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媽媽在臉書PO文表示「反對老公幫女兒洗澡」,認為小女生一旦習慣被成年男人碰觸,將來就會分不清和異性身體接觸的界線。PO文一出引爆正反兩方論戰。支持者認為矯枉過正會造成反效果,而且限制另一半不能替孩子洗澡,會剝奪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權利;反對者則認為從小就應該教導孩子身體的自主權,以免孩子長大後被猥褻卻不自覺。爸爸替女兒洗澡、媽媽替兒子洗澡到底要不要避嫌呢?
彰化基督教醫院臨床心理師陳奕臻表示,在孩子尚未發展出性別意識前,爸爸媽媽可以不用刻意避開,但是當孩子開始建立性別及隱私權的觀念,就應該迴避,以免言行不一致讓孩子感到困惑。
根據性別發展的理論,嬰幼兒從4個月開始會分辨男女生的臉,1歲起可以看照片區分這是「男生」或「女生」,2歲發展出性別的概念。陳奕臻表示,2歲開始即可教孩子認識自己的生殖器官,比方:「這是小鳥鳥」、「這是小妹妹」;等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的更成熟,再教孩子「小鳥鳥」、「小妹妹」只有自己可以碰,就算是爸爸媽媽,也要先問過才能碰,讓孩子逐漸建立隱私的觀念。
陳奕臻指出,由於孩子從3歲起會開始建立性別及隱私的觀念,此時最好停止幫不同性別的孩子洗澡,替同性別的孩子洗澡時也不能任意觸碰孩子的隱私部位,要先說:「爸拔現在要幫你洗小鳥鳥囉」、「馬麻現在要幫妳洗小妹妹囉」再開始洗,如此孩子才能建立身體自主的正確觀念。
當孩子漸漸長大、動作能力發展的更純熟,就可以讓孩子開始練習自己洗澡。這個時機點大約是5歲左右。
陳奕臻建議,家長可以先示範幾次洗澡的方式,從脫衣服、調水溫、沖水、抹泡泡、把泡沫沖乾淨、擦乾身體到穿衣服,按順序解釋不同步驟的做法,之後再讓孩子自己練習。剛開始練習可以從抹泡泡、擦身體等簡單好玩的步驟開始,等孩子的手部能力發展的比較好,再嘗試沖水、調水溫等比較複雜的動作。如果孩子無法拿穩水龍頭,可以引導孩子用小臉盆沖水,讓孩子建立自信心。毛巾、浴刷是洗澡的好幫手,善用這些洗澡小物可以幫助孩子更快上手。
由於「準備」和「收拾」也包含在洗澡的步驟裡面,拿衣服(或牙膏牙刷)時記得帶孩子一起去,洗完澡要引導孩子把洗澡用品放回原位。
延伸閱讀:繪本好好用!還能教孩子禮貌、學上廁所
孩子剛開始練習自己洗澡難免會忽略脖子、腋下等看不到的部位,此時千萬不要直接對孩子說:「你忘記洗了!」這樣會降低孩子練習的意願。最好一邊帶著孩子操作一邊鼓勵:「脖子也要洗喔。哇~阿寶的脖子被阿寶洗的好乾淨喔!」
有些人幫孩子清洗私密處時會刻意遮掩,但這樣做會讓孩子更想搞清楚「那是什麼?」還有人為了讓孩子加深印象,會故意講得很可怕,例如:「小鳥鳥被別人碰到會變黑爛掉!」造成孩子恐慌。陳奕臻提醒,教孩子性別隱私的觀念,用坦然的態度解釋清楚就可以了,不需要做得太極端。
Q 當孩子問:「為什麼媽媽的ㄋㄟㄋㄟ和我長得不一樣?」應該怎麼回答?
希望爸爸媽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能順利教會孩子身體自主的觀念,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平安長大。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臨床心理師陳奕臻
採訪撰文/戴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