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春天以後,天氣開始變得溼答答。綿綿春雨不但讓人無精打采、身體又重又黏,也讓寶寶感冒的次數變多…
台灣中醫兒童暨青少年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賴琬郁表示,濕氣會降低免疫力,也會讓身體大量分泌鼻涕及痰液,因此在濕氣重的時候感冒,鼻涕和痰往往會特別多,使病程較長,也會讓黴菌和塵蟎增加、加重氣喘和過敏症狀,罹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也比較容易發病。
當孩子出現活力下降、愛睏、食慾變差、舌苔變厚、反覆拉肚子、糞便黏黏糊糊、長濕疹或蕁麻疹、鼻涕或痰液流不停的症狀,就是溼氣重的表現,要趕快調整飲食作息,讓濕氣從體內代謝出去。
去除濕氣的首要條件是強化脾胃。惟有讓消化系統變順暢,濕氣才能藉由汗水、尿液、糞便代謝出體外。賴琬郁表示多帶孩子到戶外曬太陽、運動流汗,煮飯時加入一些生薑入菜,記得不要削皮去濕效果比較好。除此之外,四神湯也有健脾祛濕的作用。如果孩子已經滿1歲,不妨用山藥、芡實、茯苓、薏仁燉四神湯給孩子喝。「煮的時候記得用大薏仁,大薏仁的去濕效果比小薏仁好。」另外白扁豆對去除濕氣也有很好的效果。
夏天常見的「三伏貼」和冬天的「三九貼」含有乾薑、白芥子、延胡索等辛溫的藥材,如果孩子屬於寒濕體質,時常流鼻水、咳嗽痰多,也可以請中醫調製相關敷貼,貼在肺俞、大椎穴、風門穴或膏肓穴幫助排出濕氣。敷貼時記得控制時間,一週貼一次,一次貼30~60分鐘。
tips.如果孩子未滿1歲,不宜使用敷貼。
寒涼食物容易讓濕氣在脾胃累積,春天最好少給孩子吃水梨、葡萄柚、椰子汁、奇異果、柿子、小米、大麥、蓮藕、綠豆、白蘿蔔、大白菜以及苦瓜、香瓜、絲瓜、黃瓜等瓜類。炸雞、薯條、蛋塔、甜甜圈、香腸、熱狗等油膩、難消化的食物容易生痰,也應避免給孩子食用。冷飲、冰品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平常就要禁止孩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