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哺餵母乳的媽媽必須在產前就先做準備,了解泌乳的啟動狀態、原理,以及哺餵時會遇到的問題。台灣母乳協會來為媽媽們解答關於母乳哺餵常碰到的困難與疑惑。
害怕擠乳的媽媽,產後更應該即早嘗試親餵。許多母嬰親善醫院鼓勵自然產後4小時就開始第1次的哺乳,只要找到舒適的姿勢,讓孩子主動尋乳吸吮,在沒有奶瓶奶嘴的干擾下,哺餵都能有很好的開始。
產後3~5天,因荷爾蒙的調整會產生生理性脹奶的情況,很多媽媽稱作石頭奶,這時候只要頻繁的哺餵,必要時再搭配手擠乳緩解即可。
通常擠乳造成乳房疼痛瘀青,大多是因為擠乳姿勢不當所致。擠乳要輕柔用拇指食指握成C型,在乳暈外約一橫指寬的位置對壓,輕柔反覆地按壓方式將乳汁移出,不要在乳房上滑推硬擠,才不會造成乳房表面皮膚受傷、甚至傷及乳腺組織而造成嚴重的乳腺炎。
哺乳期乳房疼痛、脹奶確實會讓母親感到擔心害怕,也許會心生退奶的念頭,但同時又想讓孩子能喝到母乳,在這矛盾掙扎中嚴重影響產後的情緒,因此鼓勵父母找到正確的同儕支持、或專業的哺乳諮詢,是在放棄哺乳前可以再多做一點努力的部分,而通常很多的哺餵困難或乳房問題,都可以在適當的支持與協助下,朝向父母想要的哺餵目標前進。
延伸閱讀:親餵必學6口訣「送一面大貼紙」!讓妳第一次餵奶就上手
孕期16週左右乳腺就開始發育,20幾週開始分泌初乳、乳汁,大部分足月生產的媽媽產生的母乳是足夠哺餵孩子的。如果孩子一出生就是以親餵的方式吃奶,印象會讓他知道喝奶的方式是如此,自然學會正確含乳,反之如果先接觸到奶瓶、奶嘴,之後再回到媽媽乳房就容易發生含乳姿勢不一樣,造成媽媽乳房疼痛、受傷,讓媽媽害怕親餵,覺得餵得不好、寶寶吃得不好。因此,正向的開始與循環,才能讓媽媽的哺乳較為順利。
大部分哺乳時感到乳頭疼痛多是因為含乳姿勢不正確所致,比如產後初期沒有頻繁哺餵造成乳房腫脹,寶寶又接觸了奶瓶奶嘴導致含乳不佳造成媽媽乳頭受傷,受傷後又造成媽媽疼痛不哺乳,乳房腫脹發炎、乳腺炎問題。因此,乳房問題不僅是展現在受傷部位上,而是與產後的哺餵型態息息相關,包括前面提到的母嬰分離、奶瓶的介入等。
延伸閱讀:怎樣餵奶才輕鬆?4種哺乳姿勢這樣做
寶寶出生後需要很頻繁的哺餵,初期的哺餵確實會造成媽媽較疲累的感覺,尤其是產後身上還有傷口的狀況下更會造成疼痛。
新生兒約2~3小時就要餵奶,如果寶寶在身邊,當寶寶用肢體語言發出飢餓訊號,父母就能很快速的回應孩子的需要抱到媽媽身上哺餵,也不用擔心等到很餓大哭才哺乳,就像肚子餓餐點遲遲未送來,你會生氣一樣,寶寶也是,他的最後手段就是哭鬧,而哭鬧也會讓寶寶無法好好含上乳房或者就哭累了想睡,都不是有利於親餵的情況。
媽媽可能會害怕與寶寶相處會無法休息,其實親子同室除了方便哺餵孩子外,另一個功能是幫助媽媽熟悉孩子的作息,讓母嬰的作息同步。因為新生兒除了頻繁哺餵外,就是長時間的睡眠,產婦在產後若跟著孩子的作息,寶寶休息媽媽也休息,雖然要很頻繁的餵奶,但也很頻繁的在休息。
雖然產婦會希望利用在孩子入睡後把握享受自我的時間,但這樣反而接受更多外界的干擾,影響到休息的時間,因此建議家有新生兒的父母都應該先體認到一個事實—沒有一覺到天亮這回事,至少在頭三個月是比較困難的。
延伸閱讀:親餵好?瓶餵好?兒科醫師教妳母奶正確餵法
那麼,親餵如何知道寶寶有喝飽?餵母乳媽媽可以吃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