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家庭關係

父母偏心容易造成手足的隔閡!專家傳授7原則,讓孩子感受你的愛一樣多

爸媽究竟會不會偏心?根據美國一項調查,65%的母親和70%的父親表示自己偏愛某一個孩子。人難免偏心,但父母偏心得太明顯,容易造成手足的隔閡,「不被偏愛的因為被忽略、容易嫉妒;被偏愛的也不見得快樂,除非他占盡好處又很自私,否則多數人也想跟手足好好相處。」
 父母偏心容易造成手足的隔閡!專家傳授7原則,讓孩子感受你的愛一樣多

 

「不公平,為什麼每次去哪裡玩,都要聽妹妹的?」「媽,你偏心,為什麼哥哥的禮物都比較貴?」手足爭吵時,孩子常脫口而出爸媽偏心。明明手心、手背都是肉,到底要怎麼處理才算公平,常教爸媽好生為難。

爸媽究竟會不會偏心?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引述美國一項調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人類和社會發展學敎授凱薩琳·孔戈爾(Catherine Conger)曾對384對兄弟姐妹及其父母進行硏究,發現65%的母親和70%的父親表示自己偏愛某一個孩子。研究人員認為這個調查出來的比率比實際偏低,因為在硏究過程中,父母們總是儘量掩飾自己的偏心。

偏心會造成手足間的隔閡

楊俐容分析,偏心有三種:一種是明著的偏心,「你看妹妹那麼乖,哪像你?」父母公開承認自己偏心,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另一種是私底下的偏心,孩子會不安,擔心「如果我表現不好了,媽媽是否就不愛我。」第三種則是「隱藏版」的偏心,如:跟外人永遠只提某個孩子、引以為傲,孩子很敏感,一定可以感覺得到大人偏心。

楊俐容表示,父母偏心容易造成手足的隔閡,「不被偏愛的因為被忽略、容易嫉妒;被偏愛的也不見得快樂,除非他占盡好處又很自私,否則多數人也想跟手足和好。」「即使不常吵架,但他們就是不容易親近。因為他很多負面的情緒來自手足的存在。」

延伸閱讀媽咪,你都偏心! 手足狀況題大解析

掌握7個原則,降低孩子對偏心的感受

當孩子抗議大人偏心時,爸媽要如何處理,才能降低孩子的負面感受呢?《未來Family》特別採訪四位學者專家,提出以下7個建議:

原則1.跟孩子說「我一樣愛你們」

諮商心理師蔡宜芳指出,「因為孩子的個性或成績等因素,父母比較疼愛某個孩子,這是人之常情,但千萬不要表現出來。」不要讓孩子覺得因為老么或成績好就比較受寵,如此一來,孩子可能會有無助的感覺,覺得不管怎麼樣都無法得到父母的愛,會影響到孩子的自我價值。

楊俐容說,「人難免偏心,通常我們會比較喜歡跟自己個性像的人,除非你不愛自己。」重點是,爸媽要對自己偏心有所覺察,避免對孩子造成傷害。她建議,面對孩子一定要說「你們都是我的孩子,我打從心裡一樣愛你們。」要注意的是,表現出來的行為不能太偏頗,否則孩子也不相信。

楊俐容曾問過兩個女兒,爸媽是否偏心?有趣的是,她們各自都覺得爸媽比較偏愛自己,「有自己被深愛著的感覺。」

原則2.關照情緒、回應事實

當孩子說「你偏心」的時候,爸媽第一時間不要急著否認「我沒有」,小心掉進眼前「比較」的陷阱。

楊俐容表示,偏心跟不偏心是一種主觀判斷,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背後一定有某個事件所引起,「爸媽可以選擇回應『事實』,關注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例如:妹妹抱怨媽媽比較疼哥哥,媽媽可以回應「你覺得我陪哥哥的時間比陪你的時間多嗎?你希望我有更多時間陪你嗎?」或是弟弟抱怨為什麼哥哥的餅乾比較多?大人可以回應「你還想多吃一點是嗎?你肚子還餓嗎?」

楊俐容表示,爸媽試圖想解釋自己很公平,往往徒勞無功,而且永遠比不完。「爸媽只要具體地回應,關照孩子的需求和情感,讓孩子知道不用去比較。」「當情緒先被關照了,理性才會出來。」

原則3.跳脫「給一樣」的思維

黃柏嘉指出,很多父母追求公平,什麼都想給兩份。「但媽媽沒有兩個,所以很多媽媽生了第二個以後很辛苦,」哄老二睡覺,老大也想要抱抱,媽媽恨不得自己有三頭六臂。

黃柏嘉建議,爸媽要回到本質去看,孩子到底要的是什麼?「孩子想要的是,被你看重、被在乎,知道你愛他,」是否和小的一樣被抱抱,不是重點;你可以一邊抱小的,一邊和大的聊天,給他愛和安全感,這樣就不用什麼東西都要兩份。

