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產後照護

子宮養得好,產後脫垂&痛經OUT!

「奇怪,聽長輩說生完小孩就不會再經痛,為什麼每次月經來還是痛得受不了?」許多人以為只要月子坐得好就可以和經痛說Bye-bye,但其實經痛分為不同類型,如果是繼發性痛經,就必須徹底根除子宮內病灶才能改善痛經症狀。此外,產後若沒有妥善護理,頻頻久站、彎腰、下蹲或搬提重物,就可能在老化前提早出現骨盆底器官脫垂。
子宮養得好,產後脫垂&痛經OUT!

 

一般來說,女性在月經來潮初期下腹都會輕微脹痛、腰部痠脹,這是正常現象。但如果經期小腹規律疼痛、疼痛牽引腰部並合併強烈頭暈、噁心嘔吐、四肢冰冷,就代表痛經。這種現象出現在產後就稱之為產後痛經。

產後痛經類型

原發性痛經

引起原發性痛經的原因包括子宮口過於狹小、子宮後傾(經血往後逆流無法往前排出)、內分泌失調(子宮內膜在經期前分泌過多前列腺素造成子宮過度收縮,子宮腔肌肉缺血、血流量降低便會引發疼痛)等。這類型患者通常在初經來潮時便開始出現經期疼痛的情況,但因為子宮沒有器質性的病變,痛經症狀多半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消失。
繼發性痛經

繼發性痛經大多是子宮出現器質性病變,譬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腺症或骨盆腔沾黏、發炎,需要藉由超音波掃描才能找出病因。此外,在子宮內裝設避孕器也可能形成繼發性痛經。這類型患者只有將子宮病灶拔除才能改善痛經。

中醫證型

1.虛證

氣血兩虛

孕期血流從衝任下注至胞宮(即子宮)、分娩時受創傷,大量消耗體力、產後出血等都會消耗氣血,如果坐月子期間沒有妥善調養,就會造成氣血兩虛。氣血兩虛的人舌頭大多淡淡白白,因為子宮收縮無力,以致經血量少、顏色較淡,也比較排不乾淨。下腹會隱隱作痛、有重墜感,用手按壓才能減輕疼痛。適合服用補益氣血、溫經止痛的聖愈湯加減活血化瘀藥。平時則要多攝取豬肝粥、紅棗粥等熱稀粥滋養氣血,或服用當歸黃耆粥以健脾補益氣血、活血化瘀。董育瑞醫師提醒,氣血兩虛是產後常有的症狀,坐月子期間最好加強補養氣血搭配適當活動,避免久臥,以免出現虛症導致痛經。

肝腎虧虛

肝腎虧虛的人先天體型瘦小、體質虛弱、舌頭發紅,因為時常熬夜沒有適度調養肝血導致肝腎日益虧損,產後容易水腫、腰痠,還可能嚴重掉髮。這種證型的人在月經初次來潮後週期就不規律,可能會比平均週期多1週或少1週,產後月經週期大多會超過35天。除了月經第1天會比較痛、經血量少、血塊多、下腹疼痛,腰痠的症狀也會在經期變得更劇烈。適合服用補益肝腎、化瘀止痛的傅青主調肝湯加減。平時多攝取黑木耳紅棗飲;黑木耳滋補肝腎活血、紅棗補血,兩者共用有助滋補肝腎、養血活血。產後最好節制房事避免縱慾過度,並戒掉熬夜習慣讓眼睛適度休息,不要一直滑手機、玩平板以免傷肝血。

子宮寒凝

孕期嗜喝冰飲、產後沒有做好保暖措施,過早接觸冷水甚至用冷水洗頭都會讓寒氣積聚子宮造成經血排出受阻而引發痛經。子宮寒凝的人舌頭黯淡、月經量少並會排出血塊。經期下腹會冷冷作痛,但敷上熱水袋或熱毛巾即可緩解不適。這種證型適合服用溫陽散寒、化瘀止痛的溫經湯加減活血化瘀藥。平時多攝取黑糖薑母茶;老薑有助溫暖子宮散寒氣、黑糖緩中健脾補氣活血,兩者共用可以溫經散寒止痛。產後要做好保暖措施,戒喝冷飲,少吃白菜、筍子、蘿蔔、西瓜等生冷食物,從冰箱拿出來的食物也要退冰後再食用。另外要避免洗冷水澡,洗完頭儘速吹乾頭髮,衣服以保暖為主,夏天也不要穿得太輕薄短小,睡前可以用熱水泡腳提升血液循環。

