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捷運站驚魂!孕婦上個廁所產下5月嬰,友心急求助

(2022-04-06更新)寶寶等不及就是要出生,孕婦急產風險大!日前台北捷運龍山寺站發生一場驚魂記,一名懷孕才5個多月的蘇姓孕婦在該站洗手間,卻發生產子的突發狀況,友人在廁所外等了20分鐘驚覺不對勁,發現狀況後趕緊撥打119求助。
捷運站驚魂!孕婦上個廁所產下5月嬰,友心急求助

 

寶寶急著要出生!孕婦在119救護車、警車,甚至馬桶上產子的新聞時有所聞,日前竟發生一名孕婦在捷運站廁所產子的驚魂記。根據報導,蘇姓女子在捷運龍山寺站如廁時,過了20分鐘遲遲未出來,友人驚覺不對勁,進廁所找人,沒想到卻看到蘇姓女子於廁間內緊急產子,嚇得友人趕緊撥打119求救送醫。由於胎兒才5個月就早產,目前該名早產嬰兒仍在台大兒童醫院觀察治療中。

孕婦上個廁所急產嬰又臍帶繞頸!消防隊即刻救援

日前花蓮又發生一名懷孕37週的孕婦,在家中如廁的時候,直接產下女嬰,雖然女嬰出生後有出生大哭,但卻有臍帶繞頸狀況,情況仍十分危急。

該名孕婦自行報警,消防人員趕到現場時,用臍帶夾將圍繞在脖子的臍帶繞開,以免女嬰呼吸困難,接著再以無菌產巾擦乾身體,做保暖處置後送往醫院,好在最後母女均安。

 急產發生率,100個孕婦就有2個會發生! 

根據資料統計顯示,急產的發生機率約在2%左右,也就是說,100個產婦中就有2個急產的案例,總讓準爸媽迎接急著降臨的新生命感到措手不及。

「急產」就是痛得快、生得也快,簡單的定義是從規則陣痛到寶寶出生的產程在3個小時內就完成。一般來說,自然產的初產婦(第一胎)產程約會耗費20小時上下,而自然產的經產婦(一胎以上)則因為有過生產經驗,產道和周邊組織曾被撐大,再次生產的時間就能縮短許多,約10~12小時就能生下寶寶。若經產婦在1小時內生產,初產婦則為2小時內,都算急產。

會發生急產的原因在於產道阻力太小或子宮收縮太過密集(強烈),導致胎兒出生得太快,孕婦可能來不及抵達醫院就已生產,因而提高母親和胎兒的風險。以母體來說,由於產程太快,沒有做好適當的保護,容易發生產道裂傷、子宮破裂、胎盤早期剝離、產後大出血,並且在不良的環境或沒有消毒的情況下,可能造成母嬰感染;對寶寶來說,也擔心胎兒窘迫和胎兒落地等問題。

延伸閱讀:從上產檯、開始用力到縫合傷口,一次搞懂自然產生產流程!

會發生急產的原因在於產道阻力太小或子宮收縮太過密集(強烈),導致胎兒出生得太快,孕婦可能來不及抵達醫院就已生產,因而提高母親和胎兒的風險。

生產過的孕婦,較容易發生急產

經產婦因為有第一胎的生產經驗,對宮縮的疼痛感忍受度較高,有時甚至沒感覺陣痛,忽略自己其實已進入產程,因此,急產大部分會發生於經產婦身上。

也就是說,經歷過自然產(生越多次機率越高)、前一胎生產為急產、子宮頸閉鎖不全、有早產徵兆等都容易急產狀況。其他還包括住家離醫院越近的孕婦,認為走路只要10分鐘,往往都會來不及;又或者有些礙於產後不能洗頭的禁忌,選擇在開始感到疼痛時先在家洗頭,結果還來不及洗完就破水,以致於可能在急診處、救護車上發生急產。

延伸閱讀:孕妻LINE「我去醫院」,不到1小時就傳新生兒照片!

經產婦因為有第一胎的生產經驗,對宮縮的疼痛感忍受度較高,有時甚至沒感覺陣痛,忽略自己其實已進入產程,因此,急產大部分會發生於經產婦身上。

發生急產時該怎麼辦?

有急產高風險的孕婦應事先與產檢醫師討論相關事宜,包含到達醫院所需時間、事先應準備的物資及應變措施,當孕婦有密集強烈的規則宮縮,伴隨落紅、破水、下體有胎兒向下擠的情形,應立即前往醫院檢查,必要時以救護車運送。如果來不及抵達醫院,可在陣痛時自行或請他人協助檢查胎頭是否快生出來,根據不同狀況而有不同應變措施。

狀況1、胎頭在陰道內

若胎頭仍在陰道內,產婦應盡量哈氣不要用力,若無法控制用力,可請他人用手掌壓住陰道口避免胎兒產出,盡量爭取抵達醫院的時間。

狀況2、胎頭已經產出

若胎頭已經產出一半以上、陣痛過於強烈密集或合併陰道出血時,應該讓胎兒產出且做好保護,寶寶生出來之後,不必急著剪斷臍帶,畢竟如果沒處理好會增加失血量,而且家中沒有無菌設備也可能會引發感染,最好等專業的救護人員到場再處理比較安全,在此之前可先將寶寶放在母親的胸腹部,位置不宜太高,避免血液回流。寶寶出生後應用毛巾包裹寶寶,以避免失溫,亦要觀察呼吸道。

 

最後醫師提醒,有些產婦會認為「寶寶去醫院就好,自己會沒事」,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急產之後,寶寶與媽咪都必須趕快就醫,讓醫師做詳細的檢查,避免大出血或感染。但有些媽咪基於剛生完孩子,不敢移動到醫院,擔心過程中可能導致出血,這也是不正確的想法,急產後應該立即就醫。

延伸閱讀:當預產期碰上春節… 倒數30天,過年安胎、生產備忘錄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