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專家專欄

活動量大的孩子不要急著教,先慢下來再說

今天一位家長帶著即將滿四歲的小女生進來治療所進行諮詢評估,由於家長比預約的時間早了一些,治療師進入教室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地上怎麼都是球!原來孩子發生了這件事...
活動量大的孩子不要急著教,先慢下來再說

今天一位家長帶著即將滿四歲的小女生進來治療所進行諮詢評估,由於家長比預約的時間早了一些,治療師直接請家長先帶著孩子進入教室內熟悉環境,過了一會兒之後,治療師進入教室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地上怎麼都是球!

家長極力著想要制止孩子的行為,制止了第一顆球,孩子很快的就又拿第二顆球丟了出去,家長見到治療師一臉尷尬的說「不好意思,我已經要求她不要拿,她就是不聽!」

治療師看看孩子的行為,也看看家長跟孩子的互動後,微笑著說「沒關係!」

家長急著說明解釋「孩子很過動,目前不太會講話,很多認知的東西都教不會,在幼兒園裡老師很困擾,不知該怎麼教,就建議我們要上治療課。」

說完,孩子從高高的軟墊上跳了下來,家長看到這一幕直接大喊「危險!」

孩子完全不理會家長的聲音,跳完之後,持續在教室內跑來跑去,一下子丟玩具,一下子丟積木,家長也很忙的幫孩子收拾善後,撿起玩具,又撿起積木,同時嘴巴也不得閒的說「停!不要再丟了!也不要再跑了!給我回來!」

孩子似乎越說越故意,越丟越起勁,家長氣急敗壞的說「妳再給我亂丟,我要生氣了喔!不要以為在外面我不敢修理妳喔!」

孩子完全不理會家長的威脅,再次爬上高高的軟墊上,準備要跳了下來,家長急著衝過去抱住孩子,孩子在家長身上扭來扭去,鬆脫家長的束縛後,又跑了起來。

家長有點喘的說「她在家都是這樣,我都不太敢帶她出門,完全不知道危險!」

家長話才說完,孩子又爬上高高的軟墊作勢要跳下來,家長見狀,眼睛瞪著孩子充滿警告意味的說「妳給我跳跳看!」

孩子對著家長笑一笑後,再次從軟墊上跳下來,治療師看到這一幕後,笑著對著家長說「她真的跳下來給妳看耶!」

此時的家長已經氣到冒煙,更火的說「我叫妳別跳,妳還真的給我跳下來!」然後轉頭看著治療師說「我真的已經不知道該怎麼教她!用打的、用罵的都沒用!氣死我了!」

治療師趁著孩子跑到身旁的時候,一手抱起孩子,將孩子放在椅子上,示意孩子坐好,同時對著孩子說「要坐~好。」

孩子看看治療師後,想要起身離開,治療師用手掌貼著孩子的肚子,很有技巧的把孩子推回椅子上,同時跟孩子來個擊掌的動作。

孩子笑笑的看著治療師再起身一次,治療師一樣將孩子推回椅子上,就這樣來來回回數次,隨著每一次的動作,治療師施放在孩子身上的力量也越大,甚至是大到孩子無法起身的力量,故意讓孩子做出無效的身體反抗用力動作,過程中,治療師一樣用緩慢起堅定的語氣說著「坐~好,等等!」

慢慢,孩子坐在椅子上看著治療師,不起身了,不過從孩子的眼神透露出,孩子似乎在期待什麼。

果然,才一下下時間,孩子趁著治療師縮手的那瞬間,就急忙要起身離開,治療師也不是省油的燈,早就洞察孩子的行為,趁著孩子起身離開一兩步的距離後,再次把孩子推回椅子上,口中一樣說著「坐~好,等等!」

