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一年長高幾公分正常?孩子的身高落後了嗎?3 大指標告訴你該不該看醫生!

孩子只是長得比較慢嗎?什麼時候應該看醫生?如果真的偏矮,該怎麼辦才好?有 3 個關鍵指標能幫助你判斷是否該帶孩子去看醫生。抓住最佳時機,讓孩子的成長不再成為困擾。
一年長高幾公分正常?孩子的身高落後了嗎?3 大指標告訴你該不該看醫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兒童生長發育聯合門診 蔡立平醫師建議,以下幾種情況是家長需要特別注意的成長警訊:

1. 身高體重百分位低於10%,就要留意!

教科書上指出,當孩子的身高體重百分位落在同齡孩子中的5%以下時,家長應該要提高警覺,這可能意味著成長出了問題。簡單來說,就是100個同齡孩子中,只有不到 5 個孩子的身高比你家孩子矮。

不過,蔡立平醫師提醒,為了更早發現問題,他建議將標準提高到10%。也就是說,如果孩子的身高已經排在後 10 名,就需要開始注意;如果落到最後5名,那就需要採取實際行動,帶孩子就醫評估!

 

 2. 4歲以後到青春期之前,一年長不到 4 公分 

正常情況下,孩子在4歲之後到青春期之前,每年平均會長高5~6公分。如果一年長不到 4 公分,就可能是某些潛在問題的警訊。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電解質不平衡、營養不良等。

此外,也可能因為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的功能受到外在因素影響,例如腫瘤、感染或外傷等。因此,家長應定期查看學校的身高紀錄,追蹤孩子的成長速度。

★小提醒:如果孩子一年長超過 7 公分,也不要高興得太早,建議先檢查是否有性早熟的問題。

 

3.發育的特別早或成長過快

性早熟也是家長需要特別注意的現象。一般來說:

女生胸部開始發育通常是在9歲3個月到9歲6個月之間。如果在8歲前出現第二性徵,就屬於性早熟的範疇。

男生的睪丸通常在11歲多開始變大。如果 9 歲前就有發育(長徑大於2.5公分),也需要進一步檢查。

性早熟會加速骨骼成熟,可能影響孩子的最終身高,因此建議家長盡早帶孩子就醫評估。

如何發現性早熟跡象?

女生的發育比較容易觀察,但男生則比較難注意到,因為陰囊通常被衣褲遮住。蔡立平醫師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的陰囊變得皺皺的,和小時候幫換尿布時的樣子不一樣(以數字來看的話是睪丸長徑2.5公分以上),可能就是發育開始的信號,建議儘早諮詢醫師。

 

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有哪些?基因、疾病、生活習慣都要注意!

孩子的身高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包括:

1.基因遺傳

基因是決定身高的主要因素,父母的身高對孩子的身高有很大的影響。根據台灣學者的研究,男女的平均身高相差約11公分,因此可以透過以下公式粗略估算孩子遺傳身高:

男生身高 = (爸爸身高 + 媽媽身高 + 11) / 2

女生身高 = (爸爸身高 + 媽媽身高 - 11) / 2

2.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也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例如:

內分泌疾病: 甲狀腺功能低下、生長激素缺乏等。

電解質問題:腎小管酸血症等。

遺傳疾病:佝僂症透納氏症、努南氏症等。

其他疾病:慢性疾病、營養不良等。

若發現孩子身高異常或生長速度減緩,應及早尋求醫療評估。

3.生活習慣

後天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身高發展有重要影響,這也是家長最能掌控的部分,包括:

充足睡眠:生長激素在夜間深度睡眠時分泌最旺盛,建議孩子晚上10點~10點半上床。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避免過多糖分和高熱量食物。

適當運動:有氧運動能有效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如跑步、跳繩等。

 

讓孩子自然長高的6個黃金秘訣,你做對了嗎?

想讓孩子自然長高,其實不用太複雜,只要從日常生活著手,掌握以下6個秘訣,就能幫助孩子在成長黃金期充分發揮潛力!

1. 運動最有效的長高方式

運動能刺激生長激素分泌,是促進長高的關鍵。建議孩子每天進行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例如跑步、打羽球,並讓心跳維持在每分鐘130次以上。早上運動效果最好,不僅當下能刺激生長激素,連晚上睡覺時生長激素也會分泌更多。

跳幾下可以長高?

大家都說跳繩、打籃球可以長高?然而,蔡立平醫師分享,他在30年的醫療經驗中,只見到一個成功的案例。這位孩子是參加跳繩社團,進行包括隊形變化和花式跳繩的活動。他每次跳繩都持續約兩個小時,每週跳兩次。

醫師指出,運動可以長高的原因是運動會刺激生長激素分泌,而中等至高強度的心率足夠的持續時間是關鍵!

 

2. 睡眠抓住成長的黃金時段

生長激素有90%是在深度睡眠時分泌,尤其是晚上11點到2點之間最旺盛。家長要讓孩子在晚上10點~10點半上床,養成早睡的好習慣,才能幫助孩子充分發揮生長潛力!

3. 避免宵夜別讓生長激素偷懶

宵夜會讓血糖升高,直接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所以,晚餐不要太晚吃,用過晚餐後就盡量不要再吃東西。如果真的餓了,可以選擇喝點鮮奶。

 4. 飲食均衡:營養才是成長的基礎 

孩子的成長需要充足的蛋白質,適量的碳水化合物,還要避免過多的甜食或高熱量食物。均衡的營養能讓身體發展更順利,也能避免肥胖問題。

5. 控制體重別讓肥胖阻礙身高

肥胖會讓骨齡提前,壓縮孩子的成長空間。幫助孩子保持適當的體重,不僅對身高有益,也能促進整體健康。

6. 定期測量:追蹤成長腳步

透過定期測量孩子的身高,家長可以掌握成長速度。如果孩子 4 歲後每年長不到4公分,或身高在同齡孩子中排在5%以下,應及早帶孩子看醫生。同時,如果孩子一年內長超過7公分,也可能是性早熟的徵兆,需要檢查確認。

 

幫助孩子長高不需要過度焦慮,只要做好規律運動、睡眠管理,並注意飲食均衡與體重控制,就能讓孩子在成長黃金期發揮潛力。如果有疑問,隨時諮詢專業醫師,給孩子最好的成長支持!

 

採訪撰文/江睿毓

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兒童生長發育聯合門診 小兒科主治醫師蔡立平

圖片來源/photoAC

 

蔡立平醫師

現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簡歷:台大醫院兒科兼任主治醫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人類遺傳學系研究員、台北慈濟醫院醫療部副主任、台北慈濟醫院遺傳醫學中心主任、教育部部定副教授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