
在孩子約六個月大時,原本幫忙照顧的保母因觀念不合離開。「照顧兩個孩子體力上的負荷很大,我覺得由我來會比較適合,也覺得蠻有挑戰性。」於是他做了許多人意想不到的決定,向公司申請留職停薪半年,成為全職爸爸。
起初,他以為最難的部分是換尿布、洗屁股、哄睡等勞力活。「但後來發現,最難的是應付『雙倍的情緒』。」隨著孩子越長越大,個性越鮮明,「同時去顧慮兩個人的心情」成了每天最大的功課。
夜晚尤其艱難,「因為他們會一起醒,得同時泡奶、換尿布、餵奶,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
他笑著說,那時候真的是「特崩潰」,只能一直告訴自己:「有一天會過去的。」
▲樂樂活潑好動,喜歡四處探索,像個小探險家
為了讓生活不被雙倍混亂淹沒,樂多爸爸用「專案思維」帶孩子。「我會先想好這一天可能會遇到什麼狀況,然後準備對應策略。」他說。
「睡過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和太太透過「儀式感」培養睡眠習慣,包括固定的睡前洗澡、播放音樂、關燈,讓孩子知道「要準備睡覺了」。這樣的堅持在兩兄弟三、四個月大時有了成效,他們開始睡過夜!「一旦有一段穩定的睡眠時間後,其他的時間也就會比較好去管理了。」
樂多爸爸笑說,他真的把育兒當成一個「專案」在做。每天都會先規劃可能的情境和應對方法。例如,當他需要洗碗或上廁所時,會把雙人推車推到浴室或廚房門口,「讓孩子能看到我」,能安心看顧,也能順利完成自己的事。
▲多多沉靜內斂,喜歡看書,像個小哲學家
樂多爸爸深知,雙胞胎「很難不被比較」,無論是誰比較高、誰比較會先走,旁人都容易放大那些差異。他不希望孩子因此失去自信,因此盡量避免讓他們處在會被比較的環境裡。
當孩子滿一歲準備上托嬰中心時,他特地安排兩人「分班」。雖然在家裡總是形影不離,但他希望孩子能去看不同的世界,「我覺得這樣他們未來互動起來,會有更多不同的火花。」
為了讓孩子更有安全感,他在送托後特地再多請假到年底,留在家中陪伴。「希望他們在心裡有個安全感,出去探索世界時會更勇敢。」
然而,剛開始送托的那段時間並不輕鬆。孩子常常是「哭著去,哭著回來」,回家後變得特別黏人,也因接觸新環境而常生病。樂多爸爸說,那時候他能做的,就是穩定自己。「我告訴自己,這是過程,要堅定。」
他盡量以正向的態度面對,用安定的情緒帶給孩子力量。慢慢地,孩子開始願意主動把手伸向老師。「那一刻我知道,他們真的在進步。」
▲哭鬧一起,撒嬌也一起!樂多一起黏著爸爸~
樂多爸爸坦言,自己過去脾氣「很暴躁」。成為爸爸後,他最大的學習,就是學會「穩住自己的情緒」。「父母的負面情緒對孩子是沒有用的,因為孩子只會接收到負面,然後回給你更負面的反應。」他說。
為了練習情緒覺察,他從孩子出生起就開始寫部落格。「我每週寫一篇,用文字整理這週的狀況,反思自己的情緒。」透過寫作,他學會觀察自己的反應,懂得在發怒前停下來思考。
他也常提醒自己:「既然生小孩是我們一起的選擇,就要理性面對。」這句話成了他面對日常崩潰時的定心丸。他相信,當自己能穩下來,孩子自然也會跟著安定。
▲樂多雖然是雙胞胎,卻是兩個獨立的靈魂,外表不一樣,個性也大不同
樂多爸爸平時很喜歡吸收各種關於心理學、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的知識,從不同角度去了解孩子的大腦發展與行為反應。
他也從原生家庭中反思自己。父親是軍人,用打罵教育,母親則容易擔心。「雖然造就了我壞脾氣和沒自信的過去,但我知道他們只是用著當時所認知的方式愛著我。而現在回頭看,自己從小最想要的,其實是被理解跟被認同。」他說。
因此,他選擇以蒙特梭利理念為核心,「跟隨孩子的腳步」為孩子創造能探索世界的環境。他相信,「孩子需要的是被理解,而不是被糾正。」在這個過程中,他也學會用更穩定的心態面對育兒。因為,父母情緒的穩定,會成為孩子面對世界的安全感來源。
▲睡飽了,笑容滿面!樂多兩兄弟從三、四個月大時開始睡過夜
在育兒的過程裡,樂多爸爸不只學會帶孩子,更學會面對自己。他認為,養育孩子的過程其實是「重新了解生命,也認識自己」的機會。
「不要怕混亂或崩潰,那都是重新了解生命、也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從職場到家庭,從理性到感性,樂多爸爸在雙胞胎的世界裡練習柔軟,也練習穩定。在他眼裡,育兒不是戰場,而是一場「持續進行的專案」,而那專案的核心,不是任務清單,而是愛。
延伸閱讀/雙胞胎爸媽日常生存記:在混亂中找到秩序,職能治療師【雙寶阿木】的雙胞胎修煉
撰文/江睿毓
採訪/樂多爸爸(養樂多之旅)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