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受傷當下多少就決定了傷口是否留疤。傷口太深、皮膚張力強、關節活動處都會影響癒合。該如何預防疤痕呢?以下一一跟大家介紹傷口照護的基本知識。
疤痕組織是傷口修復過程中的產物,當受傷深及真皮層,傷口會刺激纖維母細胞產生膠原蛋白,幫助癒合。癒合過程略分為:發炎期、增生期、重塑期,當增生期產生的膠原蛋白多於重塑期降解的量,就會堆積過多組織、留下疤痕。這理論聽來簡單,不過目前認為疤痕生成與組織產生過多發炎物質(TGF-β)有關。TGF-β中文翻譯為「乙型轉化生長因子」,是凝血發炎過程中產生,會刺激纖維母細胞增生、組織纖維化。
其實在受傷當下多少就決定了傷口是否留疤。
疤痕產生的三大因素:
1. 傷口深度 (傷及真皮層才會留疤)
2. 傷口方向 (垂直皺褶線的傷口易留疤)
3. 傷口位置 (前胸、肩膀、耳垂易留疤)
當然個人體質、傷口照護也會影響疤痕產生,因此如何照顧傷口很重要。
傷口照護三原則:
1. 移除過多滲液
2. 避免傷口感染
3. 保持適當濕度
當傷口滲出液多時就勤換藥,當滲出液減少則改覆蓋人工皮;人工皮除了可以吸收滲液,還能避免皮膚水分蒸發。做好傷口照護就能降低感染機率、減少組織發炎、加速癒合、預防疤痕。
延伸閱讀:咬傷x擦傷x割傷x燒燙傷 小兒常見的外傷居家照護法
準備材料
棉棒、生理食鹽水、紗布、透氣膠帶、防水膠帶(洗澡前使用)
換藥流程
1. 洗澡前先貼上防水膠帶,避免傷口跟洗澡水接觸。
2. 洗澡後拆掉防水膠帶,開始傷口護理。
3. 用棉棒沾生理食鹽水將髒物清理乾淨。
4. 如傷口有砂石殘留,建議儘早找皮膚科醫師取出。
5. 傷口敷上抗生素藥膏,並覆蓋紗布包紮。
**如傷口在眼周不容易包紮,可單擦藥不包紮,少碰水或灰塵
每天應該換藥一次,可固定在洗澡後護理,直至傷口癒合無滲液。亦可用優碘取代生理食鹽水,只是為避免非預期的色素沈澱,臉上傷口大多建議用無菌的生理食鹽水。
皮膚受傷後癒合過程多少會產生色素沈澱,醫學上稱作發炎後色素沈澱,想要減少此類色素沈澱可以多吃蔬果類補充維生素C、勤擦防曬、左旋C、熊果素等美白成分產品。
本文章轉載自《跟著皮皮愛漂亮》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