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新知快遞

不能輕忽嬰兒搖晃症!9月大女嬰遭2保母施暴致腦出血

別因大人一時的情緒,對孩子造成不可抹滅的傷痛!新竹市一間托嬰中心爆出其中2名領有執照的保母,在餵奶或換尿布時,粗暴對待所照顧的嬰幼兒,大力搖晃他們的頭,甚至讓他們的後腦勺撞到地板,其中一名9個月大的女嬰,後腦多次著地或因頭部碰撞、搖晃導致腦出血...
不能輕忽嬰兒搖晃症!9月大女嬰遭2保母施暴致腦出血

 

又傳保母虐童!根據報導,新竹市一間「慈耕托嬰中心」有兩名女保母,在餵奶或換尿布時,動作非常粗暴且經常大力搖晃腦部或使嬰幼兒頭部懸空,甚至讓寶寶的後腦勺撞到地板,其中一名9個月大的女嬰因後腦勺多次著地或搖晃而數次嘔吐,母親將女兒送至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就醫,經X光片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頭部外傷、腦出血。檢警勘驗監視器,赫然發現這2個保母在短短8天內,竟對女嬰施暴20次!

據悉這兩位保母都領有技術士證照,明知嬰幼兒的頭部最為脆弱,應以安全的方式抱起,結果卻是將嬰兒重甩在地。但兩人均未坦承犯行,新竹地檢署仍依傷害罪嫌將2人提起公訴,並建請院方加重其刑。

 

嬰兒搖晃症,4歲前都可能發生!

由於嬰幼兒的頸部支撐力不足、腦部較脆弱,加上頭頂囟門尚未閉合,頭部又佔全身比例的1/4,若上下左右大力搖晃,同時頭部又沒有受到良好的支撐保護,很容易造成腦部組織位移,導致血管撕裂出血,甚至神經受損、危及性命。

這種因為晃動、拋接所造成的腦部傷害,稱為「嬰兒搖晃症候群」,通常號發在4歲以下的孩子,尤其是3~6個月的嬰兒時期最常見。

延伸閱讀:搖晃、單手抱…恐傷害大腦!1歲以下寶寶 這樣抱最安全

如何判別嬰兒搖晃症症狀?

嬰兒搖晃症不會有明顯的傷痕,症狀可能會有:睡眠習慣明顯改變或無法被喚醒、超乎尋常的嘔吐、抽搐、沒有理由的煩躁不安、無法控制的哭泣、無法被安撫、拒絕進食、沒有反應、失去意識。

如果搖晃力道十分強烈,嚴重可能出現腦出血、視網膜出血與致死性腦傷等併發症,常見異常包括視網膜出血、顱內出血(包括硬腦膜下出血、蜘蛛膜下出血,可能在電腦斷層等影像上呈現各種不同時期新舊血腫)、嚴重腦水腫,可能有貧血與凝血功能異常。

更嚴重還會合併鈍傷、脊髓與其他部位傷害,例如:骨幹端骨折、肋骨骨折、複雜顱骨骨折等。可能導致死亡或嚴重的永久性神經系統後遺症,包括腦性麻痺、心智發遲緩、皮質性眼盲、癲癇與學習障礙。

 

預防嬰兒搖晃症應該這樣做

除了人為的搖晃,有時日常照護的一些「眉角」也應注意,才能全面預防嬰兒搖晃症。

1.抱起寶寶注意頸部支撐

在任何時候抱起寶寶,都要注意寶寶頭部與頸部的支撐,千萬不能只抓住寶寶的腋下就將其抱起,這樣會使他的頭頸部後方呈現懸空的狀態,容易發生意外。

嬰兒搖晃症

2.哄睡應採取搖籃式抱法

哄寶寶睡覺時,有些父母習慣讓寶寶的投靠在自己肩上左右搖晃或上下抖動,但若沒有固定寶寶的頭頸,很可能在搖晃中脫離固定位置而受傷。因此哄睡最好還是採取搖籃式抱法,以手臂和手肘固定寶寶的頭頸和身體,並控制搖晃、拍撫力道,以免寶寶頭頸走位。

若要讓寶寶躺在安撫電動椅裡,應選擇左右搖晃方式進行,因為上下晃動容易出現搖晃幅度與強度過大的情況產生,有潛在性的安全問題。此外還要注意其搖晃力度不會讓寶寶的身體脫離固定位置,降低受傷風險。

3.拋接遊戲應盡量避免

相信很多大人都會跟寶寶玩「飛高高」的遊戲,而寶寶對於一瞬間重力改變的奇妙感覺也會感到新鮮有趣,但是「上下拋接或快速旋轉寶寶」、「將寶寶拋丟在床上」這幾種遊戲,很可能讓寶寶的頸部失去支撐、頭部產生離心力,進而造成腦部損傷。

嬰兒搖晃症

 

4.主要照顧者應要控制自己情緒

當寶寶哭鬧不休,相信許多新手爸媽也曾經受不了,像這個18歲的新手爸爸就是一個極端的案例。當情緒出現問題的主要照顧者感到無法或無力立即安撫小寶寶時,很容易進而出現失控行為、情緒性施暴,例如:短時間內數次劇烈地搖晃小寶寶,甚至是甩寶寶耳光等。

建議主要照顧者發現自己有負向情緒出現時,應深呼吸或告訴自己:小寶寶並非故意要吵鬧不休,告訴自己要更有耐心,或是平日建立起支援系統,可以請人代為照顧一下小寶寶,讓自己有喘息的機會。等到自己較為平靜時,再來照顧安撫寶寶,是較理想的作法,否則很容易就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延伸閱讀:遏止虐童事件,學會情緒控管6方法

嬰兒搖晃症

最後提醒父母,日常生活中按照一般正常的照顧方式好好照顧寶寶,通常不會產生嬰兒搖晃症候群,爸媽不用過於擔心。萬一寶寶哭鬧、照顧者又很疲憊,千萬不要用力搖晃寶寶,要尋求醫師、親友或托育系統等支援,以免造成無可挽回的遺憾。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