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浚豪心理師指出,近年來男女在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日漸轉變,鼓勵爸爸多親近家人的論述愈來愈多。比方勞基法規定,寶寶出生前後,男性可以請5天的陪產假及半年60%的有薪育嬰假,從這一點即可看出政府鼓勵爸爸一起參與照顧寶寶,也顯示出社會價值觀的變遷。男性的角色不僅侷限於賺錢養家,分擔家務、照顧寶寶等也需要爸爸付出。
分別有3方面的好處:
☆對自己:
對男性來說,顛覆傳統的性別角色,無疑為很大的挑戰與學習。藉由照顧寶寶,不僅能夠學習到很多事情,也能與寶寶產生更緊密的連結。
☆對寶寶:
有爸爸陪伴,對於寶寶的人格成長、性格養成與教育皆有正面影響。
☆對家庭:
現代社會大家生活都很忙碌、壓力很大,爸爸的幫忙,可以減輕媽媽的負擔,使家庭生活更和諧。
1.如果爸爸是寶寶的主要照顧者,由於男性化的特質比較不像女性化特質來得那麼細心、細膩、敏感,爸爸要意識到自己這方面可能較為缺乏,再提醒自己要細心,並要補充正確的育兒知識。
2.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在育兒實務上,建議爸爸與寶寶多玩「裝扮遊戲」(如扮家家酒),只要和寶寶一起多用玩具玩樂、多互動,即有助於幫助寶寶成長與學習。
3.大約1至2歲時,是寶寶學習依附關係與情緒發展的重要階段,常會有分離焦慮,爸爸要更有耐心。
假如爸爸成為寶寶的主要照顧者,賺的錢比媽媽少,媽媽會不會不尊重爸爸?該怎麼辦?洪浚豪心理師建議,夫妻應先討論如何分配家庭收支,雙方達成原則上的基本共識,即可避免日後可能會出現的摩擦。如果已經分配好家庭收支卻仍然不合,表示夫妻之間可能還有其他問題,例如:長期價值觀不同,不單只是因金錢而意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