如果想著給孩子一模一樣的對待,就是公平,是錯誤的觀念。黃柏嘉說,一來,「你絕對給不了一樣,只會坐實了孩子覺得你偏心,」其次,「就算給得一樣,也給不了同等級的在乎和看重,因為孩子的年紀不同,需求也不同。」

以吃飯來說,小的吃飯要人餵,大的也吵著要大人餵,但他想要的其實是大人的讚賞和在乎,只要大人稱讚他自己吃很棒,「灌飽他的重要性和價值感,而不是讓每個孩子獲得一樣的對待,」黃柏嘉說。

原則4.追求「平等」,而不是「公平」

黃柏嘉育有9歲的兒子和7歲的女兒,有段時間女兒常說「為什麼哥哥可以……」。黃柏嘉指出,孩子問「為什麼」的背後,不見得是想要得到答案,他只是想爭取某種權利或是抱怨。

黃柏嘉的解法是,教孩子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不說「為何他可以……」改說「我也想要……」。黃柏嘉告訴孩子,只要學會了某個能力,就可以去做這件事,像是用菜刀,「不是爸媽偏心誰、某人有特權,而是誰會了、誰還不會。」

黃柏嘉在《致,被雙寶搞瘋的媽媽》一書中提到,父母真正該追求的是「平等」而不是「公平」。「公平是,不管孩子年齡大小,給予一樣對待。平等則是,考慮孩子的差異,依據每個孩子不同的需要、給予不同的協助。」

延伸閱讀每分每秒都在吵!手足糾紛調解SOP三步驟,爸媽快學起來

原則5.讓孩子理解爸媽為什麼要求不同

蔡宜芳指出,在孩子的心目中,「公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年紀、性別、個性、興趣等都不一樣,爸媽其實很難做到完全公平。

蔡宜芳在國中擔任輔導老師,她觀察,除了同儕人際、課業、感情問題之外,很多國中生都會抱怨爸媽偏心、不公平。像是姐姐成績比較好,爸媽要求她考90分以上,弟弟成天搗蛋、只要考70分就有獎勵,姐姐對此感到很受傷。

蔡宜芳建議,爸媽讓孩子理解,爸媽之所以對他們有不同的要求,是因為每個孩子的特質和能力不都一樣,像是對成績要求的標準不同,係因不是每個人都擅長念書。最重要的是,「爸媽的愛要讓孩子感受到。」

「讓孩子理解因為每個人的需要不同,所以爸媽會視情況給予不同的要求。這樣的愛,是最適合每個人的愛,幫助孩子適性發展,而不是齊頭式的平等,」蔡宜芳說。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爸媽千萬不要比較孩子,長期下來,會影響孩子的自我價值,覺得自己不如人、就是做不好。

原則6.鼓勵合作代替競爭

比較,容易激化孩子之間的競爭感。對此,蔡宜芳建議,鼓勵手足之間以合作取代競爭。有些事情可能妹妹做得比較好,那妹妹就可以當小幫手、幫忙姊姊。

爸媽不妨強化孩子的優點,引導兩人互相幫忙及合作。像是姊姊教妹妹功課,妹妹帶個性較害羞的姊姊出門買東西。當有一方願意幫忙,爸媽除了肯定孩子、幫了爸媽的大忙之外,也可以邀請手足表達感謝之意。

原則7.刻意設計「精心時刻」

黃柏嘉指出,「偏心的感受,只存在於不安、焦慮、匱乏的孩子的身上。」如果孩子的自我價值很穩固、有自信心,就不太會抱怨父母偏心。

如何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重視、在乎呢?黃柏嘉有個小技巧是,營造一對一的「精心時刻」。黃柏嘉會握著女兒的手、教她切菜,陪兒子下棋,「這是灌滿孩子被愛和被在乎感覺,最快的方法。」

兒童職能治療師徐瑜亭表示,每個孩子無論性別或個性討喜與否,都需要爸媽最多的愛,「每個孩子都想確定自己在爸媽心中是獨一無二的,爸媽是愛自己的。」現代爸媽工作忙碌,育有兩個以上孩子的話,每個孩子被分配到的時間會變少,因此,「爸媽陪孩子時一定要專心,放下手機,陪孩子的質和量都要兼顧。」

創造「精心時刻」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難。徐瑜亭指出,當大的還沒放學回家,陪小的吃點心,或是一次幫一個孩子洗澡,這些都是親子之間的獨處時間,短短數十分鐘就能讓孩子感受到爸媽的愛。

延伸閱讀從小不被偏愛,渴望父親的肯定》諮商心理師林靜君陪父親走完最後人生,與自己和解

*本文轉載自未來Family原文網址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照片來源/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