2.瘀證

血瘀

自然產或剖腹產都會造成瘀證;自然產的瘀主要是惡露不淨、瘀血不袪,剖腹產的瘀則是骨盆腔組織沾黏以致瘀血阻滯胞宮、沖任,因為血行不暢而產生疼痛。媽咪一旦產後憂鬱、情緒低落,「瘀」的症狀會更嚴重。血瘀的人舌頭顏色黯淡,經血量少血塊較多以致排出困難,有時甚至會排出紫黑色的血塊。經期按摩下腹無法緩解痛經症狀,反而會加重疼痛感,適合服用活血化瘀止痛的生化湯加減。藥膳則可以攝取桂圓核桃粥;桂圓補血安神、核桃仁化瘀生新血、小米健脾胃補虛損,3者共用有助健脾補血化瘀。日常護理可以透過柔和、漸進式的拉筋伸展運動以活絡積血,飲食儘量選擇溫性食物,避免吃生菜沙拉、生魚片、寒涼水果等生冷食物。

肝鬱氣滯

孕期過度疲勞或產後憂鬱、壓力大會造成肝氣鬱結、氣積不暢,進而導致瘀血停滯子宮。這種證型的人舌頭發紅,常嘆氣、容易胸悶,嘴巴苦澀、乾燥以致食慾不佳,既怕冷也怕熱(身體無法妥善調適溫度)。月經來潮前胸部會明顯脹痛,經期排放的量時多時少,隨情緒而變化(心情好則排經量多,心情差則排經量少)。適合服用疏肝理氣、化瘀止痛的逍遙散加減活血化瘀藥,可以多喝玫瑰花茶以疏肝理氣解鬱止痛。護理部分,應儘量讓心情放鬆、適時紓壓,可以多和家人互動談心或聆聽柔和的音樂以保持心情愉悅。

3.熱證

濕熱鬱結

熱證大多是因為感染或骨盆發炎導致身體產生發炎反應,胞脈在感染濕熱邪毒後阻滯,骨盆腔的氣便容易壅塞。產後氣血兩虛加上睡眠不足容易讓免疫力下降,子宮、陰道感染細菌的機率提升,可能感染骨盆腔炎、子宮內膜炎等慢性炎症。此種證型的患者舌頭發紅有厚舌苔,平時排尿量少(也會排不乾淨),陰部會分泌白帶或黃帶,顏色白稠黃黏並散發臭味。經期前後腹部會脹痛、有明顯灼熱感,經血暗紅黏稠。適合服用清熱利濕、化瘀止痛的龍膽瀉肝湯加減活血化瘀藥。藥膳可以飲用茵陳山楂煎;綿茵陳與山梔子清熱利濕、山楂活血化瘀,兩者共用有助清濕熱、活血止痛。日常護理須加強私密處清潔,避免熬夜、均衡飲食,維持心情愉悅以增加抵抗力。

 

產後經痛

產後痛經飲食

產後痛經的媽咪須搭配個別證型調整飲食。氣血兩虛的人以補氣養血為主,可多吃牛羊肉、奶蛋類食品以及豬肝、腰子、深色蔬菜;肝腎虧虛的人則可以攝取黑芝麻、黑豆、黑五穀等黑色食物以及堅果、核桃;罹患瘀證的人可以選擇核桃、山楂等有化瘀效果的食物;血瘀氣滯、情緒緊繃則適合飲用玫瑰花茶、薰衣草茶等花草茶系列。董育瑞醫師並補充,無論屬於何種體質,產後都要避免攝取寒涼生冷的食物才不會引發痛經。

延伸閱讀這些事情都要注意!產後脫垂、尿失禁改善妙方


產後痛經‧迷思&解惑

Q:生產時劇烈宮縮也會引發痛經?

A雖然分娩時子宮會劇烈宮縮,但產後痛經的原因與宮縮無關,因為宮縮造成的身體變化並非永久性變化而是暫時性變化,惡露不淨或骨盆腔沾黏才是經血排出不暢的主要原因。

Q:人家說痛經多半可以在產後改善,為什麼產後仍會痛經?

A分娩時子宮頸口會變軟、擴張,可以改善子宮口過於狹小、子宮後傾的問題,因此原發性痛經的確可以在產後改善。但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骨盆腔炎等器質性病變不會因為生產而消失。

Q:哪種生產方式比較容易造成產後痛經?為什麼?

