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愛自己何需外求,從接納開始!

被生活的沉重壓力包裹與社會眼光束縛,如何跳脫其中?看見自我,找回身與心的平穩,遇見真實的自己?
愛自己何需外求,從接納開始!

 

煩惱或壓力,總是不請自來。近年來,科學家發現,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人們容易出現會失眠,憂鬱,易怒及緊張等問題,不少人為了減緩壓力,開始探索身心靈,期望能大口呼吸,找到出口。

隨著經濟快速成長,以娛樂聞名和追求整形之美的韓國社會,因工時長,自殺率高,考試與評比嚴苛,層層束縛令韓國人倍感生活苦悶,產生了極端減壓的「坐牢假期」,選擇把自己鎖進監獄,藉以擺脫狂躁的心緒與生活壓力。

 

這種另類的度假方式,吸引許多承受巨大壓力的白領上班族及學生,自願付費「入獄」。入獄期間須交出手機,不得與其他囚犯談話,穿著深藍色監獄制服,牢房中沒有時鐘,鏡子,只有小廁所,瑜伽墊,茶具,筆及筆記本。睡覺,則是睡在地板上。

他們一心想獲得暫時的喘息空間與時間,甚至有人諷刺的說:「這座監獄給了我一種自由之感。」

 

尋找自我認同 看見真實的自己

 

「真實」這件事,隨著科技與網路的發達影響,越發模糊。曬美照,瘋打卡與直播的數位分享風潮下,真實,是人們生活中最不被需要的名詞,沒有濾鏡,美肌,修圖,一旦素顏就失去自信,似乎缺少華麗包裝,人生就不再圓滿。

「追究多數人不自信,不快樂的原因,關鍵在於卻乏自我認同。」雲門教室資深老師黃旭徽指出,自我認同有很大部分源於自己身體的外表形象:「到底我是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美的,醜的?」

他也觀察到許多人對自己身體的認知往往與現實不同,例如,身材勻稱的年輕女孩,卻拚命減重追求像模特兒般的紙片人身材,這是因為她無法真實看見自己,腦海裡只有「一種想法」,而那個想法不斷告訴她:「我很胖!」這也成為她的自我認同。

身體能夠接收,傳遞的訊息,比我們所知道的還要多。然而你所認知的自我,並不能代表你所擁有的全部特質,不了解自己的身體,就很難了解自己,接納自己無法接納自己的人,同樣很難感知生活與探索未來,並和其他人真心相待,彼此包容尊重。

 

身體認同是可以練習的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曾分享,「動身體」,是打開感官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直接不繞路。感官知覺,是身體的一部分,也是探索的起始點。因此,想建立對身體認同,不妨從簡單的動作,律動或舞蹈開始,將專注力回歸到身體,透過身體的節奏表達想法,情緒,釋放能量,從動作中獲得樂趣。

比方說透過手指關節的舞動,輕輕觸摸自己的身體,感受肌膚,頭髮的質感。或是藉由雙腳踏步的律動,專注呼吸的節奏等,慢慢的動身體,自然而然就產生「我的身體真實存在」的感覺。

透過這項練習,讓人也逐漸降低對於外表的高度關注,將會聚焦於內在的自己,提升自我價值,同時打破許多外在的局限,讓創造力得以展現。

當焦點不再是外表,從慢慢學習接受自己的樣子,而後開始「選擇」自己的樣子。當然,所謂的選擇自己的樣子,並非像韓國人一樣透過整形「訂做自己」,而是能在接納,喜歡自己的前提下,展現出自信與風格,選擇專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的生活樣貌。

身體認同和自我認同,一體兩面,息息相關。動身體,培養自我認同,從律動中提升覺察力與感知力,愛自己,又何需外求!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