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蛋蛋的哀傷」?疝氣、陰囊水腫,如何治療?

疝氣是小兒外科常見疾病,根據統計,發生率約6%,其中有8成是男寶寶,由於疝氣無法單靠自癒,只能採取手術根治,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反觀發病機轉相仿的陰囊水腫,因鞘突開口相對小,可觀察至寶寶滿周歲,再決定是否採取手術。有鑑於兩者容易搞混,有請專家帶領新手爸媽逐一認識。
「蛋蛋的哀傷」?疝氣、陰囊水腫,如何治療?

 

「醫師,我的寶寶經常哭鬧不休,檢查尿布時,發現寶寶好像只要一用力時,鼠蹊部就會腫起一包,怎麼會這樣?」「寶寶的陰囊怪怪的,為什麼會看起來一邊大、一邊小?」疝氣與陰囊水腫是小兒常見疾病,嘉義長庚小兒外科主治醫師王世憲表示,臨床研究分析,疝氣具有遺傳傾向,家族史中父母任一方患有此症,小孩患病機率相對也會提高。

先天性缺陷 疝氣男女比8:2

先從生理結構來看,新生兒男寶寶在胚胎時期,睪丸剛開始是位於腹腔內,大約在5、6個月大時,才會沿著腹壁最內層腹膜,往腹股溝延伸突出的兩個小口袋向下延伸到陰囊,兩個小口袋在醫學上稱做「鞘突」,至於女寶寶則是由支撐子宮的垂吊系統子宮圓韌帶,延伸至大陰唇。

當寶寶發育約36週、9個月大時,鞘突會逐漸收口關閉,一旦未完全關閉,就會導致腹中臟器如腸子、卵巢、輸卵管有機會自由滑進小口袋,形成所謂疝氣。王世憲醫師表示,幼兒疝氣發生率約6%,10位病患中,男女比例約8:2,「女寶寶沒有蛋蛋要往下掉,所以鞘突要關閉起來相對容易,小口袋相對小很多。」

疝氣除了具有家族遺傳性,早產兒的發病機會是足月產寶寶的兩倍。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數據顯示,6歲以前,約有4%的小朋友會因疝氣而手術,男生比女生多,右側比左側常見。

寶寶若罹患疝氣,往往會因哭鬧、活動造成腹內壓力上升,這時,未關閉的鞘突就會變成壓力出口,王世憲醫師指出,腸子的壓迫情形若不嚴重,寶寶不會有特別症狀,爸媽容易忽略;反觀,有時腸子掉入陰囊造成壓迫,寶寶鼠蹊部就會顯得鼓脹,甚至伴隨肚子鈍痛,有時半夜送急診,醫師會藉由外力先將腸子推回去,但此非長久之計,仍應盡快接受手術,避免產生其他併發症。

延伸閱讀:4種寶寶常見的外科疾病

陰囊水腫 光照呈透明狀態

反觀,若鞘突開口小,僅腹水可流入積在陰囊中,則稱為「陰囊水腫」,發生在女寶寶身上,則稱做「腹股溝管水腫」。陰囊水腫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前者發病機轉與疝氣相同,換句話說,若沿著腹股溝掉下來的是小腸或腸系膜則為疝氣,若是腹水則為陰囊水腫。除此之外,睪丸長腫瘤、睪丸癌、睪丸發炎或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跑到睪丸部位,也會造成後天性陰囊水腫。

「一般來說,陰囊水腫寶寶不會有太大感覺,但蛋蛋泡在水裡久了,還是會出問題,有些一泡就是2、3年才被發現,可能導致精蟲發育受影響!」王世憲醫師坦言,由於疝氣病童的小腸有時也會跑到陰囊,與陰囊水腫部位重疊,在診斷判別時,醫師會先持手電筒以光照測試,因積水具透光性,囊腫處若有如燈籠般呈現透光狀態,則屬於陰囊水腫,若還是無法區別或寶寶不配合,則採取超音波檢查。