嘗試幾次後,孩子妥協了,不離開椅子,一直看著治療師。

這時,治療師拿出積木,孩子看到就急著要搶積木,治療師制止孩子的動作後問孩子「這是什麼顏色?」

孩子眼睛看一下積木後就轉頭看別處,口中回應著「嗯嗯。

治療師再拿出不同顏色的積木,同時用手把孩子的頭轉了回來說「這是什麼顏色的?」

孩子看了一下後,一樣回應「嗯嗯。」

治療師微笑說「很好!」再拿出另外一塊積木,同時限制孩子的頭部只能注視前方,然後詢問孩子「這是什麼顏色?」

孩子一樣看了一下後回應「嗯嗯。」

治療師微笑說「很好!」準備再拿出積木問孩子時,媽媽帶點開心的問治療師「她都答對嗎?我在家都教不會!」

治療師不想破壞媽媽的期待說「我再試一次給您看。」治療師拿出積木問「這是什麼顏色?」

孩子這次沒有轉頭看別處,反而雙眼看著積木回應「嗯嗯。

治療師用誇大的語調、表情與動作讚美孩子「很棒喔!」

家長失望的說「她都沒答對啊!她還是不會啊!」

治療師說「她卻實都不會,不過會不會不是重點,重點是孩子的眼睛要看來是重點!」

媽媽急著回應「她眼睛真的都沒在看,很容易就分心,注意力很差,我真的教得很挫折!」

治療師安慰媽媽說「至少孩子後來有在看啦!」說完之後,治療師將積木放在地上,讓孩子坐在椅子上,然後下腰將地上的積木插放到積木盤上,同時治療師的手臂放在孩子的背上,給予孩子一定力量的壓力,不讓孩子起身。

孩子坐在椅子上,身體下腰,雙手支撐地板,雙手交替的將地上的積木插放好,過程中有幾次想要起身,都被治療師很有技巧的推回到下腰的坐姿上,一次又一次後,孩子不再起身,治療師移開手臂,讓孩子獨自坐在椅子上完成地上所有的積木。

看到孩子的表現,家長一副不可思議的說「她從來沒有坐在位置上這麼久,也從來沒有好好把一件事做完!」


 

孩子發生了什麼事?

1.孩子的活動量太大,以至於您教給她的訊息根本就無法接收,最後她根本就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2.孩子具有衝動行為,以至於您教她的東西只看一半,只聽一半,就急著去做,結果只是多做多錯。

3.孩子對於指令理解很弱,甚至是不理解,大人以為孩子懂,事實上孩子只是一知半解,多是用猜的回應您。


 

家長發生什麼事?

1.急著要讓孩子學會,卻忽略了孩子跟您的交集點完全不在同一個點上,導致您做您的,她做她的。

2.只是被動的處理孩子製造出來的問題,卻忽略了洞察孩子可能出現的行為,事先做出因應的策略,以至於管秩序的時間遠遠超過教導的時間。

3.與孩子對話的內容以為孩子懂,卻忽略了用詞方式是否會有行為暗示,也許您不說還沒事,說了,反而越故意!

4.大人往往關注的是學習成果,卻忽略了學習所需要的準備技巧,例如眼睛看、耳朵聽、懂得做都需要技巧,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孩子若沒有技巧,怎麼創造學習的成果呢?


 

治療師會怎麼做

1.直接中斷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四處亂跑,越跑越high的時候,用說的已經沒用,孩子不聽也不服從指令,就直接把孩子帶回來,中斷孩子興奮的情緒,這樣才有利於您後續要傳遞給她的訊息有效輸入。


 

2.直接明確的告知孩子要做什麼
具有衝動的孩子表現出不被允許的舉動時,不是用威脅的直述句跟孩子說「妳給我跳下來試試看!」孩子聽到的訊息可能是「妳給我跳!」這時您應該是直接告訴孩子怎麼做「用走的!」


 

3.滿足活動量的同時,建立秩序感
喜歡追逐刺激活動的孩子,不是一直限制孩子的活動,而是要滿足活動量的同時,建立我們要的秩序感,例如活動中用手臂、手掌限制孩子動作來引發孩子出現對抗的力量,目的就是要滿足孩子的本體感官需求、穩定躁動的情緒,同時讓孩子知道我們要做什麼。

 

4.建立有效的視覺感官通道
視覺訊息的輸入佔了所有學習的80%以上,當孩子眼睛都沒習慣在看,您可以運用不同的策略吸引孩子把目光注視到您,但是當孩子持續分心,遲遲不注視您的時候,這時就可以採取必要手段,限制孩子的頭部動作,讓孩子的眼睛能直視有效的接受視覺訊息。

 

5.善用姿勢活動的策略
遇到難以控制的孩子,可以運用姿勢限制的策略,例如文中所提的坐椅子下腰操作方式,這不是處罰,而是透過身體姿勢動作的運用,滿足感官需求,同時在空間限制下,製造孩子視覺注視與專注力的表現。

6.製造對的行為連結
因活動量大而產生學習困擾的孩子,每一次孩子表現對的行為,就算品質不好,也要適時給予鼓勵與讚美,讓孩子知道我們要的是什麼,持續點燃孩子的學習動機。

7.不急著教,想辦法讓孩子慢下來再說
與過動又衝動的孩子互動,不是以快打快,而是要想辦法拖慢孩子的速度,讓孩子有機會可以慢下來看一看、聽一聽、想一想。

 

本文章轉載自《蘇文清職能治療師》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