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嬰幼兒米類食品重金屬超標!消基會 2024 嬰幼兒可食米類製品調查檢測出爐

4 個月開始嬰幼兒開始吃副食品,米類食物製作的食品,是許多嬰兒最早接觸的固體食物之一,卻也最容易吸收過量重金屬,影響嬰幼兒的健康。消基會為嬰幼兒健康把關,進行 2024 嬰幼兒可食米類製品調查檢測,結果發現有重金屬超標疑慮!
嬰幼兒米類食品重金屬超標!消基會 2024 嬰幼兒可食米類製品調查檢測出爐

 

嬰兒成長進入第 4 個月開始,父母會開始計畫讓孩子食用質地較柔軟的食物來訓練孩子的咀嚼和吞嚥能力,為日後離乳做準備。米類食物製作的食品,是許多嬰兒最早接觸的固體食物之一,但米類種植期間,其對無機砷的吸收能力較其他穀物高,故米類製品中重金屬累積量問題一直是消費者很重視的議題,尤其以嬰幼兒可食用的食品,更是受到許多身為父母的消費大眾所關心。

 

守護嬰幼兒健康!消基會 2024 嬰幼兒可食米類製品調查檢測

有鑑於市面上有許多以米類為成分的嬰幼兒可食軟質食品,為了持續追蹤重金屬含量的情形,故消基會針對市售含米類成分的嬰幼兒可食軟質商品進行重金屬鉛、鎘、砷及汞的含量調查檢測,以提供消費者作為選購及食用的參考。

消基會於 2024 年 2 月間於台北市及新北市的母嬰、嬰童用品專賣店、藥局、網路購物平臺等販售通路,購得 40 件主要成分為米類(白米、糙米、胚芽米等)的樣品。其中,國產樣品有 28 件,類別有:粥、燉飯、炊飯、米精、米糊、米泥、米餅、米條、米菓、米棒;進口樣品有 12 件,類別有:米餅、米棒、米圈圈、米泥、粥及雞肉泥。

本次檢測樣品選購原則為:成分含有米類、有標示可食用年齡在足月至36個月內、無明確標示可食用年齡但外觀相似的商品或全家均可食用、消費者認知中可供嬰幼兒食用、有幼兒食用的廣告畫面及陳列在與嬰幼兒食品區域一同販售。

 

▲米類食物製作的食品,是許多嬰兒最早接觸的固體食物之一,卻也最容易吸收過量重金屬。

▲米類食物製作的食品,是許多嬰兒最早接觸的固體食物之一,卻也最容易吸收過量重金屬。

 

2024 嬰幼兒可食米類製品調查檢測結果重金屬超標

消基會這次調查發現,可供嬰幼兒食用(未特別標示食用年齡,但外觀為一般消費者認知可供幼兒食用者或標示為全家可以食用者等)和專供嬰幼兒食用(例如:有特別標示適用於嬰幼兒食用年齡者)的商品經常陳列在一起販售,消費者可能就商品外觀等其他因素認為可供嬰幼兒食用,但本次調查中有 3 件樣品標示沒有很明確是專供嬰幼兒食用,其「鎘」檢出量超過《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中嬰幼兒穀物類輔助食品及嬰幼兒副食品的限量,不適合給嬰幼兒食用,所以消費者在選購時務必留心檢視標示內容。

另外, 5 件「鎘」檢出量超過限量的樣品中,有 4 件主要成分為糙米,消費者若在選購以糙米為主要原料的製品給嬰幼兒食用時應謹慎。

國內有學者表示,實務上白米無機砷含量很難低於 0.1 ppm,目前《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中也僅有規範到「供為製造嬰幼兒食品之原料米」,至於成品則尚未有限量,本次調查 4 件總砷檢出量大於 0.2 mg/kg樣品,加測無機砷的結果發現,其檢出量占總砷檢出量 83〜105 %,表示其所含的砷中以對人體毒性較高的無機砷為主,因此對總砷檢出量較高的商品,消費者應斟酌是否給嬰幼兒食用。

此外,本次調查進口米餅、米條、米菓、米棒等,發現有 3 件韓國產地的無機砷測試結果超過韓國的限量標準 0.1  mg/kg(不含0.1 mg/kg),目前國內沒有該類商品的限量標準,建議消費者斟酌購買。

 