多數陰囊水腫除非已引起發炎,否則當觸摸腫脹部位時,寶寶多半不會感到疼痛,通常可觀察到寶寶1歲時,再決定是否需要手術。

「爸媽可以想像成是水龍頭沒關緊,當水流持續流下來時,會以鼠蹊部、陰囊鼓脹做為行為表現,有些會採取抽掉積水方式治療,但治標不治本,很可能隔天又腫起來,最根本之道還是要把水龍頭關緊,意即將內環開口的洞口補起來。」王世憲醫師指出,陰囊水腫手術傷口不大,僅1至2公分,現在還可選擇腹腔鏡無疤痕手術。

疝氣

“小寶寶無法用言語明確表達疼痛不適。”

鉗閉型疝氣 小腸缺血壞死

在腹股溝疝氣類型中,相較於嬰幼兒、兒童、青少年、25歲以下的青年絕大多數為「間接型疝氣」,「直接型腹股溝疝氣」則是指直接由腹股溝處肌層突出所發生的疝氣,形成原因多半為腹股溝處腹壁肌層老化、弱化或缺損,一旦腹部壓力增加,則導致腹腔器官鼓脹,尤其好發於中、老年男性身上。

小寶寶因無法用言語明確表達疼痛不適,王世憲醫師提醒,當爸媽在幫寶寶換尿布時,發現其陰囊腫腫的,或腹股溝兩邊有不對稱情形,還是建議盡早諮詢小兒科醫師;臨床上,若寶寶若持續哭鬧不休,鼠蹊部摸起來有硬塊或卡住現象,伴隨發燒、嘔吐症狀則須立刻送急診,懷疑可能是較嚴重的鉗閉型疝氣。

王世憲醫師強調:「有些人誤以為疝氣腸子鼓出來一點點沒關係,擅作主張等寶寶長大一點再接受手術,這是錯誤且危險的觀念,假設鼓起部位大,則表示鞘突洞口相對大,滑落的小腸反而不容易卡住,或可靠徒手推回去;反觀鉗閉型疝氣因鞘突洞口小,一旦小孩大哭或用力時,腸子一整坨掉出來,反而容易卡住,一旦超過6小時缺血則會壞死,得採剖腹手術治療,傷口大小可能超過10公分,爸媽千萬不能大意。」

延伸閱讀:0~1歲健檢 17個重點項目一次看懂

無法靠自癒 及早接受手術

由於疝氣無法純靠自癒,必須藉由手術治療,罹患疝氣的寶寶何時較適合接受手術?王世憲醫師表示,足月產寶寶若無其他重大疾病,建議盡早進行手術修補。

疝氣是小兒外科常見手術,門診即可執行手術,主要是將作怪的鞘突小口袋找出來,並將其綁起來,醫學用語稱為疝氣囊高位結紮,手術時間平均30分鐘即可完成,3個月以下的初生兒會建議住院觀察1天,其餘無須住院;唯獨早產兒因考量麻醉風險,通常會建議等寶寶體重達3公斤以上再做手術。

疝氣治療效果佳,除了傳統手術,嘉義長庚小兒外科亦搭配採腹腔鏡手術。王世憲醫師表示,疝氣手術不會影響消化系統,病患術後返家即可正常進食,手術患部會以防水膠帶保護,不須拆線,「爸媽只要注意傷口3天不要接觸水,可採用擦澡方式,保持患部乾燥。」由於傷口小、疼痛感不明顯,因此也不影響日常活動,1週後再回診即可。

造成疝氣發生的原因至今不明,王世憲醫師回憶,臨床上曾遇過家中父母小時候有疝氣,生下的寶寶也發生疝氣,或兩兄弟哥哥才動完手術,沒多久就換弟弟也因疝氣前來看診,疑似具遺傳傾向,有鑑於此,他提醒爸媽,第一胎寶寶若確診有疝氣,第二胎爸媽在照顧上也要多留意,若寶寶哭鬧不休,可打開尿布觀察鼠蹊部、陰囊,一旦有任何懷疑,盡早找小兒外科做進一步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疝氣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Angela

企劃編輯/湯佳珮

諮詢/嘉義長庚小兒外科主治醫師 王世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