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快關不住!孩子吵著要出門?教你用「親子共讀」緩解無聊

全國三級警戒不斷延長,全家人宅在家的時間也越來越多,連大人都很像外出透透氣了,更別說是電力十足的孩子們。面對快關不住的孩子們,爸媽已經快沒招了!不如增加一點「親子共讀」的時光,幫閒得發慌的孩子們緩解無聊。
快關不住!孩子吵著要出門?教你用「親子共讀」緩解無聊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延燒,父母跟小朋友宅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多,無法外出孩子悶的發慌,如何與孩子一起度過在家中的日子呢?根據研究顯示,「親子共讀」不僅可促進親子關係及穩定情緒,更有助於促進孩子腦部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國民健康署建議已經沒招的爸媽,不妨放下您的手機與電視遙控器,陪伴親愛的孩子一起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4原則,讓孩子享受愛與陪伴

一、共讀零歲就開始,立即開始不嫌晚

孩子的大腦在3歲前會完成80%的發展,因此越早開始越好。嬰兒時期雖然無法瞭解文字意義,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但聽覺卻特別靈敏,此時共讀的重點不在於內容,而是讓寶寶透過爸媽的聲音及語調,得到情緒上的滿足。

此外,0~1歲的寶寶正值口腔期,建議可以找些可以咬、丟、按、拼裝等種類的書本,例如:布書、玩具書、遊戲書(包括翻翻書、洞洞書、有聲書、洗澡書等),讓寶寶任意的翻閱、把玩,感受到樂趣,色彩方面可以用鮮明的顏色來刺激視覺。

孩子的大腦在3歲前會完成80%的發展,因此親子共讀越早開始越好。

二、啟動對話式共讀,與孩子一起說故事

2歲以上孩子可運用「對話式共讀」,用問答的聊天方式一起讀完一本書或是說故事,如此除了增加孩子對共讀的參與感及習慣外,也可在此階段將故事與孩子的生活經驗作連結,因此有前因後果的故事會比較適合。例如,將視力保健及事故傷害防制等帶入對話中,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健康識能。

3~6歲的孩子有能力操控書本,也能每次翻1頁書,故事可以聽較長的時間,逐漸認識文字,懂得文字的意思。書本的選擇趨向多元化、豐富化,不論是人際互動、分享、輪流、等待等內容;5、6歲以上的孩子更能增加探討性內容,例如:地球暖化,透過繪本告訴孩子如何愛護地球、環保等概念。

建議爸媽可以鼓勵孩子針對故事情節提出疑問,問題的出現就代表寶寶有在思考,父母可以和寶寶一起討論書中的內容,藉此可以更瞭解寶寶的疑惑與收穫。

延伸閱讀:醫師傳授共讀技巧 促進孩童腦部發展 從親子共讀開始

三、海報物品隨手得,隨時隨地都共讀

親子共讀重在「共」字而不是高超的技巧,不侷限於任何時間及地點,也不必侷限於繪本、圖書,不論照片、圖片及隨手可得的物品或者窗外的景色,嘗試發揮想像力來說故事,甚至用白紙與畫筆,畫出自己想與孩子分享的事物並說給他聽,隨時隨地都能達到共讀的效果。

四、共讀時間由少而多,養成共讀好習慣

要提醒爸媽,不要過度強迫孩子「閱讀」,共讀的時間沒有標準,只要孩子喊累了就可以停止,更別因為忙碌而拒絕,短短的3~5分鐘也可以一起共讀,等孩子大約2歲後,再慢慢固定共讀的時間。若無法每日執行,即使每週進行2~3次也可以。

延伸閱讀:學習3種能力+建立3個觀念,從繪本培養孩子閱讀興趣

爸媽們分享孩子們最愛的床邊故事書,大概可以分成以下5大類,一起來看看。

網友爸媽推薦床邊故事,原來孩子都愛聽這些

先前《嬰兒與母親》有在粉專請網友爸媽們分享孩子們最愛的床邊故事書,大概可以分成以下5大類,一起來看看。

1.童話故事

童話故事書果然榮登孩子們心中的第一名,像是《三隻小豬》、《小紅帽》、《小美人魚》、《白雪公主》、《大野狼與七隻小羊》、《穿靴子的貓》等,相信這也是大人小時候百聽不厭的故事,也難怪迪士尼出了許多一系列的動畫、真人版電影~

2.生活自理的故事

對孩子們來說,用繪本來教他們學會生活自理及身體保健是很好的方法,而這類的繪本大多都用動物或器官擬人化的方式呈現,非常童趣,也是大多孩子都很喜歡聽的故事書,例如:《刷牙小小兵勇闖蛀牙王國》、《洗刷洗刷,在洗澡王國玩》、《蛀牙蟲大搬家》等。

3.認識情緒故事書

2歲以上的孩子,開始會慢慢理解情緒,也會很喜歡聽一些認識「情緒」的故事,像是《愛哭公主》、《生氣王子》、《傷心的小鱷魚》、《快樂的滋味》等。

4.「睡覺」故事

睡前故事當然要聽一些助眠的內容,所以一定要講些讓孩子有個好夢的繪本,如:《月亮晚安》、《地球寶寶晚安》、《不睡覺世界冠軍》、《睡不著的兔子》、《晚安山普》等。

5.品格教育、生命教育故事

每個父母都有義務教品格教育及生命教育,使其有良好的發展,而3歲後正是一個良好的時機,像是《勇敢的小火車卡爾》、《小金魚逃走了》、《啪嗒啪嗒山的妖怪》、《朱瑞福游泳褲》、《大排長龍的胖舅舅麵包店》、《奇先生妙小姐》、《愚笨的小偷》、《有自信的小白魚》、《奇普的生日》等。

延伸閱讀:0~6歲寶寶,10大類繪本書單推薦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