重金屬會造成嬰幼兒貧血、發育、較低智商等作用

這類米製品的重金屬來源,可能是原料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由土壤和水中吸收重金屬,導致所製成的嬰兒食品含砷、鎘及鉛等重金屬。雖然檢出重金屬值僅微量,但若嬰幼兒長期食用,即使是少量的重金屬,都可能對嬰幼兒發育中的大腦產生影響。一份 2019 年刊登於《食品科學最新觀點》(Current Opinion in Food Science)的「嬰兒食品和嬰兒配方奶粉中無機污染物的出現與測定」研究指出,嬰幼兒孩童更容易受到有毒重金屬的傷害,最不利的影響包括:貧血、腎毒性、發育和生殖毒性、較低智商和神經毒性作用。

「鉛」對於人體許多器官都具有毒性,尤其影響孩童的腦部發育以及傷害神經系統,導致智能下降、生長遲緩與過動等問題;而成人鉛中毒時則會出現肌肉及關節的疼痛與高血壓、頭痛和頭昏眼花的情形,影響記憶力以及注意力。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 JECFA)目前無建立具有健康保護的每週耐受量(PTWI)。

食入或飲用到含有高劑量「鎘」的食物或水,會嚴重刺激腸胃,導致嘔吐和腹瀉,若吸入高劑量則會造成嚴重的肺臟損害。長時間地暴露於含低劑量鎘的空氣、食物或水,會造成鎘累積於腎臟並可能導致腎臟疾病,其他的長期影響,則是肺的損傷和骨骼脆弱。目前 JECFA 暫定鎘每月耐受量為 25 微克/公斤/體重。

「砷」的型態可分為有機砷和無機砷,有機砷的毒性較低,大多存在於海產類的食物中;反之,長期攝取過量的無機砷,會累積在人體的肝、腎及膽等器官中,引起慢性砷中毒。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也證實無機砷對人類具有致癌性,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建議白米無機砷濃度上限為0.2 ppm,糙米為0.3 ppm。 JECFA 目前無建立具有健康保護的每週耐受量。

 

113 年 7 月起加嚴管制嬰幼兒食品中重金屬

衛生福利部為強化食品中重金屬限量之管制,下修特定嬰幼兒食品及禽畜內臟之重金屬限量,並增訂堅果、油籽類之重金屬限量。自 113 年 7 月 1 日起,市面流通販售之產品,皆應符合規定限量,非以產品之製造日期認定。

衛福部參酌國際管理及風險評估資訊,已於 113 年 3 月 2 日發布修正「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針對特定嬰幼兒食品加嚴重金屬鉛之限量及增訂鎘之限量;對於禽畜內臟類產品,酌調加嚴其鉛之限量。另外,由於堅果、油籽類為近年國人喜食之嗜好性食品,為加強管理,增訂該類別之重金屬鎘之限量。

食品業者亦應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善盡自主管理責任,如有查獲食品業者或產品違反前述相關規定,產品應依違反該法第 52 條規定,應予沒入銷毀;業者則依該法第 48 條規定限期改正,屆期不改正者,處 3~300 萬元以下罰鍰。詳細內容可至衛生福利部網站查詢。

 

 

選購嬰幼兒食品要睜大眼睛看清楚

針對此次檢測結果,消基會認為供嬰幼兒食用的食品污染物限量往往較嚴格,建議規定販售陳列位置與一般商品有所區隔,避免消費者從外觀相似等原因造成混淆,誤以為是嬰幼兒適用的食品。

鄰近新加坡及韓國也是以米食為主的國家,相關製品目前已經有砷限量標準,建議研議主管單位是否跟進擬定標準,避免有不符合當地規範的商品,轉而進入我國。

本次調查發現,販售業者會刊登檢驗報告取得消費者信任,建議應抽查其檢驗報告的真實性、檢驗項目與適用商品批次。鎘、砷等重金屬具有累積性,尤其不利成長中孩童,建議應定期抽驗嬰幼兒食品,並公布結果,以利消費者查詢。

《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規範嬰幼兒食品成品的項目有鉛及鎘,業者務必進行把關。砷目前在嬰幼兒食品上只規範到原料米,成品含量建議可以參考國際現有限量標準,以期精進成品品質,提供給消費者更安心的商品。

 

整理/林宜屏

資料來源/消基會、衛生福利部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