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功能醫學門診中,有時可以見到患者有早期認知功能損傷而不自知,最後演變成失智的患者,讓家屬與我不勝唏噓。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DI)2019年全球失智症報告,估計全球有超過5千萬名失智者,到2050年預計將成長至1億5千2百萬人,平均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在台灣呢?依據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及台灣失智症盛行率推估,2019年底台灣失智人口已經超過29萬人,整體失智人口佔全國人口1.24%,也就是每80人就有1人是失智者,所以保養大腦已是你我刻不容緩的課題。
當然,失智症依據發生症狀有分為初期、中期以及晚期,在這裡稍微提醒讀者注意可能的失智症「初期」症狀,包括有:
失智症最常見到的原因是大家常聽到的阿茲海默症,大約佔了60%,其他常見的種類還包括血管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以及額顳葉型失智症等等。阿茲海默症原因不明,可能與基因遺傳有關,主要是患者大腦細胞當中出現異常的乙型類澱粉蛋白(β-amyloidβ , Aβ)的堆積有關,它會破壞神經細胞,加速病變。另外神經細胞裡頭的濤蛋白(tau protein)過度磷酸化,導致神經纖維糾結,最終大腦細胞開始死亡。目前認為之前提到的微膠細胞在因應各種原因導致發炎時,可能為了清除戰場而有過度的反應,最終毀了自己的腦細胞,這在後面章節會再提出。
而血管型失智症則是因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腦血栓、腦出血等血管因素造成了大腦組織缺氧、發炎、細胞破壞,最後造成失智症,這也告訴讀者真的不要忽略三高造成的沈默威脅,平時就要做好保健才是。我就親眼看到一位男士,在忽略血糖、血壓控制之下,歷經小中風、人格大變、易怒、到處花錢買春、買成藥、與家人失和,最終失智,這中間只歷經5年時間,真的讓人感慨,當然最痛苦的是他的太太以及子女。
既然失智這麼可怕,站在預防醫學的角度,對於「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提早發現以及保養就顯得相當重要,MCI是描述介於正常老年人及失智症患者之間認知功能變化的一個過渡時期,當一個人知覺感受、記憶力、語言、抽象判斷、數理計算以及表達事物的能力開始出現狀況時就應該及早調理大腦,以免邁向失智不可逆的反應,治療就更艱辛了,如何早期診斷MCI,請進一步參考『劉博仁不藏私的健腦秘密』。
本文來源:『劉博仁不藏私的健腦秘密』
現職:菁英診所基因營養功能醫學門診營運長、科博特診所院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
專長:基因功能營養醫學、過敏疾病檢測及調理、代謝症候群調理體重管理、疾病預防策略、肝臟排毒、重金屬排毒
經歷: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弘光科技大學營養系暨營養醫學所兼任助理教授,著作:《營養醫學抗癌奇蹟》、《疾病,不一定靠藥醫》、《完全根治耳鼻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