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孕期安胎不慌張,留意早產6徵兆!需要安胎的7大高風險群

足月生產,是每個孕媽咪所期盼的,但部分孕婦卻可能會面臨早產的風險,需要透過安胎才能避免胎兒早產。而安胎也不代表必須長期臥床,完全無法活動。建議孕媽咪保持適量運動,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早產徵兆,安胎媽咪也能平安生下寶貝!
孕期安胎不慌張,留意早產6徵兆!需要安胎的7大高風險群

 

安胎是每位孕媽咪都不想碰上的孕期狀況,如何判斷是否有安胎的必要?當孕婦出現腹痛、陰道出血或有液體流出,甚至是提早破水,就要盡快就醫,確認母嬰狀態。醫師通常會建議孕婦,多多休息,心情放輕鬆,倘若出現早期宮縮,醫師也會開立安胎藥服用。

 

安胎的7類高危險群

安胎能有效預防胎兒早產,提高寶寶出生後的存活率,假如有以下7類情況,碰上安胎的比例可能會提升。

  1. 高危險妊娠。
  2. 前胎有早產病史。
  3. 懷有多胞胎。
  4. 前置胎盤。
  5. 子宮頸閉鎖不全。如是子宮頸過短,曾有過流產者,可考慮進行子宮頸環紮術來降低早產風險。
  6. 持續下背部痠痛、腹部有下墜感。
  7. 存在子宮感染問題,如羊膜炎、絨毛膜炎等。

 

安胎的重要性在於降低胎兒早產的併發症

為何安胎如此重要?主要還是盡可能降低胎兒早產的併發症。懷孕37週為足月,只要在37週前出生就能稱之為早產。一般來說,孕期24至34週被視為安胎關鍵期,這期間早產兒的存活率大幅提升,平均多安胎一天,寶寶出生後的風險就會降低很多。如果胎兒早於28週出生,早產兒容易發生腦室內出血、呼吸窘迫症候群、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

由於子宮是最好的保溫箱,目前台灣周產期醫學會都在提倡一個觀念「母體轉診」,醫師們都會建議延長胎兒留在母體的時間,一旦安胎過程出現狀況,讓胎兒在媽媽的子宮內,至醫學中心或是大型醫院進行生產,會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孕期不同階段的安胎方法

懷孕每個階段所引起的早產因素不盡相同,因此每時期都有其安胎重點與方法,醫師也會依據懷孕週數,和孕媽咪的狀況來開立適當的安胎藥物以及注意事項。以下將根據懷孕週數的不同,簡單介紹安胎方法:

►懷孕初期(胎兒未滿12週)

早期比較容易出現的懷孕異常情況,多為點狀出血或少量出血等先兆性流產,加上這階段的胚胎發育主要依賴胎盤支持,缺乏黃體素容易造成流產,因此醫師常給予黃體素安胎,讓胚胎能在子宮內穩定著床。

黃體素類型包含口服、注射劑型或是陰道塞劑,主要還是醫師根據每個孕婦的情況和使用習慣為主。

►懷孕中、後期

孕期16週以前,所開立的安胎藥物還是以黃體素為主,同時建議,孕媽咪應多休息,暫時脫離勞心又勞力的情境或壓力,盡量放鬆身心,隨時保持心情愉悅。

孕期中、後期以後,胚胎逐漸趨於穩定,此時的安胎目的在於讓子宮放鬆,降低早產機率。除了對於子宮頸較短的孕媽咪,會持續使用黃體素,另外也會開立子宮放鬆或是降低子宮收縮頻率等藥物,來緩解孕媽咪的狀況。假如狀況未能獲得改善,就需要住院安胎。由於這階段已經漸漸接近生產時間,孕媽咪除了多休息之外,針對上班族媽咪,如果子宮出現異常收縮情況,建議停止工作避免勞累。

 

留意早產6徵兆

在安胎的過程中,孕媽咪應多加留意是否出現以下6個早產徵兆,只要有感覺到不適或是有疑問,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不要等到產檢的時候才問醫師,以免本來可以在家口服安胎藥的孕媽咪,卻因延誤就醫時機,而使宮縮狀況加劇。

1.持續性感到下背痠痛或腰痠。

2.下腹部有下墜及悶痛的感覺、或是陰道有壓迫感。

3.陰道分泌物增加、或是陰道分泌物夾雜紅色血絲。

4.陰道流出多量透明、清澈的水樣液體,可能是早期破水。

5.如同生理期的腹痛或腫脹感,屬於陣痛,感覺比月經來的時候還要強烈。

6.約每隔10分鐘便有一次陣痛,每次陣痛約30秒到1分鐘左右。

 

孕期安胎

 

6狀況必須放棄安胎

如遇到以下6種情況,孕媽咪可能無法再繼續安胎,否則恐會影響母嬰安危:

1.早期破水且確定子宮內感染

出現早期破水且胎兒確定在子宮內遭到感染,必須放棄安胎,否則可能迅速引發敗血症,胎兒也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傷害,立即娩出並給予妥善的照顧才是最好的方式。

2.重度子癲前症

出現重度的子癲前症,合併肺水腫、肝腎衰竭、凝血功能不良等情況,甚至發生癲癇(子癲症),再不分娩恐危及母體與胎兒。

當重度子癲前症造成胎兒過小、胎盤功能不足、羊水不足等情況,恐產生胎兒立即性危險,醫師會視狀況先施打胎兒肺泡成熟劑以促進胎兒的肺部成熟,接著進行分娩。

3.破水,懷孕超過34週

此時胎兒的器官發育已達一定程度,不建議再安胎。

4.胎兒窘迫且重度胎兒生長遲滯

當胎兒出現生長遲緩的情況,除了持續追蹤測量胎兒大小,並找出造成因素,這時必須盡快將其娩出,以免胎死腹中。

5.子宮頸擴張超過4公分

子宮頸擴張超過4公分,但未合併子宮收縮或破水,醫師通常會先施打胎兒肺泡成熟劑,進行安胎2~3天,一旦子宮出現規則收縮,可能考慮放棄安胎、進行生產。

6.胎盤早期剝離

正常情況下,胎盤會在生產後才自行娩出,若在生產前發生剝離,如同胎兒的氧氣瓶被拔除,必須盡快進行生產,若沒有及時處理,可能會危及母親和胎兒的生命。

面對安胎,有研究顯示絕對臥床並不是必要的,最重要的是,遵循醫囑,放鬆身心靈,並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不要讓自己承受太大的壓力,如果沒有出血、子宮收縮或破水等情形,胎動也都正常,不妨好好享受這段難得的懷孕時光,以愉悅心情,期待新生兒的到來!

 

審閱/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 陳震宇

整理/Fan

圖片來源/Phoco-AC

 

陳震宇

現任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高危險妊娠科資深主治醫師、台灣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馬偕醫學院醫學系教授

學歷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高危險妊娠次專科研究員、英國King’s College Hospital進修胎兒治療、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國立台灣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