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yres假設在正常發展及高層次技巧發展之前必須基本的感覺系統發展良好,且在腦內整合這些訊息,假如這三個系統(前庭系統、肌肉關節系統、觸覺系統)作用良好,高層次技巧(包括學術學習能力及動作發展)則會有很好之發展表現。因此,感覺統合的發展幫助我們去瞭解神經系統如何運作。這樣才能幫助人類計畫如何加強動作發展及學習認知技巧。
每個人透過其本身的各種感覺系統,可由周遭的世界獲得各種訊息。例如:借由眼睛可偵測到由視覺而來的訊息。
借由前庭覺(跑、跳、滾)可感覺到空間位置及速度的改變。借由肌肉關節覺可感覺到個體本身空間位置的改變。借由皮層上的細胞傳送、觸覺、溫度覺及壓力覺使個體可分辨冷、熱等身體感覺以保護自己及認識周遭環境。
但這些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發生的感覺處理過程,都是在無意識狀態下發生,所以我們通常不能感覺到它們的存在。
雖然大部分的人,對觸覺比視覺及聽覺還不熟悉。但它們對我們日常生活卻是非常重要。例如:觸覺使我們在黑暗中能自抽屜中摸出手電筒。觸覺在保護個人免於危險上占於重要地位。例如:它能讓一個人分辨是小孩的的手指在碰觸你,還是蜘蛛的腳在你手上爬。
【遊戲】觸覺探險
- 材料:不同材質的地毯或墊子(如沙子墊、絨毛墊、泡沫墊等)。
- 玩法:將這些墊子排成一條小路,讓孩子赤腳走過去,並描述他們的感受。這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和區分不同的觸感。
2.前庭覺
透過空間及頭位置的改變,前庭接受器能感受到身體的移動,它才能自動協調眼睛、頭及身體的運動。例如前庭覺沒有發揮功能,當學生在抄功課時就不能抬頭看黑板再低頭抄下來時而不會跳格。在石子路上走就容易跌到或者就不會很容易地用一腳平衡站立且從容地踢足球。
相同的,前庭覺在維持肌肉張力,協調身體兩側節保持頭部在直立的位置是相當重要的。前庭系統被認為是引導身體與周圍環境空間相關位置的基礎。
【遊戲】平衡木挑戰
- 材料:一條放在地上的細木板或低矮的平衡木。
- 玩法:讓孩子走過平衡木,並嘗試保持平衡。為了增加難度,可以在平衡木上設置障礙讓小朋友走過去。這個遊戲可以增強孩子的平衡能力和前庭覺的敏感度。
與前庭覺密切相關的是骨骼、肌肉關節覺,它能提供我們對身體委實的認識。肌肉關節覺的作用可使我們能有技巧地引導我們的手或腳動作,而不需要用眼睛看著每個動作。
例如:當我們坐在椅子上時,我們可以自動地調整姿勢以避免從椅子上跌下來。當我們握筆寫字、扣扭扣、使用湯匙及梳子時,可很有技巧地在手中操作,不須要用眼睛來幫忙。當我們走在紅磚道時,若一腳不小心滑到馬路上,則另一腳會馬上跟進以達到身體的平衡。
【遊戲】雙手在地上走
- 玩法:雙腳拉高放在家長腰部處。讓小朋友往前走。
觸覺、前庭覺及骨骼肌肉關節覺在小孩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作用了,甚至在出生前就開始了。這些感覺彼此間緊密地相關,而且也與大腦其他發展過程有關的系統互相連結。各種感覺間的相互作用是很複雜的,且對小孩能否精確地解釋各種狀況及做適當地反應是必須的。這種為了產生各種適應性的反應,而在大腦內對各種感覺輸入所做的組織作用就稱作做感覺統合。
在大腦內所做的組織作用包括註冊、警醒程度處理過程,及區辨能力。各種感覺輸入必須在腦內要先註冊,就像每位學生入學前必須先在學校註冊,學校才知道有你這個人要進入學校。接著,在腦幹部分會對這寫即將「入學」的「感覺新生」,進行處理,及對他們有所重視以做適當安排(警醒程度)。各種感覺刺激在腦內註冊後,腦必須對他們有適當的警醒反應程度。
反應程度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會影響腦幹對感覺輸入的處理過程。例如:警醒程度過高的孩子,會顯得比較躁動,注意力較不集中或對前庭/觸覺較敏感的現象出現。相反地,警醒程度過低的孩子,會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過於遲鈍。至於對感覺輸入之區辨能力是在大腦皮質內進行的,大腦對感覺輸入之區辨能力,反應於小朋友對身體認知,手部操作技巧等能力之發展。
【遊戲】障礙賽道
- 材料:由墊子、隧道、平衡木等組成的障礙物。
- 玩法:設計一條包含爬、跳、滾、平衡等動作的障礙賽道,讓孩子在這些動作中進行一連串的挑戰。這能夠同時激發觸覺、前庭覺和肌肉關節覺,並促進大腦的感覺統合。
感覺整合不只是能使我們對輸入的感覺做適當的反應,它也引導我們如何與周圍的環境作用。例如:計畫動作能力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它主要以來腦內有效應的感覺統合作用。所謂計畫動作能力即是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它主要牽涉對於一個新的動作你應該做些什麼,如何計畫應有的動作及最後的執行。
當新的動作被安排,我們必須使用過去經驗的知識及伴隨這些新動作的所有感覺輸入。當計畫動作的能力發生,每個人都能夠借著組織新的動作來處理完全新的工作。例如:一個學齡前的小孩當他(她)第一次看到木馬玩具,他便能夠想出如何上馬及如何下馬的方法而不需要幫助。計畫動作的能力牽涉到意識性注意這新的工作,然而這些也要以來貯存在潛意識內的一些身體感覺。
【遊戲】計畫動作遊戲
- 材料:障礙物
- 玩法:單手(或雙手)拍球s型繞過障礙物。
圖片來源/Photo-Ac
現職:安安優腦職能治療所負責人
專長:兒童發展/感覺統合/建構孩子全能力/神經反饋訓練
經歷:國立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組、
美國南加州大學職能治療碩士、
美國南加州大學職能科學博士、
英國Durham University 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博士、
美國ULCA學齡前兒童教育博士後、
美國心理學會會員、
美國職能治療學會會員、
國際神經心理學會會員、
SII美國感覺統合國際組織唯一華人委員、
IASI國際感覺統合協會唯一華人理事、
美國南加州大學愛爾絲博士創辦的感覺統合中心感覺統合治療師、
美國 Nancy Clinic兒童發展治療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科兒童感覺統合主管治療師、
高雄義守大學醫管系助理教授、
臺灣首府大學教育研究所客座教授、
桃園縣、彰化縣、臺北市學校系統職能治療團隊負責人、
臺北市高纖職能治療所負責人、
臺灣幼教及健康醫學發展協會理事長、
安安優腦職能治療所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