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兒,我也起床,走入餐廳映入眼簾的便是數個蒸好的包子饅頭,我心想:「那前一晚準備的麵包呢?」於是我問阿包醫生:「你怎麼沒有加熱冷藏櫃中的麵包啊?根本不用再加熱包子饅頭,這樣吃不完啊!」也許是因為我的驚訝語氣加上阿包醫生早起很疲憊,他覺得自己被指責了,當下就引爆情緒,賭氣說:「好!那我就自己全部吃光!」
後來想想其實這也沒什麼,就是這樣諸如此類的生活小事,都可能因為雙方的忙碌疲憊與育兒壓力引起負面情緒,這是最真實的婚姻修羅場,粉紅泡泡消失後可能空氣中時不時彌漫著火藥味,夫妻間的感情又要如何維繫?
許多人說,孩子是婚姻的潤滑劑,但事實上孩子對夫妻關係來說是個相當大的挑戰,尤其現在的孩子不好帶,加上現代人較有自我意識,也較注重自我發展,因此當夫妻角色分工與傳統刻板印象不同,夫妻關係又沒有重新定位、做好角色分配時,這時候孩子就不會是潤滑劑,反而可能會是造成婚姻危機的導火線。
有孩子後首要面對的就是育兒支出、教養挑戰等狀況,育兒中大大小小的支出無不讓夫妻繃緊神經努力賺錢,面對教養標準不一致又可能會因為理念不和發生衝突,這些都會挑戰夫妻的感情。
若雙方婚前對金錢的價值觀就有落差,有孩子後會有更多衝突,有孩子的家庭常見開銷包括育兒費、家庭支出分配、孝親費、個人開支等,這些開銷均需要協調,假使夫妻間其中一人為了照顧孩子辭去工作(通常是太太),那麼經濟重擔就會落在先生身上,如果兩人沒有互相理解、過於計較、講求絕對公平,那麼就很容易引發爭吵。
孩子的照護需求非常高,從出生起就要照顧他的24小時,半夜也得起床餵奶、換尿布,夫妻會第一次強烈感受睡眠被剝奪、失去自由、幾乎沒有生活品質的狀況。還有,主要照護者(通常是媽媽)也可能感到不被理解,例如聽到:「你在家又沒做什麼。」、「孩子睡,你就跟著睡啊!」、「我上班很累。」這些沒有了解實際狀況的話語聽來就像指責,容易埋下負面情緒,累積爭吵因子,甚至最後演變成雙方都認為自己很努力了卻滿腹委屈。
有孩子後就會有持續不斷的教養挑戰,然而育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分工不均、教養標準不一致、不同階段孩子的教養難題等,父母不僅要一邊蒐集資訊、商討對策、研究,與孩子磨合的同時,夫妻間也在磨合彼此默契,中間就會有爭執。最常見的包括:「你都沒在管」、「孩子不是你在教的嗎?怎麼教成這樣?」「我覺得不應該怎樣教…」等等。若其中一方像是教養上的隱形人,只負責經濟上的支出,也會被另一半怨懟。
現代夫妻為了擁有好一點的生活品質,大多為雙薪家庭,因此蠻多孩子是請長輩幫忙帶,然而隔代教養或來自原生家庭的壓力易使育兒及經營自己小家庭變得更複雜,大家都說教養都是說得最簡單,各自有各自的理念與方法,也很容易變成互相責怪,一不小心可能還會造成對彼此的誤解和偏見,比方:「你怎麼可以這樣說我爸媽?」另外,如果再遭遇長輩病痛需要陪伴與照料,對於小家庭的人力運作來說更加緊繃,更難兼顧夫妻關係。
親子旅行的照片總是幸福又美好,但事實上,出門跟作戰一樣,父母連好好用餐或上廁所可能都有困難!不僅要帶齊育兒用品,還得應付各種突發狀況,包括孩子的生理需求、情緒地雷、外宿睡不習慣、作息調整等,即使事前已經做好全盤規劃也很難面面俱到,在各種狀況發生手忙腳亂時,雙方都心急,很難用好口氣說話。
夫妻雙方在決定要生孩子時一定要先做好心理準備,了解有孩子後一定會引起婚姻感情波瀾,才能攜手面對育兒挑戰,而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要花時間經營夫妻的感情,當夫妻感情好才能當戰友,並願意敞開心胸了解對方的立場及心情,讓家庭關係更進一步。
繁忙的家庭生活總讓夫妻懶得找時間單獨約會,但就是因為平時太努力當父母,反而會疏忽對方的生心理需求,夫妻偶爾可以安排兩人世界,利用孩子去上學或暫時請保母、長輩帶一個下午,在這段時間中把對方當情人,營造生活情趣,享受戀愛的感覺,為感情加溫。
有蠻多長輩因為從未體會過經營婚姻的重要性,反而不認同現代夫妻需要「兩人世界」,認為只是年輕一輩愛玩樂、愛享受,還沒有認清自己已成為父母,只想著要把孩子丟給長輩。
在我進入婚姻10多年後,我認為並不需要與他們爭論,因為這是時代與大環境造成的思維差異,反而要告訴自己,夫妻雙方要儘早佈局外部人力當育兒替手,讓孩子除了父母之外,還有一兩位熟識、可以照顧他們的人。衡量家中的經濟資源,若有可能的話,要把一部分預算放在育兒替手這一塊,金錢買不到親子關係,但夫妻關係的經營有時是需要用金錢來換相處時間的。
▲西洋情人節那天,阿包醫生和我特別挪出時間好好吃頓午餐約會,把相愛的溫度找回來。
讓另一半單獨放風、暫時脫離日復一日的育兒狀態,能有效調整他的心情,回來面對育兒生活時更有能量。夫妻間可以協調好什麼時段讓對方單獨出門或在家靜靜一個人,沒有急事就不要打擾,尊重對方也能擁有獨立時間與空間,才能讓伴侶放鬆。
最怕是其中一方認為放風的對方,並非在工作也沒有創造利潤,就沒有放風的必要性,還聽過有人抱怨平常在家帶孩子的另一半去報名進修及學習課程是「亂花錢」,但事實上是每個人都該享有獨處或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權利。
▲一個人靜靜的享受下午茶,吃自己喜歡的食物,暫時脫離育兒氛圍後,會更有能量帶孩子!
育兒分工是很重要的,但假使已經說好育兒分工,然而每件事都希望伴侶幫忙或是一起做,那麼兩人的時間都會被卡住,雙方都沒有喘息機會。若兩人能協調好各自該做的育兒事務並能夠獨力完成,才能讓各種事情有效率的推進,也爭取更多讓對方休息的時間。
在進行分工時也為彼此保留一些彈性,比如自己某一天要專心忙工作,就要提前告訴對方,千萬不能以為對方知道或看得出來,這樣很容易被誤會,做好事前預告才能彼此體諒並且各司其職,夫妻關係也才會更好。
有人說婚姻是一場修行,曾經以為孩子能為夫妻關係加分,然而寶包出生後帶來的喜悅只有那一瞬間,接下來就得面對育兒現實,首要的衝擊就是睡眠不足,接下來是照護及教養工作分配不均、不被理解等,若夫妻能在計畫育兒時就了解各種可預知的狀況,並設法降低衝突,擔任彼此的戰友,這樣在帶養孩子上才更能有向心力,也才更可以一起打造良好的婚姻與家庭關係。
本文章轉載自《DJ琦琦暖心家庭》部落格,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圖片來源/DJ琦琦暖心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