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基督教醫院職能治療組組長陳宜男表示,在台灣,因為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以及女性對養兒育女的自覺性,導致許多孩子大部分都是媽媽在帶;另一方面,亞洲男性相對於歐美男性較拉不下臉和孩子互動,像是說童言童語,或是裝可愛逗孩子玩,長期下來,孩子可能會認不得爸爸,甚至認為爸爸是陌生人,如此頭痛問題如何解決?陳宜男治療師建議,爸爸可透過一些階段性的小遊戲與互動來拉近親子間的距離。
根據艾瑞克森的心性發展理論,孩子在0~1歲時會發展出信任與不信任的心理狀態,爸爸們應把握這段時期,否則等到未來孩子開始發展自主性、有自己的想法後,爸爸的角色將會更難參與孩子的人生階段。
陳宜男治療師指出,孩子在6個月時,認知已經開始發展,慢慢可以指認一些熟悉的東西,此階段要增加孩子在視覺和觸覺上的刺激,讓孩子多熟悉爸爸的聲音,並且增加看到爸爸的機會,多一些面對面的互動。
1. 每天花半小時陪孩子聊天讀繪本、說故事給孩子聽
2. 跟孩子玩帶動唱的遊戲
3. 做動作讓孩子模仿,尤其誇張的動作會讓孩子覺得很有趣
4. 跟孩子玩躲貓貓、遮臉的小遊戲
5. 三餐裡面至少有一餐是爸爸親自餵,邊吃飯邊玩
6. 有空盡量幫孩子洗澡,也能減輕媽咪的負擔
延伸閱讀:拿奶瓶、脫衣服... 一歲前寶寶該有的5種生活能力、2種好習慣!
孩子在1歲半之後慢慢會開始走路,此時父母應多引導人際互動,多帶孩子到人群中去認識他人,學習對人點點頭,說嗨或掰掰,並增加走路機會。另外,也可幫助孩子加強更深一層的認知刺激,比如做些簡單的家事,或是學習辨識自己的東西及收拾自己的玩具。
此階段爸爸可以多和孩子們進行動作類的遊戲,或是玩移動類玩具,這類的互動相對於媽媽,更適合爸爸陪孩子玩。
1. 與孩子玩追逐遊戲
2. 陪孩子玩會移動的玩具,如:小火車
3. 陪孩子玩球類遊戲,如:滾滾球、丟丟球
4. 延續0~1歲時的互動
陳宜男治療師指出,孩子在此階段,語言和認知發展會突飛猛進,爸爸可以著重有邏輯性概念與思考的部分,像是玩語言相關的遊戲,或是認顏色和形狀等,以多元的方向幫助孩子們加強語言與認知發展。
1. 陪孩子玩扮家家酒、角色扮演的遊戲
2. 跟孩子一起堆積木
3. 看孩子喜歡什麼樣的卡通劇情,可以陪孩子一起演戲。
4. 唸故事書跟繪本,爸爸可以挑1本以男生角度來寫的故事書,最好可以模擬角色的各種情境下的口氣,會更為生動喔!
孩子在此階段必須要學會生活自理,懂得簡單照顧自己,像是會自己吃飯、想上廁所時會自己到馬桶坐好,以及訓練孩子可以慢慢脫離尿布的依賴。
1. 教孩子學習騎腳踏車
2. 開始可以玩拋接球的遊戲
3. 陪著孩子玩可遙控的玩具
延伸閱讀:小心能救孩子一命!不說不知的公共遊戲場7大安全死角
陳宜男治療師表示,0~3歲為孩子發展的重要階段,會影響到日後孩子的求學階段,爸爸應要學會時間分配,最好強制每天都要空出至少半小時陪伴孩子,多幫媽媽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像是餵飯、洗澡等。此外,假日最好也能帶全家人一起出去玩享受親子同遊的樂趣。
倘若爸爸跟孩子比較不熟,媽媽也要擔任橋樑,搭起爸爸與孩子間的熟悉度,夫妻必須共同合作,以免造成媽媽太累或是爸爸手忙腳亂的狀況,媽媽應盡量擔任指導的角色,避免日後爸爸有無助感,反而更提不起勁陪伴孩子。此外,陳宜男治療師也建議爸媽可以輪流請育嬰留職停薪假來照顧孩子。
爸爸也應該學會對孩子說話時的態度放柔和,表現友善,並提高自身的EQ,不要輕易對孩子有不耐煩的表現。
延伸閱讀:隋棠曝Max是「高敏感兒」,老公的態度轉變讓人感動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實習編輯洪子晰
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職能治療組組長陳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