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手級兒童玩具「巴克球」誤吞悲劇一直不斷在兒科急診上演!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日前分享一個巴克球惹禍的案例,一名3歲多男童,在某天凌晨兩點左右,突然出現肚子不舒服的症狀,連續嘔吐10幾次,跟爸媽表示肚子痛痛,但男童晚餐也沒吃什麼特別的食物,問孩子吃了什麼也答不出來。
爸媽趕緊將男童送去兒科急診室,醫師先做身體理學檢查,發現男童腹脹且輕微上腹痛,於是安排腹部X光片,結果看到腹部有一連串異物,初步判定是巴克球。再加上爸媽沒有及時發現,送急診時,巴克球已經滑到男童的小腸腸道,考量到這個多個巴克球磁力會相互吸附,因此只能靠手術治療,果真取出了9顆巴克球,而且已經造成男童的腸道穿孔破裂。
<圖片來源/吳昌騰醫師提供>
「又是巴克球惹的禍!」吳昌騰醫師指出,這樣的悲劇並不是第一次上演,而是一直都在上演中!且最常發生在1~3歲的孩子身上,原因在於外表顏色鮮艷的巴克球,小小孩很容易當成巧克力、糖果放到嘴裏,一旦吞下兩顆以上的巴克球,闖入孩子的腸道,立即露出「可怕的獠牙」!
因為巴克球有磁力,只要兩顆,就會吸住黏膜,扼住小孩們的腸壁血流,變身為致命的「殺手」。扼住時間一久,也就容易出現缺血壞死、穿孔的情況!
吳昌騰醫師提醒家長及老師們,不要讓8歲以下兒童玩含有強磁性巴克球,以防誤吞或吸入造成窒息、腸道穿孔等傷害。台灣兒科醫學會再次提醒家長及老師們如下:
1.老師發現學童持有巴克球,應立即代為保管再轉交家長。
2.家中巴克球是否存放在安全位置,若孩童使用巴克球時,家長應陪伴在側以防孩童誤吞。
3.家中若有發展遲緩、過動、自閉或其他精神障礙的小孩應避免讓他們接觸巴克球與其他磁鐵玩具。
4.家長發現孩童誤吞磁鐵玩具應儘速就醫。
延伸閱讀:兒童玩具藏危機?女童手指卡住腫脹險釀禍
水晶寶寶五顏六色,外形酷似小糖球,它一旦遇水便迅速長大為晶瑩剔透的水晶球,這讓很多孩子一見就喜歡。由於水晶寶寶最大的特性就是吸水性特別強,吸了水會膨脹好幾倍,尤其在水溫高的狀況下,吸收力會更好,所以暗藏危險。
嬰幼兒的小腸很細,若誤食「水晶寶寶」,經吸水脹大後,極容易卡在小腸,造成腸阻塞,嚴重甚至必須靠動手術才能取出來,提醒家長一定要小心!
形狀如鈕釦、按鈕、硬幣、豆粒的鈕釦電池,常會裝在手錶、玩具、計時器、遙控鑰匙中,這種電池長得像糖果、尺寸又小,很容易使孩子誤食。若購買到裝有鈕釦電池的玩具時,請爸媽務必把裝置電池處用膠帶封死,或用螺絲鎖緊,讓寶寶沒辦法徒手打開。在玩這類的玩具時,爸媽最好也陪伴在旁,不要讓寶寶離開自己的視線。
許多家長都會購買可以扮演各種角色的玩具,例如:廚房、醫生、收銀機等,但這些套組裡面都會有許多小零件,以扮演醫生來說,小朋友當醫生,幫其他人「治療」,而治療的工具可能包含針筒、藥丸、壓舌板等,可能會不慎將一些小零件放入口中或吸入鼻腔。
這類的玩具建議6歲以上再開始玩,若小小孩要玩,也盡量挑選沒有細小零件的玩具,就算有零件或附屬小物品,例如:磁鐵、鈕扣等,也要注意是否牢固,若容易鬆脫或被拔除就易造成危險。
延伸閱讀:選對玩具 提升0~3歲寶貝手眼協調能力!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