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編輯在媽媽妞真心話社團看到許多媽媽分享自家孩子可能需要「早療評估」的貼文,大部份的媽媽們一聽到孩子需要早療都會覺得非常緊張,害怕孩子是不是哪裡有問題?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之後都會一直發展遲緩了?一進到諮詢階段,各種治療、評估的專有名詞更是看得霧煞煞!早療到底是什麼?老師可以判斷孩子是遲緩兒?職能治療、語言治療都在玩遊戲?以上常見問題以及各種早療的專業名詞就讓編輯一次整理給大家!
早期療育是指在3歲以前針對孩子發展落後的能力進行加強訓練。目前普遍認為6歲前是孩子發展最重要的時期,而在3歲前做治療的效果又會比3歲後治療的效果還要好很多,所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是早期療育的精神!當經過醫生評估孩子需要接受早療以後,爸媽們就可以開始諮詢治療師,治療師們則會針對孩子的弱項去設計不同的課程讓孩子在遊戲、活動中學習進步。
發展篩檢通常是學校老師會有一張「兒童發展檢核表」,上面有幾項題目,老師會觀察或測驗孩子是否能通過這些題目,來檢視孩子的各項能力是否符合同齡兒童標準,如果不通過,老師就會建議爸爸媽媽帶孩子去醫院做評估,好進行後續的治療安排,但發展篩檢只是初步的觀察,不通過不代表孩子就是發展遲緩,一定要由醫師評估才行哦!
延伸閱讀:4、5歲孩子「動作不協調」問題比你想像得還多!若忽略未來恐跟不上同學
聯合評估是由醫師與專業團隊人員針對孩子的認知、體能、情緒等全項能力評估後彙整出一個診斷報告,以供爸媽參考孩子是否需要接受早療、要選擇什麼課程。這份報告等同於孩子的檢查結果,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就看這一份!
職能治療主要是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認知、社交等生活中會用到的必要能力,幫助孩子提升生活和適應能力,職能治療師會以適合的玩具或精心設計的遊戲作為主要活動,在活動中,孩子能接收到各種正向的刺激與累積不同的經驗,例如針對觸覺敏感的孩子安排玩沙課程。
物理治療在訓練孩子的肌肉、骨骼發展,增強孩子的身體動作能力,因應不同的需要,物理治療師有可能會搭配體育器材上課,也可能會教導孩子徒手運動。只是要有關肌肉或骨骼發展的問題,例如手部無力、下肢無力、脊椎側彎、走路姿勢不正等等,都會到物理治療這邊~
心理治療由臨床心理師主持,會透過遊戲、陪伴、對話等方式了解孩子的心理問題並引導孩子找到解決方法,只要孩子有壓力過大、情緒控管或行為問題都會需要心理治療介入,課程主要在引導孩子理解、表達、抒發情緒,並促進孩子的人際互動能力。有時候我們會聽到音樂治療、藝術治療等大部分也都是心理治療的課程之一哦!
以上就是早療常見的專有名詞代表的意思,最後編輯還要特別提醒爸爸媽媽們:需要早療不代表孩子生病!早療就像補習,針對孩子缺乏的能力加強訓練,並不需要覺得丟臉,也不需要太害怕,適合的早療能讓孩子更快跟上同齡兒童的進度,如果爸媽在家中也配合施行那就更如虎添翼啦~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早療通報及轉介中心
延伸閱讀:
家長「過度溺愛」導致孩子發展遲緩?兒科醫生分享案例:還認為是「大隻雞慢啼」嗎?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照片來源/Photo AC、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