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憋尿、如廁習慣不好,當心泌尿道感染。一名國小女童因連續發燒兩天、畏寒、解尿疼痛就醫,電腦斷層影像顯示雙側腎臟發炎,且左腎膿瘍,不僅如此,女童的血液還培養出大腸桿菌,表示細菌已經從泌尿系統突破進入全身循環中,若延誤治療,恐併發敗血性休克。
長安醫院小兒科醫師韓舒萍表示,泌尿道感染如果不及時治療,恐引發腎臟發炎、更嚴重者會造成腎臟膿瘍或菌血症。反覆腎臟發炎感染會使腎臟纖維化與降低腎臟功能;腎臟膿瘍如無法順利以抗生素或引流控制病情,恐將受感染的腎臟以手術切除。幸好女童積極配合檢查與治療,腎臟膿瘍也順利恢復,追蹤並未影響到腎臟功能。
基本上,先天構造發育異於常人,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率也會大增,特別是男寶寶患有先天性泌尿系統異常的案例較多,且於嬰兒時期發生的機率也較高。不過,後天細菌性感染更是泌尿感染的危險因子,細菌會經由尿路系統逆行至泌尿道,女童的尿道天生較男生短,加上與肛門的距離近,相對感染機率就會大增。此外,泌尿道系統具有反覆感染的特性,若經常性的泌尿道發炎,便會影響腎臟功能,造成日後高血壓,甚至是腎臟衰竭等併發症。
延伸閱讀:晚1小時治療,死亡率增9%!未足月嬰敗血症與死神拔河
寶寶在不同年紀,泌尿道感染的症狀表現也不同(詳見下表),嬰兒時期可能出現一些非典型性的症狀,例如:發燒、哭鬧不安、嘔吐或生長遲緩,待長大一點就有解尿疼痛、頻尿、尿急、灼熱感、血尿、下腹痛、尿失禁等症狀,發燒、畏寒則不一定會出現。面對如此多樣化的臨床表現,父母應該提高警覺,一旦發現疑似泌尿道感染的症狀,必須就醫確診,除了妥善治療之外,更要後續追蹤預後。
許多父母會經常忽略幫寶寶更換尿布,增加細菌感染機會,正確做法是每2~4小時就更換尿布1次。即使是乾淨的尿布也要按時更換,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不論是排便或解尿,正確的擦拭方式應該「由前往後」,避免將肛門口的細菌帶往尿道口。
在戒尿布期間,許多孩子可能會因不適應而出現憋尿行為,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父母應該以鼓勵方式幫助孩子經常排尿。
延伸閱讀:戒尿布卡關怎麼辦?憋不住、頻尿、尿床...5方法破解!
每日攝取足夠的水分,增加排尿機會,藉此沖去泌尿系統內的細菌,減少泌尿道感染機會。
糞便在體內積存過久,不僅會增加細菌含量,也會壓迫膀胱,影響正常排尿。平時應多喝水、多吃蔬果、多運動,即可避免便祕發生。
有些男寶寶的陰莖包皮不易推開,父母不宜強行推開,只需要做好局部清潔;女寶寶則會在1歲之後,受到細菌感染的機會大增,因此,幫女寶寶做陰部清潔時,一定要將大陰唇翻開,徹底洗淨尿道口及陰道出口。
最後提醒家長,當寶寶發生不明原因的發燒情形,一定要就醫診斷,並且遵從醫師指示來照護,感染後1年內復發機率達20%,家長必須特別注意是否有復發徵兆。如果患有先天性泌尿系統異常,需要長期追蹤檢查,避免其他併發症產生。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