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過強迫餵食其實會對孩子造成如此深遠的負面影響嗎?一名16歲少女日前出現反覆拒食、暴食的飲食障礙,原因竟是小時候媽媽對女兒的飲食規定。
一名女學生3年前因爸爸意外過世,被媽媽帶出國讀寄宿學校,在1年前返家曾表示自己不想吃之前愛吃的蛋糕、甜點,更陸續出現異常愛哭、便秘、停經的情形,經媽媽了解後,才知道女兒在學校常受到同學言語嘲諷,便認為自己身材很糟糕,因此都沒有正常進食,甚至常常一天只喝白開水果腹。
有鑑於此,媽媽將女兒帶回台灣,希望能改善不願意進食的情況,並要求她記錄每天吃的食物,沒想到反而出現暴飲暴食的狀況,看到體重增加又會崩潰拒食,女學生一直反覆在拒食與暴食之間,媽媽見狀趕緊帶去就醫。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陳家駒詢問之下才了解,原來從小媽媽在飲食上就有所要求,強迫她吃不喜歡的食物,平時家人關係親密,但一到用餐時間氣氛就會緊繃。
延伸閱讀:研究:強迫孩子吃不愛的食物,當心更挑食!
陳家駒醫師指出,女學生從小養成的飲食習慣及經驗,加上環境改變適應困難,同儕人際困擾,自我感覺及調適不良等情況,進而用飲食抒解壓力,但吃了又陷入擔心變胖的悔恨,造成拒食跟暴食的反覆,出現飲食障礙的症狀。
陳家駒醫師解釋,飲食障礙者(暴食、拒食)通常會非常在意外表,大吃大喝後會後悔催吐;或是為了不引起注意假裝有吃飯,又偷偷丟棄食物,甚至使用藥物催吐或灌腸。長期下來,除了不健康,還會對生活、學業成績、人際相處等造成負面影響。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先前受訪時曾說過,「沒有人喜歡在被強迫(或被威脅)的氛圍下用餐。如果孩子每次吃飯都被強迫或是被指責,很容易因為心理上的壓力對食物產生厭惡感。」
陳家駒醫師表示,培養良好的飲食營養衛生習慣及餐桌禮儀,學習情感人際互動,都是社會化訓練一環,會塑造人的性格,與情緒處理的能力。家庭提供的資源及父母依附陪伴支持學習的程度,都會影響到未來發展。
陳家駒醫師提到,混亂不良的飲食習慣可能引發各種臨床相關疾病,如:營養不良、肥胖、厭食、吸食物質、濫用藥物、酗酒、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吸菸、胃腸身心疾病、癌症…等。
飲食障礙的治療上會依個人症狀而不同,都需要長期治療,包括:藥物、心理治療、行為治療、關係治療、情緒認知管理治療、溝通及團體治療…等多管齊下,才能有效改善。研究指出,厭食症患者因嚴重者營養不良,統計有5%~25%有死亡的風險;住院治療者最常須6年才能出院。
最後提醒家長,從小的飲食習慣及用餐氣氛會持續影響到成年,父母應儘量陪孩子好好吃飯,快樂滿足一餐飯,幸福安樂滿滿滿。飲食障礙會引起生理不適症狀,心理上也會對生活、社交等造成影響,當開始有相關症狀時,應積極治療。
延伸閱讀:輕鬆餵養寶寶!打擊厭食7狀況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