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flickr)
對於節省的人來說,吃隔夜菜似乎是常有的事,不浪費食物雖然是美德,但仍有不少人因吃隔夜菜而身體不適。
根據報導,大陸廣州有名女子在吃完飯後竟發高燒到42度,但第一時間並未就醫,直到陷入昏迷、四肢抽搐才緊急送醫。醫生檢查後,在她的腦脊髓液中發現被稱為冰箱殺手的「李斯特菌」,確認了造成腦炎的原因,也因此懷疑是吃了有問題的食物才會被感染。
原來女子吃了從餐廳打包的炒飯,二天後開始全身無力、高燒不退,到最後還直接暈倒、昏迷。醫生表示,李斯特菌即使在冰箱內仍可以生長、繁殖,因此也被稱為潛伏的冰箱殺手,「這種病非常兇險,延誤或不治療的話,死亡率達到30%。」也提醒冰箱要定時清消、生熟食分開存放、剩菜再次食用前要徹底加熱,就能殺死李斯特菌。
藝人錦雯日前也曾PO文表示,70歲的老母親是個「省婆」,吃隔夜菜是家常便飯的事,勸也勸不聽,沒想到老天爺直接給予媽媽懲罰。
錦雯指出媽媽住院的導火線,是因為媽媽煮了大量的芋頭米粉,吃不完後放進冰箱,幾天後又買了肉羹回來加進米粉重新煮過,當時錦雯就發覺味道不對勁,但媽媽不聽勸仍要吃,沒想到吃完後竟出現上吐下瀉、發燒等症狀。
起初醫師診斷為腸胃型感冒,但吃了藥後症狀卻未見改善,到大醫院掛急診後才發現是食物中毒,且腹部已經積水,已發展成腹膜炎,差點變成敗血症,也因發炎指數高而無法開刀,只能以抗生素、藥物治療,所幸治療狀況穩定。
對此錦雯嚴正呼籲「省婆」們,別一味省錢而吃隔夜菜,強調「怕吃不完就煮少一點,怕浪費就不要煮太多,這個病痛是可以避免的,你是要丟菜還是丟命!」
延伸閱讀:熱食不能放冰箱?食物放電鍋保溫?破解隔夜菜5個迷思
<圖片/翻攝自錦雯臉書>
並非超過24小時放過夜的才叫「隔夜菜」,只要是放會使食物變質的時間就算隔夜菜,以下告訴你不能吃隔夜菜的2大理由。
當食物經過烹煮過後,放置的過程中會經外界接觸到污染原,例如:用沾有唾液的筷子夾菜、與其他食物的交叉污染及溫度的變化等,都會使得微生物和細菌開始大量繁殖而導致變質,一旦吃下肚後就容易引起身體不適。
隔夜菜經過反覆加熱,會產生容易致癌的亞硝酸鹽。雖然需大量攝取亞硝酸鹽才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但最好還是避免。亞硝酸鹽其實本身非致癌物,主要是同時吃了太多含胺的物質後,在人體被轉化為亞硝胺,成為毒性強烈的致癌物。
有些人為了健康少吃外食,會選擇自己煮隔天的午餐,難道這樣做也不可以嗎?營養師指出,健康吃隔夜菜的兩大關鍵在於「保存」與「加熱」,若真的要幫孩子或自己帶便當,除了非當季蔬菜、海鮮或水分含量高的菜餚、豆製食品、涼拌類以外,肉類與根莖類食物所烹煮的如:咖哩豬肉、紅燒蘿蔔等料理,不但耐燉煮而且越煮越入味,只要在餐與餐的過程中,注意做好保鮮工作,是非常適合做為隔夜菜的選擇。
◆ 未吃完的菜餚,應盡快以密封盒放入低於7℃的冰箱中冷藏,以避免在冷藏過程中造成交叉污染,而冷藏期以不超過三天為佳。
◆ 裝隔天便當時,應在開動前先用乾淨的湯匙或筷子盛裝,也能避免被沾到唾液的餐具汙染。
◆ 全家一周要吃的肉類可一併處理,先用開水煮熟後,再按照每餐的份量分裝冷凍,不僅能省下餐餐要烹煮肉類的時間,還能每餐搭配不同的新鮮蔬菜,除了讓做菜變得輕鬆許多之外,用水煮或蒸煮方式來料理肉類,足夠的含水量能幫助其中的蛋白質進行水解,幼兒也能更加容易消化吸收。
延伸閱讀:譚敦慈教你冰箱收納安心法則
◆ 剩菜或隔夜菜再復熱時,中心溫度須達70℃以上,可消滅大部分病菌。如果使用微波爐可「分段加熱、中途稍微翻攪」,讓受熱程度均勻。也可以採用隔水加熱的蒸煮法,如:電鍋,既能達到溫度掌控,食物也不會直接接觸火源,不易破壞口感及色澤。
◆ 任何菜餚都要避免多次反覆加熱,有些人習慣滷一鍋白菜或滷肉,沒有吃完的滷汁會一直重複加入新食材進去,這樣除了會產生亞硝酸鹽的問題,若保存加熱不當時,殘留的細菌便會不斷增加,還可能引發肉毒桿菌、黴菌等健康危害,因此隔夜菜還是不建議吃上超過三、四餐以上。
延伸閱讀:微波爐會致癌?!營養師擊破4謠言!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