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新知快遞

沒養兔子也中標!國內出現首例本土「兔熱病」

又是動物傳人的傳染病!國內出現首例本土確診「兔熱病」病例,一名60歲男性因發燒、腹瀉、寒顫就醫,本身沒有飼養兔子或其他寵物,懷疑跟住家附近野貓及魚塭有關。「兔熱病」是什麼?國人甚少人知道,本文帶大家認識。
沒養兔子也中標!國內出現首例本土「兔熱病」

 

疾病管制署7日公布國內首例「兔熱病」本土確定病例。國內自2007年將兔熱病列為法定傳染病監測,迄今共通報確診2例,最早一例是2011年自美國的境外移入。

疾病管制署表示,該名個案為居住南部地區的60多歲本國籍男性,有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等慢性病史,潛伏期間無國內外旅遊史及動物接觸史,家中沒有飼養寵物,但住家附近有草叢及魚塭,同時有野貓出沒。

該男因發燒、寒顫、腹瀉等症狀至醫學中心就醫,血液培養之菌株經基因定序與土倫病法蘭西斯氏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高度相似,於8月24日通報,經血清二採抗體檢驗陽性確診。

所幸個案經治療後症狀改善,目前已出院,同住的3名家人及醫院接觸者皆無疑似症狀。衛生及環保單位已前往個案住處周邊進行環境評估及消毒、完成附近居民健康狀況調查,並衛教民眾避免接觸家畜及野生動物、定期進行住處環境檢查消毒及滅鼠工作,另也督導通報醫院完成病房環境及實驗室消毒作業。

延伸閱讀:帶寶貝到公園、親子館、兒童遊戲場,忽略「這幾點」恐讓病毒上身!

兔熱病只會動物傳人,目前並不會人傳人,但其傳染途徑相當多元,大多是經由皮膚、結膜囊或口咽黏膜的細菌接觸感染。

兔熱病傳染途徑多元,未治療死亡率高達60%

兔熱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病原菌為土倫病法蘭西斯氏菌,宿主包含野生動物、家畜及多種的硬蜱,主要野生動物宿主包含:兔子、野兔、田鼠、麝香鼠、海狸、水鼠。病原循環存在於媒介節肢動物及各種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及魚類之間,低劑量即可致病,潛伏期與暴露劑量有關,通常為3~5天,亦可長達14天,流行地區包含北美、歐洲、亞洲及中東地區。

兔熱病只會動物傳人,目前並不會人傳人,但其傳染途徑相當多元,大多是經由皮膚、結膜囊或口咽黏膜的細菌接觸感染,在美國估計有90%人類的病例是因直接接觸兔子而感染。其他傳染途徑則還有人可經由吸血性節肢動物叮咬而感染,也可能吃到受汙染的食物、水,或吸入受汙染的空氣而感染。此外,發病症狀也受到傳染途徑影響,根據感染方式及部位,可分為以下6大類。

1.潰瘍型

經由叮咬感染,佔發病總數的75~85%。感染處會產生小潰瘍,輕度疼痛,皮膚發炎、膿瘍性丘疹等症狀。

2.腺體型

沒有潰瘍,但是有一個或以上腫大疼痛的淋巴結。

3.眼部及口咽型

發膿結膜炎,眼瞼有黃色的肉芽腫,並伴隨耳前淋巴腺炎;咽頭炎或扁桃腺炎並伴隨頸部淋巴腺炎;眼結膜及咽部潰瘍,頸或頜下淋巴結腫大或化膿,形成潰瘍。

4.胃腸型

經由吃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細菌由小腸黏膜進入人體。症狀有發冷、發熱、腹痛、噁心、嘔吐、腹瀉、腸道膜淋巴結腫大等現象,甚至腹膜炎。

5.肋膜肺部型

經由血液感染,細菌侵入肺部及肋膜腔。病徵為咳嗽、少痰、胸骨壓痛,可能併發支氣管發炎、肺炎、肺囊腫等病變。

6.類傷寒型

經由吸入感染,可能引發肺感染症狀或原發性敗血症候群,如不治療致死率高達30~60%。

延伸閱讀:爸媽注意!慎防早秋5種嬰幼兒傳染病

預防兔熱病有6個方法

預防兔熱病6方法

1.在流行區要穿著長袖衣褲或使用驅蟲劑,以免被節肢動物叮咬,且避免使用河流的水,如生飲、沐浴或游泳等。

2.當狩獵動物、剝皮或處理動物屍體時(特別是兔子)需穿戴防水的手套,烹調野兔或嚙齒動物亦要全程使用,且肉類必須煮熟方可食用。

3.禁止使用船、貨車跨區域運送感染的動物。

4.在特定區域內捕殺嚙齒類動物,可有效防止本病的散佈。

5.當實驗或培養土倫病球桿菌時,必須在負壓的微生物操作實驗台,並且須配戴防護面具、防護衣及防水手套。

6.避免接觸野兔、囓齒類等野生動物,也應避免生食野生動物或畜肉。

 

最後疾病管制署提醒,如出現高燒、寒顫、淋巴腺腫、病原侵入部位出現癒合緩慢潰瘍疼痛、咽頭炎、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動物接觸史。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

 

延伸閱讀:如何讓孩子與寵物安全互動?看動物行為治療師怎麼做!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