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產程遲滯一定要改剖腹產?原來只要確定XX安全,就不必吃全餐!

快要生產了,產程是否能進展的順利?是孕媽咪最關心的課題之一。萬一產程遲滯了怎麼辦?有哪些應對方法?會演變成剖腹產嗎?如何讓生產比較順利呢?
產程遲滯一定要改剖腹產?原來只要確定XX安全,就不必吃全餐!

 

隨著懷孕的週數增加,準媽咪所要擔憂的事情並不會因為即將要「卸貨」而減少,相反地,所要面對的問題漸漸地一個接著一個冒出來,譬如身為新手媽咪身份的轉換、母乳哺育的課題、新生兒照顧的壓力等等,還有絕對無法避免的就是──面對生產過程的不確定感與焦慮。

面對未知的生產過程,對新手媽咪而言是一道必須通過的難關,而即便是有過生產經驗的媽咪,也並非每一位都可以處之泰然。撇開在生產前就已經決定剖腹生產的情況外,其中產程進展的順利與否?更是每個孕媽咪最關心的課題之一。

 

產程是否順利的四大環節

簡單來說,「產程遲滯」就是生產過程不順利,過慢或停頓都屬於遲滯的範疇。一般而言,針對生產過程的順遂與否?可以由四個方面來討論:

 

1.子宮收縮的強度與頻率
試想若是力量不足或效率差的子宮收縮,如何能將胎兒「推」出產道呢?

 

2.產道(或是產婦的骨盆)的寬窄與否
太狹窄的骨盆是不利於胎兒通過產道的!此外順帶一提,好生(會生)與否事實上跟臀部的大小並非絕對相關的,因為骨盆的寬窄主要是取決於骨盆骨頭間的寬度的,「寬」的臀部可能源自於較豐富的軟組織。

 

3.胎兒的大小
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再怎麼寬大的骨盆遇上了過重的寶寶,無論如何是出不來的!此外最危險的是,容許通過了頭的骨盆,不保證能讓身體也一併通過,如此也就可能會遇上產科醫師最怕碰到的生產併發症之一──肩難產,或是同時造成不穩定的胎兒發生胎兒窘迫(缺氧)時間過長的狀況。

 

4.產婦的配合
最後重要的臨門一腳,畢竟產婦能否配合得當,也間接影響產程的進展,除非是急產的情況,否則產婦配合適當與否決定了最後產程速度的快慢。

所以產程延遲或停頓的原因可能源自於上述所提的任何一個環節,甚至可能是多個環節的影響。

 

產程遲滯的應變方法

隨著產程的進展,撇開最後胎盤娩出的過程不提,大致可分成潛伏期與活動期來說明:

 

潛伏期
指子宮頸開始擴張到3公分之前的階段,此階段比較單純,若是超過一定的時間沒有進展(如初產婦產程遲滯超過20個小時,或自然產第二胎以上超過13個小時),在已經嘗試過催生藥物的輔助後,而且收縮的效率事實上已經不錯的情況下,就可能會考慮執行剖腹產。

 

活動期
指子宮頸開3~10公分的階段,若是在此期發生產程遲滯,則稍微有點複雜,因為一般在判斷產程進展時,會依據子宮頸開口的寬度與胎頭下降至產道口的速度來加以判斷,若是完全沒有進展的情況就屬於「產程停止」的情形,若是雖有進展但是卻速度太慢則是「產程延遲」的情形。

一旦在活動期發生產程遲滯的情況,則處理的方式包括:增加催產藥物的使用、重新評估孕婦骨盆寬窄、觀察與等待或剖腹產等。

至於選擇哪一種方式則需要綜合評估:(1)若收縮強度或頻率不夠,若是尚未使用催生藥物或藥物使用劑量偏低,則可能先增加催生藥物的使用;(2)若胎頭已經幾乎靠近產道口,但孕婦可能因為待產中過於勞累或是用力不當,而使胎兒下降偏慢,則此時可能會考慮提早進入產房,於產檯上在醫護人員協助下用力,或甚至使用真空吸引或產鉗的方式來生產。

事實上,生產的過程絕非墨守成規,醫師會依據生產的情況,因時、因事而做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