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產後照護

坐月子掌握「6原則」可扭轉體質,讓妳比懷孕前更健康!

俗話說「月子坐得好,一世無煩惱」。媽咪在坐月子期間如果能夠攝取充足養分,讓受損器官完整修復,許多身體問題便會不藥而癒。本文邀請醫師來分享月子期間的飲食調養方法。
坐月子掌握「6原則」可扭轉體質,讓妳比懷孕前更健康!

 

女性的身體從懷孕到生產會產生十分巨大的轉變,如果能夠結合飲食、藥膳、作息各方面的照顧,即可有效改善體質。產後飲食調養應該怎麼做呢?首先來聽聽中醫怎麼說:

產後應該怎麼吃、怎麼補?

第一週

產後前兩週過度進補會影響傷口癒合,最好把握「先排惡露、後補氣血」的原則。產後第一週三餐以清淡的米粥、軟飯為主,搭配適量蔬菜與雞湯、魚湯、排骨湯(記得去掉上層油脂)。餐後水果可以選擇開胃的蘋果、番茄或芭樂。

這一週的補品為生化湯,中醫婦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李湘萍表示,生化湯有化瘀生新、利水通乳的功效,可幫助子宮收縮、排出惡露。自然產隔天即可開始服用7天的生化湯;剖腹產惡露較少,服用5天即可。若出現不正常出血、腹痛、便秘、腹瀉、發燒、發炎、感冒或惡露異常,應諮詢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暫停或調整劑量。

第二週

產後第2週進入養血補氣的階段,以八珍湯為主。八珍湯可幫助身體修復子宮內膜、預防腰酸背痛。燉煮時將藥材與排骨或烏骨雞一起放入電鍋,內鍋添加5~6碗水,外鍋加入1~2杯水,煮好悶1小時,加入少許調味料即可服用,另外像是魚湯、麻油豬肝、花生燉豬腳都很適合在傷口復原後食用。

延伸閱讀:坐月子也能動起來,找回產前好身材 產後做運動,還能瘦更快

 

產後飲食該吃什麼?

第三週

這週的飲食重點在於促進代謝、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每天最好補充2,000~2,500cc溫水。若傷口癒合順利,可以增加料理中麻油的比例,並開始使用米酒,例如麻油雞酒、麻油腰子、麻油魚等。

此時藥補以四神湯為主。四神湯有補氣、健脾、利濕及促進代謝的功能,可有效預防產後子宮下垂、陰道鬆弛與漏尿。燉煮時任選豬肚、豬小腸、排骨、粉腸(任一種食材)放入鍋中,加入7~8碗水及2碗米酒,煮至7分熟後放入藥材,繼續煮至全熟即可服用。不愛吃肉的媽咪也可以改取100克薏仁、50克蓮子、10克芡實洗淨後浸泡4~6小時,與50克新鮮山藥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與白米熬煮成粥。

第四週

最後一週是進補的最佳時機,很適合吃麻油紅蟳湯、八珍雞湯、十全排骨湯等藥膳。蝦蟹、鱸鰻等補腎的海鮮也可以搭配食用。

藥補為十全大補湯。十全大補湯具有補氣、養血、益腎的功效,可幫助修護卵巢機能、骨盆復位、強化筋骨、預防掉髮。燉煮時分兩次取汁,初煎將藥材放入鍋中加入兩碗米酒及8~10碗水,以大火煮滾過濾取藥汁;二煎將藥材放入鍋中加入1碗米酒及7~8碗水,大火煮滾過濾取藥汁,初煎及二煎藥汁混合後與雞肉、鱸魚、鰻魚或鱔魚任一種食材一起烹調即可服用。

產後飲食6大原則

產後坐月子是女性生命中第2次的「轉骨期」。要成功扭轉體質,選擇正確的飲食是一大關鍵。最後替媽咪整理產後飲食的6大重點:

少碰生冷、寒涼食物

產後復原的關鍵要素之一是將惡露徹底排乾淨。「溫」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惡露排除,月子期間最好吃溫熱、煮熟的食物,少碰生魚片、涼麵、手搖飲料等寒涼食物。

少量多餐

生產會損傷氣血使腸胃蠕動變慢、消化能力變差,產後應該把握少量多餐的原則,促進消化吸收。

補充湯水小口慢慢喝

湯湯水水一次喝太多、太急容易引發頭暈、水腫,補充湯水最好小口小口慢慢喝。

飲食清淡、用天然調味料

產後吃重鹹重甜或燒、烤、炸、辣的食物容易造成腸胃負擔,飲食應該以清淡為原則,利用天然調味料蔥、薑、蒜調味。

傷口恢復前不要吃太補

傷口未完全恢復前食用補性太強的藥膳會影響癒合。若罹患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婦科疾病,或有妊娠癢疹、乳腺不通等問題,可諮詢中醫師,請醫師根據症狀設計適合的進補藥膳。

多吃蔬果促進營養均衡

傳統坐月子飲食多認為蔬果寒涼容易傷胃,產後應該少吃,其實蔬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素,可有效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是產後非常好的營養來源。平時除了補充蛋、豆、魚、肉類,也應該攝取蔬菜與水果,讓飲食達到均衡。

延伸閱讀:傷口護理、沖惡露、溫水坐浴,快速看懂產後照顧重點

 

精彩完整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4月號】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中醫婦科醫學會常務理事 李湘萍、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暨膳食部營養師 陳昭蓉

採訪撰文/戴筠

攝影/PANDORA KIDS PHOTO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