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慢性高血壓孕婦積極控制血壓,可降低子癲前症和早產風險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長庚醫院和基隆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洪泰和醫師指出,隨著生育年齡的延後,懷孕合併高血壓狀況的比率日益增加;據估計,有將近5%的孕婦在懷孕期間會合併各種高血壓疾患。而最新的醫學研究顯示,罹患慢性高血壓的孕婦給予積極治療並控制血壓在正常範圍的話,可以降低日後惡化成子癲前症或35週前發生早產的風險。
慢性高血壓孕婦積極控制血壓,可降低子癲前症和早產風險

 

懷孕合併高血壓疾患的分類

洪泰和醫師解釋,懷孕合併高血壓的情況一般可以分為下列幾類:

1. 慢性高血壓

懷孕之前就被診斷有高血壓,或懷孕20週以後才發現有高血壓,而且高血壓在產後12週仍持續存在。

2. 妊娠性高血壓

懷孕20週以後才出現高血壓,但是血壓在產後12週內就恢復正常。

3. 子癲前症

妊娠性高血壓合併顯著蛋白尿。

4. 子癲症

子癲前症合併母體全身性抽搐。

5. 慢性高血壓合併子癲前症。

延伸閱讀38歲孕婦突癲癇險沒命,妳也是「子癲前症」高風險族群嗎?

慢性高血壓孕婦的風險

洪泰和醫師說,孕婦如果有慢性高血壓,在懷孕期間有較高的風險會出現妊娠糖尿病;血壓惡化成嚴重型高血壓可能導致中風,或發展成子癲前症、甚至是子癲症而危害到母體的心、肺、肝、腎與凝血功能。再者,這類孕婦的胎盤常出現功能不良的情況,導致胎兒生長遲滯;也常因為母體或胎兒狀況惡化,必須提早引產而造成早產。

孕婦高血壓風險

憂影響胎兒生長,過去多保守給藥控制血壓

過去一些回溯性、觀察型的研究發現,慢性高血壓孕婦如果高血壓情況沒有太嚴重,指收縮壓介於140至16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介於90到110毫米汞柱間(又稱為輕微高血壓),降血壓藥物治療似乎與胎兒過小(指胎兒出生體重低於相對應週數平均體重的第10個百分位以下)的現象有關。推測可能是因為降血壓藥物影響了母體子宮胎盤的血流,導致胎兒生長受阻。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產科醫師在面對慢性高血壓的孕婦時,往往會比較保守地等孕婦的血壓過高時,如收縮壓高於15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高於100毫米汞柱以上,才考慮給予降血壓藥物來控制血壓。

延伸閱讀子癇前症,有辦法預防嗎?聽聽醫師怎麼說

最新臨床試驗發現,積極治療血壓能降低併發症風險

四月份的新英格蘭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了一個由隸屬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心臟、肺臟和血液研究所」(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主導、涵蓋2,408位妊娠23週前診斷有慢性高血壓孕婦的多中心、前瞻性臨床試驗。

受試者隨機分為積極治療組或對照組。積極治療組的孕婦是給予降血壓藥物,並且將血壓控制在收縮壓低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90毫米汞柱;對照組則是先不給予降血壓藥物治療直到出現嚴重高血壓(收縮壓大於等於16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大於等於105毫米汞柱)時才給予降血壓藥物治療。

結果發現,相對於對照組的孕婦,積極治療組的孕婦有較低的機會發生子癲前症(風險比值0.79),與因醫療適應症必須在妊娠35週前早產(風險比值0.87)。至於在胎兒過小以及嚴重母體或新生兒併發症的發生率上,兩組孕婦間則是沒有差別。

2022年最新版台灣高血壓處置指引

洪泰和醫師表示,懷孕合併高血壓疾患,是造成台灣孕產婦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這個大規模的隨機臨床試驗結果,可以作為產科和心臟科醫師在處理慢性高血壓孕婦時的重要依據,希望經由積極控制血壓,來減少母體和胎兒併發症的發生。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系副主任謝宜璋醫師也指出,台灣心臟醫學會和高血壓醫學會在日前已經將這個臨床研究的結果,編列至2022年最新版的台灣高血壓處置指引,提供給心臟科醫師參考。他強調,除了藥物治療外,孕婦在家定時測量血壓,也是良好控制血壓的重要一環。

孕婦血壓

醫師提醒,高血壓孕婦應定時服藥與早晚量測血壓

洪泰和醫師提醒,有高血壓的孕婦一定要定時服藥,早晚測量並記錄血壓,居家的血壓記錄可以提供給醫師作為調整藥物種類或劑量的參考。如果出現頭痛、視力模糊、呼吸急促、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嚴重疼痛等情況的話,應該儘快就醫診治。

延伸閱讀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孕期飲食應該怎麼吃?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整理/林雁

資料來源/長庚醫院

圖片來源/洪泰和醫師提供,照片中孕婦同意拍照與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