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我的孩子「感覺統合失調」了嗎?9大典型表現教你評估!

雖然視、聽、嗅、味、觸等感官是身體與生俱來的配備,但它們有可能會損壞或「當機」。先天胎位不正、後天過度保護都可能會導致感官系統失調。當孩子出現「這些」感統異常表現,別遲疑,趕快就醫診斷!
我的孩子「感覺統合失調」了嗎?9大典型表現教你評估!

 

雖然感官系統天生就「內建」在身體裡面,但它們不一定會正常表現,有時可能會因為一些內在或外在因素失去或弱化功能。

早產、胎位不正 都會影響感覺統合

感統失調的「先天因素」包含基因遺傳、寶寶腦神經受損;媽媽在孕期服用不當藥物、抽菸喝酒、長期安胎臥床、早產、剖腹產、胎位不正等等。台大醫院兒童發展評估及療育中心職能治療師李易臻表示,早產跟長期臥床會讓孩子無法在胎內獲得足夠的觸覺刺激;剖腹產缺乏產道壓迫,容易造成觸覺敏感;胎位不正會限制胎兒的姿勢,使寶寶無法透過自由移動來獲得觸覺或本體覺的刺激,這些因素都可能會導致孩子先天感覺統合失調。

過度保護限制 也會讓感官缺乏刺激

感統失調的後天因素」包含缺乏戶外活動缺乏動態遊戲、父母過度保護等李易臻表示,有的父母怕孩子受傷,限制孩子這不能碰、那不能碰;有的父母則是過度寵溺,一手包辦孩子生活上的大小事,這兩種做法都會讓孩子無法獲得足夠的觸覺刺激、引發後天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

延伸閱讀:親子體操Ready Go 促進感覺統合,帶孩子動起來!

懷疑孩子出問題?快看感統異常3大表現!

如何觀察孩子的感覺統合是否出問題呢?李易臻解釋,感統異常的孩子有可能在表現觸覺、本體覺、前庭覺時出現這些異常反應:

‧ 觸覺異常→對碰觸格外敏感or對碰觸完全不敏感

觸覺過度敏感的孩子會排斥他人的肢體碰觸,不喜歡身體被弄髒,對衣服的材質標籤和特殊的口感、氣味特別敏感,容易在洗澡、洗頭、洗臉、刷牙或排隊、搭電梯時情緒失控。觸覺反應不足的孩子則完全相反,他們會持續尋求不同的刺激,比方一直咬指甲或玩具,且對食物沾染到手臉毫無感覺,難以掌握拿碗、拿湯匙等操作性質的動作。

‧ 本體覺異常→容易跌倒碰撞、身體僵硬不協調

本體覺不足的孩子容易跌倒碰撞,身體僵硬不協調,時常會因為使力不當打到自己或別人,練習生活自理能力時往往需要照鏡子輔助。

‧ 前庭覺異常→不喜歡動or不停動來動去

前庭覺過度敏感的孩子較膽小緊張,做什麼事都小心翼翼,平常不喜歡動,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很容易暈車。前庭覺反應不足的孩子則完全相反,他們很難乖乖坐好,會不停動來動去,喜歡不停轉圈、從高處跳下等刺激性遊戲。

半夜哭鬧、不敢踩草地也是徵兆嗎?

許多家長會將孩子半夜驚醒、不敢踩草地的行為歸因為感覺統合失調。這些表現到底是不是感官系統出問題呢?兒童發展專家李文瑋解釋,時常半夜驚醒、哭鬧不休的確和聽覺、視覺、觸覺敏感有關,但過敏或鼻炎也可能會影響睡眠。不敢踩草地沙地與觸覺敏感有關,但也可能是孩子曾經有過負向經驗(例如在草地上走路被蟲咬到)或缺乏相關經驗,因為害怕而不敢去做。

行為明顯影響生活 最好積極評估治療

每個孩子發展的速度不一致,對周遭環境的敏感度和適應力多少會有差異,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要接受感覺統合治療呢?李文瑋建議爸媽可以從下列3點來評估;包含:「是否會刻意避開某些刺激?」「是否總是玩固定的玩具?」「異常行為是否影響生活作息?」如果孩子的表現符合其中一點,即可到醫院或職能治療診所評估。

李易臻補充,由於感統失調往往會合併不專心、過動、自閉等情緒行為問題。如果孩子出現相關表現,也可以到兒童心智科諮詢。動作笨拙、學習遲緩則可以諮詢兒童復健科。

延伸閱讀:視‧聽‧嗅‧味‧觸─這些五感遊戲,讓寶寶玩出好腦力!

感統異常9大典型表現

姿勢控制不佳,無法維持坐姿。

雙側協調能力不佳、左右不分。

害怕特定材質物品,不喜歡洗頭、剪指甲或被碰觸。

當姿勢突然改變,或身體不同部位出現落差,會產生不安全感。

時常跳上跳下、摸東摸西,喜歡追求特定的感覺刺激。

形狀和空間概念不佳。

動作發育不良,行為笨拙缺乏組織。

聽覺語言發展較慢,無法清楚表達。

自信心不足。

                                                                   諮詢/李文瑋治療師 整理/編輯部

正式感統療程 約3個月~半年

臨床治療對於感覺統合障礙的評估可分為「標準化測量」及「非標準化測量」兩種。「標準化測量」主要是根據統計後的標準化模組來測驗孩子的表現,在一段時間內(通常是半年或一年)追蹤療效;「非標準化測量」則包含各式問卷調查及臨床觀察,以遊戲的方式評估孩子各項能力的表現。

治療師通常會先替孩子做標準化測量找出病灶,再透過非標準化測量掌握孩子的生活狀況,以漸進的方式幫助孩子調整敏感狀態。這個過程通常需要3個月~半年。

李文瑋表示,由於各醫療院所使用的標準化測量模組不同,有些家長會覺得多找幾間評估比較保險。但這會產生兩個問題;首先,短時間內頻繁評估容易讓孩子疲乏抗拒,影響後續治療成效;其次,評估產生的「學習效應」會一定程度降低檢測的效能。提醒爸爸媽媽要特別注意。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2020年12月號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台大醫院兒童發展評估及療育中心職能治療師李易臻

           兒童發展專家李文瑋

採訪撰文/戴筠

攝影/BubbleBunny純臻攝影工作室(02-2778-9758)

梳化/琪幻妝園/Chi

model/溫雅涵、王淨(※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照片為情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