A自然產和剖腹產都會導致宮縮、氣血兩虛、情緒不穩,因此出現產後痛經的機率基本上是一致的。

 

產後經痛

什麼是產後脫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鄒頡龍表示,脫垂的正確名詞應該是「骨盆底器官脫垂」。所謂骨盆底器官脫垂,是指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骨盆腔臟器脫垂並突出在陰道內/外側。許多人誤以為產後脫垂就是子宮脫垂,但其實從陰道脫垂的不一定是子宮,也不一定只有一個,有可能是膀胱加子宮或膀胱加直腸。也就是說,膀胱、子宮和直腸都有可能脫垂。

骨盆底器官脫垂以中老年婦女為主要族群,所以只要在生育年齡生產,產後立即發生脫垂的機率並不高;即使脫垂,症狀也不會太嚴重,大多落在第2等級。鄒頡龍醫師指出,年輕女性產後器官脫垂多和體質與結締組織的強韌度有關。有些30幾歲的女性身體狀態不錯,但結締組織鬆弛,不僅器官脫垂還會嚴重漏尿。而以中醫角度分析,產後氣血大虛、營養不良會讓子宮周圍的軟組織失去支撐子宮的力量,不僅會導致子宮脫垂,其他骨盆底的臟器也可能往下脫垂。

脫垂的危險因子

1.生產

根據一項研究統計,生過一胎的婦女需要做骨盆底器官脫垂手術的機率是沒有生產經驗婦女的4倍;生過兩胎的婦女需要接受手術的機率則高達8倍,顯示生產的確會增加器官脫垂的風險,生產次數愈多,脫垂機率也就愈高。其中,自然產須經由陰道分娩,日後發生器官脫垂的機率又比剖腹產來得高。

2.高齡

根據統計,每增加10歲,骨盆底器官脫垂機率就增加40%。也就是說,年紀愈大,脫垂機率就愈高。

3.肥胖

站立時腹部臟器和脂肪會往下壓,導致膀胱和子宮承受較大壓力(腹壓增加)。肥胖的人脂肪較多,骨盆底器官所承受的壓力自然也較大。有報告指出BMI值>25(過重)的人脫垂機率是正常人的兩倍。

4.切除子宮

切除子宮時,子宮週遭的組織會連帶受到破壞,在陰道截斷的斷端形成weakpoint(弱點),容易導致膀胱脫垂。

5.腹壓增加

過度勞動、搬提重物會讓腹壓增加,進而提高器官脫垂的機率。

6.便祕

產後便秘會讓腹壓增加,提高骨盆底器官脫垂的機率。

延伸閱讀產後漏尿好崩潰!3招教你這樣改善
 

子宮最容易脫垂?錯,是膀胱!
一般人聽到「脫垂」二個字會直覺想到子宮脫垂,但最容易脫垂的骨盆底器官其實是膀胱。子宮、直腸則分居2、3名。

 

產後照護

脫垂分級&治療

骨盆底器官脫垂共分成4個等級,第1、第2等級症狀較輕微,僅會有些微下墜感,許多人甚至要檢查才會發現脫垂。第3、第4等級則會明顯感覺下腹壓力增大、出現重墜感。鄒頡龍醫師提醒,久站後下腹出現輕微垂墜感就可能是骨盆底器官脫垂,最好到婦產科或泌尿科檢查。如果是第1、第2等級的輕度脫垂,沒有漏尿或其他明顯症狀,僅需持續觀察並搭配凱格爾運動(骨盆底肌肉運動);第2等級脫垂合併漏尿則可以考慮接受手術。鄒頡龍醫師表示,第1、第2等級脫垂大多以保守治療為主,保守治療無效(如出現排尿困難、便祕及性生活障礙)才會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主要分成3種方式,一是經陰道修補將陰道前壁和後壁的組織縫合,好處是手術時間短、安全性高(沒有使用人工材質),壞處是復發機率大。一是經陰道用人工網膜修補,好處是手術時間短、恢復快、傷害小,缺點是人工網膜可能侵蝕陰道,造成性交疼痛、慢性疼痛等後遺症,有些人還可能因為體質而出現排斥作用。再來是腹腔鏡手術,藉由腹腔鏡或達文西等儀器用人工網膜將下垂的器官往上拉提並固定在骨盆底後方。鄒頡龍醫師表示,與經陰道人工網膜修補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出現陰道侵蝕、慢性疼痛等後遺症的機率比較小,但因為須在腹腔進行手術(侵犯性較大),風險相對較高。除了以上3種方式,如果體質不適合動手術或不想動手術,可以考慮保守治療,比如使用子宮托(塞在陰道中支撐脫落的器官)。不過因為子宮托要定期拿出來清洗、更換,比手術麻煩許多,且陰道長期塞入異物也會引發不適,使用與否還是要看個人接受程度

