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小朋友過暑假的季節,每年值此時刻大概是職業婦女內心最糾結的兩個月,面對琳琅滿目的精采夏令營廣告,要上班的媽媽總是苦於不能接送孩子營隊的往返,最後只好放棄短期、豐富多變化的夏令營,把孩子放在固定的幼兒園或安親班,週末時抱著補償的心理,規畫小小的旅行,盡可能讓孩子擁有過暑假的感覺。於是媽媽朋友哀怨地跟我說,暑假去上班、不能全程陪伴孩子,是她一整年情緒最低潮、最想遞辭呈的時刻,唯恐孩子因此而不夠贏在起跑點,錯過各種領袖營、生物科學營、主播營、體育營,真是對不起自己聰明的孩子。並非出於消極的安慰,我很誠心的告訴這位懷抱愧疚心理去上班的媽媽朋友說,暑假有8個週末,如果每個週末都能夠安排全家一起去旅行、運動或看展覽,8週、16天所帶給孩子的快樂與幸福感,也是深刻而久遠的。市面上的營隊有些收費昂貴,有些參加者眾多,沾醬油式的學習或許能帶給孩子新鮮感,但不緊湊、不充實、慢悠悠、無目標導向的暑假生活,真的就會損失巨大嗎?
或許是因為我一直覺得自己的兩個孩子很普通、很平凡,他們的資質無任何特出之處,其活潑調皮可愛程度就和路上每個擦肩而過的小朋友一樣,因此,我對兩個孩子的栽培與學習之路並沒有太高的期待,有沒有贏在起跑點也就不是我特別在意的事了。多數時候我抱著平常心面對孩子的成長,他們健不健康、快不快樂是我最在乎的兩個面向,既然要追求健康、快樂,我自然得避免高壓式的學習或是領先的起跑,看著朋友的孩子們從小英文呱呱叫、補習數學資優班,我的心仍保持一貫的淡定,我了解自己的孩子資質普通、健康活潑,循著軌道以一般的節奏行進就好,去跟別人孩子的成就做比較,是沒有意義又打擊自信的。
直到今天讀到新銳時裝設計師詹朴的一篇專訪,這位畢業自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女裝設計碩士的大男孩,連續7次獲邀參加英國倫敦時裝週秀展,他形容自己是個「很普通的臺灣小孩」,喜歡畫畫、閱讀、看漫畫、看博物館,雖喜歡畫畫卻也從來沒進去美術教室學過畫畫,小時候有紙就畫,都在亂畫,父母一直不太知道他在幹什麼,這年輕人說,家庭不干涉,就是最大的幫助。一個在人才濟濟的歐洲時尚圈闖出一片天的優秀設計師,說起他的童年卻是如此淡然,他認為自己是個很普通的小孩,過著很普通的上學日子,上學很開心,不是因為學得多,而是因為跟同學感情好。在一個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勇敢接受挑戰的年輕人,回首童年沒有特別耀眼斑斕的才藝培養,只有對自己(是個普通孩子的認知),他沒立過志願要當服裝設計師,只是順其自然的發展自己的興趣。
我讀了不禁莞爾,這是一個強調父母要多多讚美孩子的時代,似乎很少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很普通,孩子也從小就聽習慣父母拍手說自己好棒、好聰明,但我認為覺得自己普通並不一定是壞事,不過度放大自己的智能或才藝,用平常心來面對每一天的成長,不催快節奏,不追求立即性的耀眼,有耐心的等待抽芽長葉,這樣養出來的孩子也能散發出天然的光彩。
專業作家。平日在照顧理兩個寶貝之餘,也著書或在部落格討論教養與婚姻生活的點滴。 著作:《看得遠,就是好母親:建立你自己的教養格調》、《給孩子的人生先修班──從陪伴到獨立的教養6堂課》 部落格:〈番紅花的愛人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