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爬行的寶寶,未來的語言和 IQ 會比較高?
沒錯沒錯,確時有這些相關性的研究,但不止有爬行,其實幼童早期的動作發展都和未來的認知功能超相關的!
譬如說,3個月的嬰童開始練習靠著學坐;到10-14個月的時候,寶寶的接受性語言(receptive language)能力較強(接受性語言=用聽的語言表達性語言=用說的語言);5-7個月會獨立坐著的寶寶,辨識 3-D物體完整性的能力比較強。10-14個月同期的小孩,會走路的比只會爬行嬰童的語言發展 較好。幼稚園小孩的細動作(fine motor skills)發展,也和未來的閱讀 與數學能力 有關。
講了這麼多,有沒有發現都和動作能力有關呢?
沒錯沒錯,發展學家將這些關聯稱為「 發展級聯(developmental cascades)」。當嬰童發展出一項新動作技能,就會連結 該動作區並啟動新的學習機會。 譬如,開始獨立坐下,也代表解放雙手,寶寶就會發展出溝通性手勢(communicative gestures),而這一步就是支持語言發展的開端囉!
大腦媽媽總結
爬行很重要,走路也很重要,任何大肌肉、小肌肉的發展也非常重要! 因為當寶寶開啟下一個階段的動作技能時,寶寶就也開始學習新的認知發展, 所以不要再強迫已經會走的小朋友回去爬囉! 很多網路文章說,爬行會幫助前庭 發展,但走路、跑跳刺激得更多啊~ (走路和跑跳更需要平衡呢!) 另外,也有網路文章說,會走之後就不喜歡爬,這樣手的刺激會變少。這時候可以介紹寶寶一些用手玩的玩具喔!除非你家是特殊寶寶,需要比平常多的手腳刺激,不然順著他的步調發展,就是最好的發展喔!
本文章轉載自《大腦媽媽│方格子》部落格
嗨,我是大腦媽媽,我是心理學博士候選人,也是一名媽媽。從我懷孕開始,發現很多媽咪對於育兒的方式產生困惑與誤解,因此在「大腦媽媽」的部落格中,我將分享以大腦科學、發展心理學的觀點,討論嬰幼兒認知、語言、情緒、學習發展,提供父母以科學為基準的育兒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