產後脫垂影響

1.排尿困難

骨盆底器官鬆弛有可能伴隨應力性尿失禁,患者可能會在咳嗽打噴嚏時漏尿。而隨著器官鬆弛程度愈來愈嚴重,排尿反而會愈來愈困難,有可能必須以特別的角度如前傾、半蹲或將膀胱推回去才能解尿,有些人甚至需要放置導尿管,久而久之,膀胱功能改變,會頻尿、急尿。根據統計,骨盆底器官脫垂罹患膀胱過動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5倍。

2.排便困難

陰道前面是膀胱,後面是直腸,因此直腸嚴重脫垂可能會引發便祕,一般會出現有便意卻排便困難或排便排不乾淨的症狀。

3.性功能障礙

器官脫垂不會影響性慾,但患者對性的滿意度會下降,也比較不容易達到高潮,尤其是時常要將脫落的器官塞回陰道的婦女,行房對她們來說極為尷尬。也有人因為害怕在行房時漏尿或大便失禁,乾脆放棄性行為。

產後脫垂中醫證型

*脾氣虛

根據中醫理論,脾臟的「氣」左右人體往上升提的力量,脾氣充足,肌肉、臟器、軟組織便不會往下垂墜。有些人在生產時氣血大虧、脾胃功能恢復緩慢,以致子宮周圍組織沒有充足的力道往上升提而形成脫垂。如果又在此時勞動讓身體過度疲勞,就會加重子宮往下脫垂的力道,讓小腹產生重重墜墜的感覺。大里仁愛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董育瑞表示,脾氣虛的人通常食慾較差、臉色萎黃、皮膚乾燥、肌肉較無力、大便軟軟散散(無法成形)、短期記憶力差,適合服用補中益氣湯加減以健脾益氣、升提下陷;產後應充分休息以預防脫垂。


腎氣虛

腰是腎之府,腎主氣化而藏精。由於腎系胞(體內軟組織是否能與子宮緊密連結與腎有關係)且腎主下焦(與陰道、肛門等前後二陰有關),腎氣充足,子宮周圍軟組織便可以牢固地支撐子宮。腎氣虧虛,子宮周圍軟組織、韌帶不牢固,子宮便會往下脫垂。腎氣虛的人體型偏瘦小,產後怕冷,容易手腳冰冷、腰痠、半夜頻尿,因為頭髮較細較乾枯,也容易掉髮,並有長期記憶力較差的症狀。董育瑞醫師指出,有別於脾氣虛可以透過休養獲得改善,腎氣虛的人因為支撐子宮的軟組織原本就無力,即便休息也無法好轉,必須服用濟生腎氣丸加減以補腎固攝。

延伸閱讀產後狂掉髮,別驚慌!6大QA+3方向教妳正確護髮!

如何預防產後脫垂?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有效預防產後器官脫垂?鄒頡龍醫師表示,目前醫界尚未有具體的預防之道,但可以針對幾個危險因子積極調整,比如勤做凱格爾運動鍛練骨盆底肌;避免久站、下蹲、彎腰、搬提重物等增加腹壓的動作;適度運動減輕體重及多吃新鮮蔬果避免便祕。董育瑞醫師則指出,媽咪只要感覺陰道鬆弛、下腹有下墜感就應該有器官脫垂的警覺,應及早就醫及早治療。產後最好每天定時大小便、定時定量均衡飲食以幫助「脾氣」恢復,不要在床上久躺以免氣虛。再者,為了避免頻頻彎腰增加腹壓,哺餵母乳時應用抱枕將寶寶身體墊高,讓孩子的嘴巴與乳房平行,尿布台高度也應該在腰部以上。只要落實產後護理,自然可以將產後脫垂的機率降到最低。

剖腹產脫垂機率低?不一定

雖然自然產脫垂機率比剖腹產高,但目前醫界仍未証實剖腹產一定能讓脫垂機率降低。且剖腹產有一定的風險,建議孕媽咪還是要根據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生產方式。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 鄒頡龍
大里仁愛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董育瑞
攝影/老麥麥叔叔攝影
梳化/彭彥菱
model/漂亮媽咪楊怡甄、可愛寶寶謝有翔(※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